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已过,但它所释放的文化能量令人久久回味。电视荧屏上,“忽如一夜春风来”,一批颇有文化含量的节目次第登场。“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以及后来的“朗读者”等,广受好评。特别是“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热度不减、人气满满。之所以如此,除了诗词能够给人以赏心悦目的韵律、情景享受外,更多的是蕴含其中的志趣引人共鸣,带来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善于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特别是在年初召开的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他着重强调要依靠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要求党员干部不断提升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去庸俗、远低俗、不媚俗,修身慎行、怀德自重、清廉自守,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诗者,天地之心也。诗人者,必有至真之性、至悯之情、至旷之怀也。”领导干部以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为己任,不妨多点诗心,以陶冶性情、自励自勉。
多点诗心,是多一点自信与从容。诗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至西周初年,“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里大量描写劳动人民生活和爱情的篇目,彰显了我们民族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一贯精神追求。即便从那时算起,我国诗的历史也横贯三千多年。如此悠远的历史纵深,跌宕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加上13亿庞大人口数量,我们坚定地走源于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无疑具有无与伦比的自信与底气。
多点诗心,是多一点责任与担当。“天生我材必有用”,责任与担当,使无数文人与诗作至今依然熠熠生辉。孟子、诸葛亮、张载、文天祥、顾炎武、林则徐,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忧劳兴国,逸豫亡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些赓续至今、激人奋进的责任文化、担当精神,具有强大现实意义。领导干部担当管党治党之责,理应从中汲取智慧与养分。
多点诗心,是多一点为民情怀。“诗歌合为事而作”,悲天悯人、关注苍生,并为之不懈奋斗、奔走呼号,是中华诗词的永恒主题。唐代安史之乱期间,杜甫闻听大唐军队收复黄河南北的大片土地,欣喜地写下“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令人动容。还有屈原之赋《离骚》,陆游之作《示儿》,范仲淹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韦应物之“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郑板桥之“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其中蕴含的民本情怀,令人感佩。人心向背是最大的政治。全面从严治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古之诗心的现实表达,领导干部尤需践行。
多点诗心,是多一点正己修身。修齐治平,从来是士大夫的人生理想,许多诗篇给人以启迪和鼓舞。“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今天的领导干部也应具有这般气节和风骨,时刻自省自警自励,才能不忘初心、永葆本色。
岁月如歌,今夕何夕。借鉴古诗文所蕴含的历史智慧,古为今用于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工程的壮丽实践之中,算得上这个春天带给每一位领导干部的化雨春风。(北京 尔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