

社论
重要论述摘录
要闻
特稿
理论纵横
专稿 直击民生监督
工作思路
工作重点
具体举措
警示剖析
特别关注 稳中求进加强国企监督
清风时评
一得之见
“实证”监察法
广角
文史经纬
名家荐书
清风文苑
社论
重要论述摘录
要闻
特稿
理论纵横
专稿 直击民生监督
工作思路
工作重点
具体举措
警示剖析
特别关注 稳中求进加强国企监督
清风时评
一得之见
“实证”监察法
广角
文史经纬
名家荐书
清风文苑
一个人拥有的越多,就越没有时间做自己,难以在精神上做主人。
9月底,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杨崇勇一审被判无期徒刑,其涉案金额达2.06亿余元人民币,仅次于云南省委原书记白恩培的涉案额2.46亿,数额之巨令人瞠目结舌。很多人不禁想问,家财万贯不过一日三餐,那些本不会“差钱”的贪官为何贪婪至斯,他们要这么多钱究竟是为什么?
当代思想家贝尔把物欲分为需要和欲求,需要是服从生理性的,应该满足;而欲求是心理性的,应该予以节制。无节制的贪图享乐,无限度的逐利敛财,无原则的捞名争功,就会让人陷入贪婪之害,掉进欲壑难填的深渊,最终结局必然可悲可叹。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不计手段捞票子,唯利是图,唯财是取,终究逃脱不了“伸手必被捉”的悲惨下场;有的人投机钻营谋位子,搞人身依附,经营小圈子、小山头,最后树倒猢狲散、火殃池中鱼;有的人虚张声势好面子,穿着讲名牌,出门讲排场,举止讲派头,唯独不讲作风纪律,离群众越来越远,最后自绝于人民。这些咎由自取、祸患自招的教训,足以让人警醒。
哲学大师傅佩荣先生在《哲学与人生》中写道,拥有实际上是被拥有,拥有的东西越多,注意力就越分散,思考势必减少,生命内涵就更少,以至最终被拥有,成为拥有物的奴隶。这也告诫人们,一个人拥有的越多,就越没有时间做自己,难以在精神上做主人。“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一个人没有节制、不懂取舍,必然陷入物欲泥淖。尤其是领导干部,或多或少掌握一些资源或权力,若热衷于贪图名利,很可能被人诱之入网、拉上贼船,还可能以权谋私、徇私枉法,最终走上不归路。正如河北国税局原局长李真在行刑前所说,“看着那些勾连牵合的树枝,想到了自己编织的关系网,捞了关系,捞了钱财,捞了权力,恐怕就是没法捞住自己的生命!”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悔不当初的前车之覆,无疑昭示各级领导干部,拳拳之心,绝不能为物所役。
心不役于物,要思有所辨。“人是会思想的芦草,因其草木所以孱弱,因其思想所以强大。”一箪食、一瓢水、居陋巷,颜回尚能安贫乐道、不改其乐。现在,物质生活较之古人优裕多了,仍有人觉得不满足,伸出贪婪之手,其实不在于生活苦蹇,而在于思想贫瘠。“黄金带缠着忧患,紫罗襕裹着祸端”,端正思想实为抵制贪欲之源。而点亮思想的灯塔,拨正思想的指针,须有“登高望远、一览众山”的高瞻远瞩,有“不畏浮云、求真向善”的修为练达。时刻保持理智清醒,不图虚名,不做虚功,方能超然物外,淡然自处。
心不役于物,要心有所主。鱼儿贪吃,成了钓钩之获;蝜蝂贪取滋甚,恐其不积,最终坠地而死。元初某年夏天,理学家许衡与难民因战乱外逃,突然有人发现一棵梨树,大家争先恐后摘梨解渴,唯独许衡不为所动。有人不解问之,许衡说,梨没有主人,难道心也没有主人吗?诚哉斯言。心有所主,才会行有所守。做到心不为物所役,领导干部要做自己心灵的主人,不见利忘义;要有不动如山的定力,守志不移。如此方能稳得住阵脚,守得住心神,抗得住诱惑。
心不役于物,要行有所止。知足常乐,知止不殆。《大学》有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可见“知止”二字的重要。月满则亏,水满则溢,许多名垂青史的人物都深谙“知止”并时刻警醒自己。陕西汉中张良庙里,有两块石碑,其一刻有“送秦一椎”、“辞汉万户”八个大字,其二刻的是“知止”二字,前八个字概括张良一生最重要的两件大事,后两个字反映了张良为官做人的大智慧。行有所止,既谨守有度、持之有节,也当止则止、不逾一矩,如此则祸患远矣。
人之所患,莫甚于不知其恶;人之所贵,莫贵于明理好义。领导干部少些物欲牵绊,多些精神追求,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保持低限度的物质生活,追求高维度的精神生活,正己守道,立身修道,才能真正成为纯粹的、高尚的、自由的、有益于人民的人。(江苏 陈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