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论
重要论述摘录
要闻
特稿
理论纵横
专稿 直击民生监督
工作思路
工作重点
具体举措
警示剖析
特别关注 稳中求进加强国企监督
清风时评
一得之见
“实证”监察法
广角
文史经纬
名家荐书
清风文苑
社论
重要论述摘录
要闻
特稿
理论纵横
专稿 直击民生监督
工作思路
工作重点
具体举措
警示剖析
特别关注 稳中求进加强国企监督
清风时评
一得之见
“实证”监察法
广角
文史经纬
名家荐书
清风文苑
今年上半年,江苏省纪委监委驻省国资委纪检监察组一对一、面对面地与驻在部门23名厅级、164名处级干部谈心谈话,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工作、作风、生活等状况进行深入细致的“体检”“把脉”。这是江苏省开展“嵌入式”监督的一个缩影。
长期以来,派驻监督与业务管理“两张皮”问题一直是困扰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业权力监督运行的一个难点。对此,去年以来,驻省国资委纪检监察组以强化监督职责为重点,聚焦权力规范运行,积极探索开展“嵌入式”监督,突出对核心业务、权力运行实施精准化、近距离、全过程监督,使派驻监督更精准、“探头”更管用。
理清企业核心业务运行权力监督清单
省纪委监委提出推行派驻机构“嵌入式”监督后,驻省国资委纪检监察组第一时间围绕“如何开展嵌入式监督”,组织开展专题调研、谈心谈话等活动,广泛听取意见,逐步理清对驻在部门开展“嵌入式”监督的工作思路,于今年5月制定印发了《关于开展“嵌入式”监督的实施办法》,明确监督的基本原则、重点内容、主要方式和工作机制,“嵌入式”监督制度正式建立。
为确保“嵌入式“监督的有序有效实施,驻省国资委纪检监察组会同省国资委党委围绕上级决策部署贯彻、“三重一大”决策、核心业务运作等3个方面全面梳理,并将省供销合作总社和省粮食局所涉及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等6项、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建设等6项工作纳入其中,形成核心业务运行权力监督清单。
据了解,2018年度省国资委核心业务运行权力监督清单,不仅囊括了省属国有企业投资监督管理、资产损失核销审批、干部选拔任用等7项核心业务,还明确了责任处室、工作流程、主要风险和监督措施等。监督清单的制定和动态更新,有力推动了“嵌入式”监督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促使驻在部门党组(党委)、业务处室及各级党员干部形成主动配合接受监督、推动权力阳光运行的共识。
江苏省纪委监委相关领导在省港口集团调研全面从严治党与企业发展工作。
建立权力运行全程可控监督机制
“我们紧盯滥用权力、失职渎职、决策失误等问题,通过专项督查、现场检查、走访管理相对人等方式,将监督嵌入到事前酝酿决策、事中执行落实和事后评价问效全过程。”驻省国资委纪检监察组负责人介绍,通过实施精准化、近距离的过程监督,逐步建立了具体执行部门向纪检监察组事前通报、事中接受监督、事后报告结果的工作机制,确保权力运行全程可控。
今年上半年,省属某国有企业的现代海洋渔业工船智慧养殖项目被叫停,使上亿元的投资风险得以避免。原来,驻省国资委纪检监察组在检查该企业制度落实情况时,发现这个投资项目论证不充分,不符合程序规定,存在一定风险。且该投资项目是该企业非主业投资项目,按照《省属企业境内(外)投资负面清单》规定,企业对非主业投资开展第三方论证,超过一定数额的投资项目要实施‘双重论证’。
随即,在该纪检监察组的推动下,江苏省国资委相关部门迅即组织进行第三方论证。“经过专家组分析,该项目在水温、海域环保、航道安全和鱼类生长环境等方面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投资风险巨大。”省国资委正式复函。
“论证结果非常有说服力,及时提醒了我们,否则后果非常严重。”该企业负责人表示,纪检监察组的监督、省国资委的审核把关,是真正对企业负责,对国有资产安全负责,企业非常欢迎,也愿意积极主动配合。
此外,驻省国资委纪检监察组坚持围绕省国资委核心权力运行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结合参加(列席)会议、谈心谈话、工作调研和问题线索处置等情况,全面收集掌握核心权力运行相关情况,坚持每半年组织一次专题分析,查找主体责任落实薄弱环节和制度机制漏洞,列出负面问题清单,提出廉政风险防控建议,促进责任压力层层传导。
创新权力运行有效监督方式方法
提升监督效果,离不开监督方式的创新。驻省国资委纪检监察组的做法是,坚持以推进核心权力运行的制度化、公开化、信息化建设为抓手,积极创新监督的方式方法。实行制度廉政风险审核,省国资委规范性文件下发前,纪检监察组重点对权力运行流程进行廉政风险审核,督促完善风险防控措施,从制度上规范事前防控。推进政务信息公开,督促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管理、结果的信息公开、公示制度,促进权力阳光运行。推动健全管理信息系统,创造条件将监督嵌入业务工作信息化流程,实行在线督查。
2018年4月,驻省国资委纪检监察组对某省属国有企业开展“制度落实年”调研督查工作,发现该企业贯彻落实《关于严格防范融资性贸易业务风险的通知》文件不到位,其下属某电子商务公司与上海一家企业疑似违规开展融资性贸易业务。截至3月7日,已有1.03亿元应收账款逾期。
纪检监察组带着问题开展监督检查,与该公司负责人及有关人员谈心谈话,讲清不正确执行、严格落实制度规定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危害,以心交心,使该公司董事长认识到开展此项业务的严重性。随后,纪检监察组将监督检查情况以书面形式反馈省国资委党委,国资委领导高度重视,立即要求职能部门督导整改。该公司积极采取果断措施,停止与上海企业的所有业务,采取上下游三方债权债务转让方式,协调逾期的应收应付账款,避免了可能出现的重大损失。
驻省国资委纪检监察组通过将监督触角精准嵌入到企业制度执行落实中,督促省国资委通过履行出资人职责,切实做到“治病于初起”,早发现、早提醒、早查纠,堵牢风险漏洞,强化风险管控,有效防止问题严重化。去年以来督促省属国有企业问责308名干部,挽回经济损失7.1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