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7年第4期

社论

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中增强“四个意识”

系列重要讲话摘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重要论述摘录

要闻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中央纪委监察部机关举办“学习航天精神,做党的忠诚卫士”专题报告会

学习体会

在全面从严治党中把握增强系统性创造性实效性要求

以新的认识指导新的实践 不断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的系统性

以增强实效性为目标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专题  坚持“四点启示” 践行“五条体会”

● “四点启示”学习体会 ●

正风反腐必须坚持高标准和守底线相统一

坚持抓惩治和抓责任相统一 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以问题意识和改革思维深入推进正风反腐

“选用管治”齐发力 打造忠诚干净担当干部队伍

● “五条体会”述评 ●

树牢“四个意识” 维护党中央权威

抓住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这个根本

让人民群众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增加获得感

坚决扛起加强自身建设的政治责任

以永远在路上的恒心韧劲深化全面从严治党

● 评论 ●

在坚持与践行“四点启示”“五条体会”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学有所悟

加强纪检机关自身建设也需标本兼治

管住权力要抓住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

《工作规则》解读

从举报到通报,纪委工作有多少环节

巡视

政治“探照灯”发现了什么

半月杂谈

真假其实不难辨

燕阁观察

清风飒然至,人心自向春

不变的曝光节奏,一贯的坚定决心

清风时评

领导干部不妨多点诗心

觉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当前党内监督的重音是“自上而下”

带民风当巧用“软力量”

锐评

一组

纪律建设

换届中,这些干部为何被终止提拔程序

书记说纪

我们单设的监督室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四风”监督哨

移花接木吃“工程” 弄虚作假挨处分

“辛苦费”粉饰违纪款 严问责谁也跑不掉

释疑答问

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对抗组织审查行为

文化传承

习近平用典摘读不畏浮云遮望眼

古语今悟 ●“做事戒”小议

楹联中的家风积德勤绍佐时理物 建策忠谠兴利惠民

说文解字耻:重操守,有底线

历史回放

红色家风焦裕禄家风: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

 
不畏浮云遮望眼
谷文国
首页
1

  我引用宋代王安石的一首诗:“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闻鸡起舞,登高望远,撸起袖子加油干,继续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进发,继续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发,继续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前景进发,在我们广袤的国土上,书写13亿多中国人民伟大奋斗的历史新篇章!

                                 ——2017年1月26日,《在2017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

 

  【出处】(北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释义】站在飞来峰高耸入云的塔上,刚刚听到鸡鸣就看到太阳升起,表现出诗人朝气蓬勃、胸怀大志,对国家前途充满信心的精神风貌。“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展现了诗人登高望远、不畏艰险、矢志不移的远大抱负。

  【阐释】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改革家,年轻时便“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以富国强民为己任。他做地方官时,关注民生疾苦,借进京述职之机,作长达万言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提出了旨在改变积贫积弱局面的变法主张,却未被仁宗采纳。王安石并没因此改变初衷。10年后,其变法主张终于被宋神宗认同,新法在全国推行,史称“王安石变法”。变法期间,王安石不畏有权势的保守派反对,锐意改革,执行新政。尽管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但王安石变法图强的远大抱负,以及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改革精神,千百年来一直鼓舞着后人。

  心存高远、矢志不移,不畏艰险、百折不回,洁身自守、不流世俗,都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历史上的贤达英烈无不通过他们的言行事迹展现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德。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一生以兴国安民为政治理想,他明知忠贞耿直会招致祸患,却“忍而不能舍也”,虽遭谗被疏,甚至被流放,但始终以祖国的兴亡、人民的疾苦为念,“虽九死而犹未悔”。西汉外交家张骞为加强汉与西域各国的联系,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第一次历经13年,受到匈奴人的威逼利诱和长期关押,他们甚至用让张骞在匈奴娶妻生子的方法来动摇其意志。张骞虽遭百般阻留,饱受磨难,但持节不失。他的回还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元代的王冕因为画梅很出名,招来了当地的县官和土豪求画。但王冕丝毫不为权势和金钱所动,坚定地恪守着他鄙薄流俗,不向世俗献媚、俯首的品性,拒绝为他们作画。他曾以诗明志:“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中这句话告诫人们,做人、做事、做官没有人不肯善始,但很少有人善终。历史上也不乏一些聪明才智之人,刚开始时志存高远,但却或因意志不坚,或因世俗名利所累,而不得善终。明朝的严嵩进士及第后因病归乡,“读书钤山十年,为诗古文辞,颇著清誉”。他不与当时权势熏天的太监刘瑾之辈同流合污,可见其抱负不小。然而,还朝复官之后,严嵩在长期的仕途生涯中不再笃守读书人的志节,被眼前的权势名利所迷惑,他一意媚上,窃权罔利,独揽朝纲。面对异己,必欲除之而后快。加之他纵容其子擅权预政,祸国殃民,最终招来杀身之祸。严嵩之类虽然饱读圣贤之书,却不能恪守前训,慎思笃行,反为世俗的名闻利养葬送性命,足堪使人警醒!

  明代杰出的医学家张景岳在《病家两要说》中指出:“譬之升高者,上一层有一层之见,而下一层者不得而知之;行远者,进一步有一步之闻,而近一步者不得而知之”。其意是说,登高之人,上一层就有更高一层的境界和视野,低一层的就无法体会;远行之人,前进一步就有更远一步的见闻,近一步的就难以觉知。唐代诗人王勃说,“登泰山而览群岳,则冈峦之本末可知也”,寓意只有登高望远,才能不囿于世俗之见,临事不惑,见本知末。

  从历史回到今天,无论是关乎个人的人生,还是关乎政党和国家发展的事业,前进的路上总会有浮云遮挡,容易使人丧失信念和理想抱负。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身为党员干部一定要登高望远,贯通历史、当下与未来,坚定文化自信,矢志不移地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发。

  作者单位:孔子研究院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