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5年第24期

社论

把派驻全覆盖转化为监督执纪问责实效

要闻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践行“三严三实”情况讨论研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措施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2016年1月12日至14日召开十八届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体会议

中央批准中央纪委对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机构全覆盖

要文

实现派驻监督全覆盖 为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坚强有力支撑

特别关注  派驻监督全覆盖

导语:谱写派驻监督新篇章

述评一:让派驻监督全覆盖落地生根

述评二:把派驻监督做深做细做实

述评三:勇于担当方能不辱使命

坚决落实派驻机构全覆盖重大决策

加快派驻监督全覆盖 促进全面从严治党

盘活存量 充分发挥派驻监督作用

在实践中感悟和发挥综合派驻优势

学深用好准则条例 坚持挺纪在前

让党内监督之网越织越密越有力

成不成,关键看实效

中央纪委派驻机构历史发展大事记

特稿

准确理解和把握监督执纪“四种形态”

执纪审理践行“四种形态”要做到“四个转变”

专题  钉牢改进作风的“钢钉子”

钉牢改进作风的“钢钉子”

高调豪华不再 隐形奢靡仍存

网络举报,人人都是“四风”监督员

紧盯节点防“变种” 暗访督查成常态

专项巡查向“四风”顽疾亮剑

公款“推介”土特产 纪律处分不手软

一次婚礼两场宴 三名领导受惩戒

观察台

驱散风气之霾 东瞅西看不如参与进来

时评

外逃没有出路 投案才是正途

把追责说成“下属生病、领导吃药”是混淆视听

论坛

对党绝对忠诚是最重要的政治纪律

巡视

浙江扎实开展巡视整改“十大行动”

纪律审查

“三审一评”助力挺纪在前

纪律建设

借助“四个转变” 深化“四种形态”

党委该如何“抓纪律”

珠海:“逢节必教”实现警示提醒常态化

治理基层腐败

恩施:在整治“小五长”问题上用劲使力

禅城:把“小微权力”关进制度笼子

两个责任

吉林:责任扛在肩 纪律挺在前

长春:严格问责倒逼责任落实

下属不尽责 局长被谈话

连云港:把责任传导至“神经末梢”

烟台:深耕细作种好“责任田”

让主体责任落实全程留痕

深圳市监察局:“三转”破解行政问责难

湖北蕲春:“五抓”让主体责任落到实处

广角

学习宣传两部党内法规

关键词解

图片新闻 

一线传真

数说纪检

地方简讯

加强派驻机构建设

文化传承

“真知在行”小议

格物以明善 应事而当理

 
对党绝对忠诚是最重要的政治纪律
首页
1

  2015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对党绝对忠诚是最重要的政治纪律。绝对忠诚,是对全体党员的要求。正确理解对党绝对忠诚这项最重要的政治纪律,科学准确把握其对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意义,对于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完成党在新时期的执政使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叶笃初

  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

 

  刘子玉

  山东省青岛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高波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

 

   陈国良

  湖北省纪委研究室主任

 

  廉荣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党校教授

 

 

  对党绝对忠诚必须摒弃错误观念

  在思想多变、文化多元、利益多样的今天,人们对忠诚问题有不同的认识。有人说,革命战争年代谈忠诚大家能够理解,而在当下和平发展时期,只要不反对党的领导,应当允许党员自主发表个人主张、追求自身利益和个人价值的实现,不能动不动就上纲上线,甚至上升到绝对忠诚的高度。那么,如何看待这样的观点和认识?

  陈国良:在对党绝对忠诚问题上,我认为党内有以下错误认识:一是“过时论”,有人认为,在革命战争年代,党员对党绝对忠诚事关党的生死存亡。而在和平建设时期,党员的一般不良行为不会对党组织造成致命伤害,因此强调对党“绝对忠诚”现实意义不大。二是“相对论”,有人认为,党员也有自身的合法利益和追求,只要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完成任务就可以了,一味强调对党“绝对忠诚”,难以使党的利益与个人利益相兼顾,影响党员工作的积极性。三是“依附论”,有人认为,对党“绝对忠诚”,就是对主要领导个人唯命是从,搞人身依附。这些观点似是而非,很容易蒙蔽人,导致思想混乱,我们要认清实质,理直气壮地坚决予以驳斥。

  高波:实际上,关于绝对忠诚的问题,在建党之初就通过对政治纪律错误认识的纠正,予以澄清过。如1921年初,陈独秀起草了党章草案并寄给李汉俊,主张党组织采取中央集权制,强调政治和组织纪律。但李汉俊明确反对,主张地方分权,中央无权制约地方。一大期间,代表们继续围绕此问题展开争论。李汉俊、陈公博等认为党应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组织,但参会的大部分代表反对这一错误观点,认为党应有战斗力及纪律性,在党纲中明确党的组织原则采取布尔什维克经验。这是最早对政治纪律错误认识的重大纠偏,储备了“纪律立党”的“政治基因”。

  刘子玉:对党绝对忠诚并不意味着否定、贬低、排斥党员的主体地位、民主权利、个人隐私和个人利益。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章规定:“必须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党章还详细列举了党员享有“对党的工作提出建议和倡议”等权利,这些权利都是具体明确且有保障的。但不能避开党员对党忠诚这项最重要的政治原则而强调个体的权利。天下没有只享受权利而不受约束的政治组织,连一向标榜民主、自由、开放的西方政党,也靠严格的纪律来约束自己的成员。

  廉荣:对党绝对忠诚是对党组织的忠诚,绝不是对哪个领导干部个人的尽忠。当前有些人在党内搞小山头、小圈子、小团伙,搞门客、门宦、门附,形成事实上的人身依附关系,妄图抱大腿,想“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实际上是投错了庙,烧错了香。这种违反党的政治纪律,效忠个人的后果只会是一损俱损。全体党员要牢记,党的宗旨、党的原则、党的利益才是每一个党员要始终遵循和维护的,任何一级组织的党员必须也只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是真正对党忠诚。

  叶笃初:虽然时代变迁,但对党忠诚的要求永远不会过时。革命战争年代,绝对忠诚是检验党性和革命意志的试金石。比如,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杀后,党的五大选举产生了中央监察委员会,这是历史上第一次设立党的纪律检查机构。在严酷环境的生死抉择中,10名中央监委委员和候补委员忠诚履职,誓死维护党的纪律,有8人在几年内相继牺牲。和平建设时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要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有效应对“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对党绝对忠诚的要求不但没有过时,而且更加重要,更需把它作为最重要的政治纪律来要求。

 

  

  党的性质决定党员必须对党绝对忠诚

  对党绝对忠诚,其本质是忠诚于人民,这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这是保持对党绝对忠诚的“定海神针”。反之,如果信仰动摇,淡忘了党旗下的铮铮誓言,背离党的性质和宗旨,也就谈不上对党忠诚了。

  刘子玉: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性质决定了党一刻也离不开人民,离不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国历史上“忠”被看作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道德规范之一,体现了道德价值的无上崇高。“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被后人称为新“八德”,“忠”列“八德”之首。“忠”不仅被看作是个人的“修身之要”,而且被定为“天下之纪纲”、“义理之所归”。由此看来,我们党把忠诚作为自己的政治品质来要求,正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廉荣:党把马克思主义这颗种子播撒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传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忠诚”基因。实际上,早在春秋时期,“忠德之正”的思想就已开始在社会生活和人们的道德意识中流行开来。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评价一个政治人物的好坏,常常看一个“忠”字,忠臣名垂青史,奸臣遗臭万年。苏武“北海牧羊”,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岳母刺字“精忠报国”,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等,都是广为传颂、脍炙人口的佳话。忠诚,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美德,也是共产党员最为重要的政治品质。正是千千万万共产党人始终做到绝对的、而不是相对的忠诚,永远的、而不是一时的忠诚,纯粹的、而不是掺杂水分的忠诚,才使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陈国良党背负的历史使命,必然要求其成员对共产主义事业和党组织的忠诚,必须是彻底的、绝对的。朱老总在这方面为我们树立了典范。1922年,担任滇军高级将领的朱德历尽千辛万苦在上海找到了党组织并要求入党,由于身份和经历等原因被陈独秀拒绝了。但他没有放弃,毅然出国,远赴德国柏林找到周恩来,最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走上为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不懈奋斗的征程,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留下“革命到底”的嘱托,用一生的奋斗诠释了什么叫忘我的、彻底的、绝对的忠诚。

  高波:新中国建立初期,执政党的地位与和平建设的环境,一方面提供了服务人民的更好条件,同时也使党员领导干部面临腐化变质危险,对党绝对忠诚仍是“大考”。1953年后,高岗、饶漱石被从地方调到中央担任要职,随着地位上升和权力增大,其个人主义和“私生活的腐化欲”暴露无遗。党的七届四中全会通过《决议》对他们进行了不点名的批评,并明确规定,全党高级干部重要的政治活动和政治意见应该经常向所属党的组织报告和反映,如避开党组织和避开中央进行个人的或小集团的政治活动,避开党的组织和避开中央散布个人的或小集团的政治意见,就是违反党的纪律。时至今日,《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所列“六大纪律”中,把政治纪律放在首位,并把对党绝对忠诚细化为是否妄议中央大政方针,是否在党内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拉帮结派、培植私人势力等具体内容,这是打通历史现实、顺应党心民心的重大制度安排。

  叶笃初:我们党的发展史,是一部党员干部对党“绝对忠诚”的奋斗史,也是一部从严管党治党的奋斗史。对党忠诚的政治要求,体现在各个时期的党章内容之中。例如,党的十二大党章就写了“坚决反对一切派别组织和小集团活动,反对阳奉阴违的两面派行为和一切阴谋诡计”。到党的十四大讨论时,当时有人提出还要不要这样提?许多老同志表示坚决不能拿掉。猛然一听,还不觉得这件事的重要性,但仔细一想,我们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谁敢保证以后不会发生这种事情?党的章程中不能没有这个内容。现在每当读起十八大党章,我就想,这个要求不但继续有效,而且又提到了新的高度,把对党绝对忠诚作为最重要的政治纪律来要求,真正体现了管党治党认识上的深化。

  

  对党绝对忠诚要以铁的纪律为标尺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理想和纪律写在自己的旗帜上,经过无数血与火的考验,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当前,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做到对党绝对忠诚,既要靠坚定理想信念,也要靠铁的纪律作保证。日常工作、生活中,全体党员时刻严守党规党纪,就是对党绝对忠诚的具体体现。

  刘子玉:对党绝对忠诚不是空洞的口号、高调的表态,必须落实到行动上,用行动来体现,以行动来检验。改革开放之初,陈云同志在主持恢复组建中央纪委和制定《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时,做出了重要贡献和表率。针对“文革”严重破坏的政治生活,《准则》明确规定:“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严格遵守党的纪律”。此后,陈云同志还批评了改革开放初期“经济要搞活,纪律要松绑”的观点,强调党性原则和党的纪律不存在“松绑”的问题。共产党不论在地下工作时期或执政时期,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党的纪律。每时每刻、一言一行都必须严守党纪,正是对党绝对忠诚的前提和要义。

  陈国良绝对忠诚不会凭空而来,它来源于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对党性原则的坚持以及对党规党纪的敬畏。县委书记的榜样谷文昌生前常对身边人、家里人说,“当领导的要先把自己的手洗净,把自己的腰杆挺直!”他在福建东山县当一把手,以解决群众疾苦为己任,立下了“不种活木麻黄,制伏风沙,就把我这副老骨头埋在东山岛”的誓言。可见,唯有高擎起理想信念的旗帜,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才能把“守纪律如生命、讲规矩为天职”作为自觉遵循,用自己一生的责任担当来诠释对党绝对忠诚。

  廉荣:对党绝对忠诚,必须做到对党讲真话、言行一致。是否讲真话,特别是能否在压力与阻力面前秉持公心、坚持原则、敢于担当,往往是判断对党绝对忠诚与否的重要标尺。在党组织面前,党员干部既不能隐情不报,更不能信口雌黄。要防止以讲真话为名,不分场合、渠道妄议中央大政方针,胡乱发表对中央不满的言论。党员一定要分清,敢讲真话与妄议中央大政方针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后者是严重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

  高波: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全党要把《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找出来“重温一下”。学以致用,行胜于言。我们应联系历史、把握当下,捋清来龙去脉,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对党不忠的话不说,对党不诚的事不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并把绝对忠诚体现到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等方方面面,落实到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自觉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忠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认真执行请示报告制度等日常工作中,以创新有为、勤廉兼优的实绩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力量。

  叶笃初:共产党员对党绝对忠诚表现在很多方面。中央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更需要我们用纪律和规矩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用纪律惩处党内的害群之马,用纪律凝聚党心民心,用纪律清新党风政风,用纪律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把对党绝对忠诚落实到严格遵守党的各项纪律、严格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来,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强化纪律意识,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把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相结合,坚持高标准、守住底线,用铁的纪律扎严扎实对党绝对忠诚的思想和行为之篱,使每个共产党员都能把对党的绝对忠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张由涛整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