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7年第4期

社论

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中增强“四个意识”

系列重要讲话摘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重要论述摘录

要闻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中央纪委监察部机关举办“学习航天精神,做党的忠诚卫士”专题报告会

学习体会

在全面从严治党中把握增强系统性创造性实效性要求

以新的认识指导新的实践 不断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的系统性

以增强实效性为目标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专题  坚持“四点启示” 践行“五条体会”

● “四点启示”学习体会 ●

正风反腐必须坚持高标准和守底线相统一

坚持抓惩治和抓责任相统一 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以问题意识和改革思维深入推进正风反腐

“选用管治”齐发力 打造忠诚干净担当干部队伍

● “五条体会”述评 ●

树牢“四个意识” 维护党中央权威

抓住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这个根本

让人民群众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增加获得感

坚决扛起加强自身建设的政治责任

以永远在路上的恒心韧劲深化全面从严治党

● 评论 ●

在坚持与践行“四点启示”“五条体会”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学有所悟

加强纪检机关自身建设也需标本兼治

管住权力要抓住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

《工作规则》解读

从举报到通报,纪委工作有多少环节

巡视

政治“探照灯”发现了什么

半月杂谈

真假其实不难辨

燕阁观察

清风飒然至,人心自向春

不变的曝光节奏,一贯的坚定决心

清风时评

领导干部不妨多点诗心

觉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当前党内监督的重音是“自上而下”

带民风当巧用“软力量”

锐评

一组

纪律建设

换届中,这些干部为何被终止提拔程序

书记说纪

我们单设的监督室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四风”监督哨

移花接木吃“工程” 弄虚作假挨处分

“辛苦费”粉饰违纪款 严问责谁也跑不掉

释疑答问

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对抗组织审查行为

文化传承

习近平用典摘读不畏浮云遮望眼

古语今悟 ●“做事戒”小议

楹联中的家风积德勤绍佐时理物 建策忠谠兴利惠民

说文解字耻:重操守,有底线

历史回放

红色家风焦裕禄家风: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

 
抓住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这个根本
本刊记者 何艳
首页
1

  体会2

  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抓住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这个根本,扎紧制度笼子,强化党内监督。

  

  党内政治生活状况决定政治生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抓起

  党的十八大后,党中央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破题,坚定不移正风肃纪、惩治腐败,治标为治本争取了时间、赢得了民心,为加强制度建设创造了条件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成效显著,彰显了非凡的政治勇气和政治智慧,赢得国内外广泛赞誉。成绩何以取得,又将如何步步深入、持续巩固?

  中央纪委七次全会工作报告工作体会第二条提出“必须抓住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这个根本,扎紧制度笼子,强化党内监督”,这是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形成的重要心得,是对十八大以来纪律检查工作实践经验的提炼总结,也可视为解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思路方法和路径走向的关键。

  没有健康的党内政治生活,就不可能有清朗的政治生态

  正如工作体会第二条中所指出的,“党内政治生活状况决定政治生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抓起。”党内政治生活与政治生态的关系,党内政治生活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一目了然。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特征,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从古田会议首次提出党内生活政治化、科学化,到延安整风时期,建立党内政治生活的制度基础,中央领导同志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再到改革开放之初,制定《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在党内政治生活的大熔炉中锤炼党性、砥砺品格,“使党铁一样地巩固起来”。

  在党史上,也曾有过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不健康的时期,弊病丛生、人心涣散、丧失斗志,优良传统和作风遭到破坏,党的事业遭受严重损失。沉痛教训是以巨大代价换来的,每一代共产党人都有责任不让悲剧重演。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转型加剧,利益多元、观念多样、思想多变,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等冲击党员的思想、挑战党的传统,党内政治生活领域也出现一些突出问题:边缘化,党内政治生活给业务工作让路,距离党员干部远了、虚了;随意化,党内政治生活不规范,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宽松软,想说什么张嘴就来,想做什么抬脚就走;庸俗化,批评和自我批评锋芒钝化,明规则不彰、潜规则盛行,讲党性不如拉关系,守原则不如耍滑头,弘扬正气不如一团和气;平淡化,党内政治生活问题导向不明、脱离实际,就靠念报纸、读文件,缺乏吸引力,有的党员干部一到这种场合就玩手机、打瞌睡;娱乐化,有的单位把党日活动办成了休闲活动,以爬山、看电影、打球等替代严肃的组织生活。党内政治生活不严肃不规范的严重后果,很快就投射到党内政治生态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上来。

  习近平总书记曾以“七个有之”概括党内政治生活存在的问题及其表现,十分准确深刻;大量违纪违法案件暴露的问题和巡视反馈的情况,完全印证了总书记的分析判断。比如,周永康“长期插手四川事务,给四川政治生态造成的恶劣影响不可低估”;苏荣“无视党的政治规矩,严重违反组织纪律,严重破坏了党内政治生活,损害了当地政治生态”;白恩培主政云南期间,“带坏了队伍、败坏了风气、破坏了政治生态,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中央巡视组指出,“令计划严重违纪违法对中央统战部党的领导和政治生态造成恶劣影响”,对天津市巡视“回头看”,发现“政治担当缺失,党的领导弱化。圈子文化不绝,政治生态遭破坏”……现实一再敲响警钟,党内政治生活出问题,政治生态就必然被“雾霾”笼罩,林林总总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就会潜滋暗长,党的肌体健康就会受到严重侵害。

  党要管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这个法宝,都不能丢、万万丢不得。

  全面从严治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根本性基础工作

  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标本兼治。如果说壮士断腕、刮骨疗毒重在治标,那么,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扎紧制度笼子、强化党内监督无疑是治本之策。治标和治本内在统一、相辅相成,治标是为了治本,治本才能巩固治标的成效。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深沉的使命忧患感、顽强的意志品质,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破题,坚持不懈正风反腐,严字当头管党治党,坚决拿下周永康、郭伯雄、徐才厚、令计划等一批“大老虎”,中央纪委给予纪律处分的中管干部200多人,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00余万人,党心民心极大提振;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5万余起,给予党政纪处分10万余人,全国“四风”违纪行为呈逐年下降趋势,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经过四年多的努力,“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全面从严治党成效显著”。正如工作体会第二条所述“治标为治本争取了时间、赢得了民心,为加强制度建设创造了条件。”

  正风反腐、管党治党高歌猛进,但如果不能从源头彻底铲除温床和土壤,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仍旧会像“割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我们党始终坚持在治标的同时,毫不放松治本。比如,既重拳肃贪,又不断扫除作风积弊,清除滋生腐败的温床;既铁腕反腐,又强调把纪律挺在前面,发挥纪律建设的治本功能。特别是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令计划等人在政治上暴露出来的严重问题,使我们党更加坚信,必须从政治上认识和抓好全面从严治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政治生态,才是根本之道。

  赓续优良传统、针对突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性:2014年,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讲,“从严治党,最根本的就是要使全党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都按照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党的各项规定办事”;2016年7月1日,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强调“要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肃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2016年8月,在青海考察时强调,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性基础工作;2016年10月,在十八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会上,从抓思想教育、抓严明纪律、抓选人用人、抓组织生活、抓继承创新等五方面,对贯彻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提出系统要求;2017年2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对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的内涵进行具体阐述、提出明确要求……越讲内容越丰富、态度越坚决、道理越深刻。

  以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为抓手全面从严治党,集中整饬党风、严厉惩治腐败,切实解决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生态中出现的问题,才能不断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能力、提高排毒杀菌政治免疫力,永葆党的肌体健康。

  释放制度之力加强党内监督,净化政治生态

  “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标本兼治全面从严治党,离不开织密织牢制度之网,让权力入笼,强化党内监督,对权力形成有效管用的规范和约束。

  工作体会第二条提出,要把党内法规贯通起来,把制度蕴含的力量释放出来。何谓“贯通”?一方面,把贯彻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党内监督条例,同执行廉洁自律准则、党纪处分条例、巡视工作条例、问责条例等党内法规贯通。“两准则四条例”堪称支柱性党内法规制度,从政治站位到道德修养,从组织建设到个人行为,从正面倡导到负面清单,从作风要求到纪律禁令,密织成纵横交错的纪律“铁笼”,在执行中应注意整体融通,使高标准与守底线相结合。另一方面,把执行“两准则四条例”与其他党内法规制度贯通。十八大以来,中央制定或修订的党内法规达50多部,内容覆盖广、涉及领域全、规范对象多,相互衔接、系统配套,体现了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相统一,在执行中,也应上下、左右、前后打通,同时注重纪法衔接,最大限度发挥监督制约整体效能。

  笼子扎好了,权力是不是就老老实实地被关进去了呢?那可不一定,说不定“你有你的关门计,我有我的跳墙法。”确保权力不被滥用,必须依靠强有力的监督,首当其冲的是强化党内监督。

  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党内监督在党和国家各种监督形式中是最基本的、第一位的。强化党内监督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支撑,也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政治生态的应有之义和可靠保障。只有实施有效的自我监督,才能确保党章党规党纪在全党有效执行,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确保全党凝心聚力,更好地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只有不断努力破解党长期执政条件下自我监督的难题,形成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的机制,才能落实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部署要求,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跳出执政兴衰“历史周期律”,实现党的历史使命。

  作为党内监督专责机关,纪委必须忠实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扛起监督执纪问责责任,把维护党的纪律这一根本任务完成好,特别是要把维护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放在首位,坚决捍卫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章党规党纪不折不扣执行到位。今年,尤其要着力加强对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和执行《准则》《条例》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明换届纪律,把好党风廉政意见回复关,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维护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