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可怕的腐败,是社会价值观的腐化堕落;最有效的转变,是思想观念的向上向善。
党的十八大以后四年多来,反腐败斗争以其不可逆转之势不断向纵深推进,跨过“取得新进展”、“成效明显,但处于胶着状态”、“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的不同节点,迎来了“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的良好局面。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正风反腐、全面从严治党给全党全社会带来的触动是全面的、深刻的。并非刻意寻找,从一些点滴变化中,我们就能感受到思想观念层面的崭新气象——
正风反腐正在成为全社会共识
近日,两则新闻格外引人瞩目。一个是香港赴广西投资考察团成员因一年多前在微博晒出接受宴请吃穿山甲的照片,如今被舆论“穷追不舍”;一个是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带领高管进行作风宣誓,誓言“不搞迎来送往”“不给上级送礼”“绝不私费公报,绝不贪污受贿”。
其实,这两个事例远非个案。拿民企反腐来说,从百度通报17起严重违纪案到京东发布《反腐内部公告》,从马云誓言“永不行贿”到李彦宏表态“公司风气要好”,许多民营企业与党和国家正风反腐的大势同向而行,以积极的姿态向“内部腐败”宣战,为构建“亲”“清”的新型政商关系贡献力量。
如果把时间的维度拉得更长,看看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人民网主办的年度汉语盘点将“反腐”“廉”“规”分别评为2014年年度词及2015年、2016年的年度字,我们不难发现,“打虎拍蝇”、“作风建设”厚积数年之功一步步深入人心。如今,大家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剑指腐败和不正之风,正是我们党正风反腐实践在社会激起的铿锵回响。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四年多来,正风反腐实践既净化了政治生态,又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注入了满满的正能量。正风反腐释放出的“红利”,惠及普罗大众和万千企业,不仅消除了社会上对于反腐的种种顾虑和猜测,更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信心和信赖。据2016年全国党风廉政建设民意调查报告显示,92.9%的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成效表示满意,93.1%的群众对遏制腐败现象表示有信心,分别比2012年提高17.9和13.8个百分点。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正风反腐获得的民意认可和社会支持,筑就了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坚实基础。可以说,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除恶务尽,不仅成为全党的共识,也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上下齐心,同频共振”汇聚的滚滚洪流,更有力诠释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这一历史判断。
党风社风向上向善深入人心
马克思曾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不可能脱离现实社会。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对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说“不”,越来越多的企业有了向腐败问题“宣战”的底气和动力,这种变化也是社会正气不断上扬、浊气不断下降的生动反映。
好的社会风气能促使人向上向善,坏的社会风气潜移默化,则会让人“久而不闻其臭”。试想,当大吃大喝成为一种“排场”,当挥金如土成为一种“阔气”,当天价节礼成为一种“面子”,当人情世故成为一种“利益往来”,有多少人能不受这些风气的侵蚀,又何谈理直气壮地与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作斗争。
“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回望历史我们不难发现,风气败坏最终导致社会经济动荡、民族精神颓废的例子不胜枚举,严重者甚至人亡政息、国破家亡。西晋时,王恺、石崇攀比斗富如火如荼,可之后仅二十余年,曾经富庶强盛的王朝就灰飞烟灭;南朝奢靡成风,所谓“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结果隋朝大军仅用两月有余,就让“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南宋文恬武嬉,“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最终难挡蒙元铁骑横流,王朝覆灭……深刻的历史教训无不警示我们,如果任由不良之风蔓延开来,最终会给社会带来无穷祸患。
正所谓“风俗既正,中人以下,皆自勉以为善;风俗一败,中人以上,皆自弃而为恶。”毛泽东同志在1942年所作的《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就指出:“只要我们党的作风完全正派了,全国人民就会跟我们学。党外有这种不良风气的人,只要他们是善良的,就会跟我们学,改正他们的错误,这样就会影响全民族。”
党风政风引领社风民风,党风正则民风淳。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全国落地生根;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坚守,驰而不息纠“四风”;“打虎拍蝇”一刻不停,严肃查处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如今,党风政风与社风民风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公务活动讲排场少了,大操大办风气开始收敛,带动高端餐饮价格回落,名贵菜品减少、“家常菜”“大众菜”重受欢迎;公款节礼被禁,推动节日消费回归理性,社会交往回归情感,茶叶、月饼等礼品价格明显下降,还出现婚宴嫁娶“只摆酒不收礼”的现象……在风气日趋转变之下,腐败和不正之风成为“众矢之的”,可以说既是一种应然的要求,更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崇廉鄙贪渐成时代价值追求
当不正之风成为社会禁忌,当奢靡腐败成为过街老鼠,当清风正气逐渐充盈整个社会,悄然改变了的,更是那些被腐败现象、不良风气所侵蚀甚至颠倒的是非观、价值观。
泰戈尔说,“当鸟儿的翅膀被系上黄金,鸟儿就飞不起来了!”价值观看似无形,却无时无刻不在支配人的行为,体现在公与私、义与利、是与非、正与邪、苦与乐的每一次判断和取舍上。
“他们就住豪华的房子,坐豪华的车,个人还买私人飞机。(我)也追求像他们一样的生活,这思想就变了”“一吃喝就高兴,挺风光,有一种成就感”“由过去追求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到追求个人享乐、攀比奢靡消费” ……白恩培、谷春立、倪发科、吕锡文等党员领导干部的违纪违法案例充分说明,扭曲的价值观驱动着腐败的滋生蔓延,而腐败的盛行反过来又加剧了价值观的扭曲。
正风反腐行至深处,拷问的其实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价值观念。看到领导干部公款吃喝、公款旅游,你是愤怒、嫉妒还是羡慕?看到贪官受审的新闻,你是感叹伸手必被捉,还是觉得他后台不够硬?为何有的干部一面对不正之风表示反感,可管得严了又抱怨“为官不易”?为何有人上一秒还在发帖痛骂贪腐,下一秒却在微信群里商量给孩子老师如何送礼?当腐败成为一种潜滋暗长的“亚文化”,身处其中的人恐怕就不仅仅是“身不由己”,甚至还会“心向往之”。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可喜的是,正风反腐激起的时代回响,不仅如春风化雨,涤荡社会流毒;更似声声惊雷,震醒了昏昏欲睡的一些人,重塑了整个社会的价值坐标。不久前,展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成效的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和《打铁还需自身硬》引来社会各界好评如潮;新年伊始,反映被誉为“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龙一生勤政清廉的电视剧又以高收视率在央视获得热播;曾发生系统性塌方式腐败的山西,某县基层干部主动与农民对比收入,强化不想腐的精神动力。可以说,随着风气转变,整个社会的价值理念也在不断升华,崇廉尚洁、鄙贪弃腐的文化氛围日臻浓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从“不敢”“不能”再到“不想”,标本兼治不断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正向纵深发展。如果我们对任何妄行腐败的幻想能始终保持“人人喊打”的决绝与警惕,坚定筑牢思想的防线,扶正祛邪、激浊扬清,必将使清风正气充盈我们的生活,海晏河清来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