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甘肃省纪委监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牢牢盯住脱贫攻坚这个“第一民生工程”,立足职能职责强化监督、跟进监督、全程监督、精准监督,一以贯之地把监督抓严抓实,督促全省各级各部门把责任扛起来,把政策执行好,把措施落到位,以铁的纪律、严的作风确保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坚持统筹兼顾,一体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监督。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本身难度大任务重,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又给完成这项硬任务增添了不小的困难和挑战。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定必胜信心,迎难而上,把常态化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监督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一体抓在手上,融合贯通推进,着力加大“五个统筹”。一是统筹任务。把计划内工作和疫情带来的新增工作统筹起来,一体谋划;把疫情防控监督和中央纪委全会部署任务统筹起来,一体落实;把监督工作、正风反腐、专项治理、问题整改、“惩腐打伞”、深化改革等重点工作统筹起来,一体推进。二是统筹时间。严格把控时间总量,合理划分时间段,区分轻重缓急,科学配置每个时间段的工作任务。三是统筹力量。纵向上统筹省市县三级纪委监委力量,横向上统筹机关、派驻机构、巡视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纪检机构力量,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四是统筹调度。实行任务清单管理,合理调配资源,及时纠正偏差,严格管控进度,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有力推进。五是统筹督导。科学安排督导的内容、时机和频次,防止重复,防止过频过滥。疫情防控期间,全省处置问题线索849件,追责问责1374人,党纪政务处分218人,容错纠错9人,澄清正名4人。
坚持举一反三,以监督问题整改助推脱贫攻坚。在决战脱贫攻坚关键阶段,能否抓好中央专项巡视、国家考核、中央纪委调研督导等方面反馈问题的整改落实,直接关系脱贫攻坚成色。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把监督问题整改作为脱贫攻坚监督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抓手,督促各级各方面真改实改,把问题改到位、改彻底。为避免整改工作陷入就事论事,我们在实践中提炼概括出了监督整改举一反三“十法”,即看问题整改,是否由此及彼,由点到面,由小见大,由下看上,由表及里,由次到主,由分到统,由易到难,由近到远,由改到治。具体工作中,制定《全省纪检监察机关脱贫攻坚专项整改实施方案》,把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问题,与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调研督导指出问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检视问题、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发现问题统筹起来,一体整改。为了把监督问题整改做实,制定专项整改督导检查方案,开展点对点监督检查31次,发现并推动解决问题126个。落实周调度、旬督促、月报告及定期通报制度,动态更新整改台账,对整改任务逐项过筛,对整改不力的严肃约谈,对整改不到位、虚假整改的严肃问责。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巡视中既督又战,边巡视边反馈边整改,发现14类2770个问题,绝大多数问题在巡视期间已经整改到位。
坚持巩固提升,监督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脱贫攻坚越是进入最后冲刺的关键阶段,监督越不能有松劲懈怠。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认真落实“四个不摘”要求,首尾不懈监督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落实,督促各级党组织善始善终做好全面收官阶段各项工作。重点在巩固、扫尾、提升、衔接上下功夫、做文章。巩固上,全面开展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培育“一村一品”等促脱贫、防返贫、阻致贫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相关地区和部门对67个已摘帽贫困县和534万已脱贫人口以及24.3万边缘人口“两不愁三保障”情况进行回头看,查漏补缺,夯基固本,确保已脱贫的不返贫、边缘人口不致贫。扫尾上,聚焦8个未摘帽县、395个贫困村、17.5万贫困人口等重点对象,通过问题线索筛选直查、问题整改挂牌督办、重点政策专项检查等方式,强化压力传导,倒逼责任落实,促进如期完成脱贫摘帽工作。紧盯“3+1”冲刺清零后续行动、“5+1”专项提升行动、扶贫政策资金落实,组织开展控辍保学、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产业就业等专项检查,督促相关地区和部门扫除认识之尾、工作之尾、任务之尾、整改之尾,确保按期交账无盲区无死角。提升上,督促相关地区立足自身特点,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结合扶志与扶智,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提升自我发展能力。衔接上,督促各级各部门做好脱贫前后工作平稳转型,实现全面脱贫与后续发展有效衔接,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过渡到乡村振兴战略,“三农”工作顺利升级。在监督脱贫政策落实的同时,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的“急愁难忧”事,深入开展民生领域专项整治。开展“一卡通”管理问题专项整治及“回头看”,清退和上缴资金1.1亿元,处理1612人。制定《关于加强乡村小微权力监督工作的指导意见》,规范约束小微权力运行,防范化解廉政风险。建成甘肃省扶贫(民生)领域监督信息平台,为监督插上科技翅膀,有效破解了惠民惠农资金“跑冒滴漏”等问题。
坚持走深走实,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是做好脱贫攻坚监督工作的统领和“牛鼻子”。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认真落实中央纪委《工作方案》部署要求,建立健全“专起来抓、统起来管”的机制,紧盯“县里的权、乡里的情、村里这个点”,下力气整治扶贫领域突出问题。完善工作机制,报请省委调整充实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并纳入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纪委监委牵头统筹、部门各负其责、各方面合力推动”的专项治理工作格局。建立一年两例会、一月一报告、直查直办、月通报曝光等制度。强化线索处置,对省市县2017年以来扶贫领域问题线索大起底,梳理涉及党政四大班子成员、部门一把手,瞒案不报、压案不查或敷衍了结,已办结但群众仍反复举报、多头举报的3类问题线索1413件,甄选重点线索69件,并从省委专项巡视移交线索中选取31件,开展“扶贫领域百件问题线索直查直核直督攻坚行动”。加大查办力度,实行案件查办任务报备管理,严肃查处贪污侵占、虚报冒领、截留挪用、吃拿卡要、优亲厚友等向扶贫项目资金伸黑手问题。今年1-8月,全省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1663件,处理3568人,同比分别增长23.4%、27.7%。开展警示教育,筛选扶贫领域7类易发作风问题、8类突出腐败问题典型案例,拍摄2部警示教育片。今年以来,全省通报曝光扶贫领域典型案例233批1446人。今年是推进专项治理三年工作方案的最后一年,当前我们正在加紧对前期工作进行全面自查,及时找问题、补短板、堵漏洞,确保专项治理平稳收官,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保障。
临夏州积石山县乡村新貌。丁生智/摄
【经验故事】大数据监督推动问题真抓实改
朱红霞 乔天倩
陇西县纪检监察干部趁秋收后农闲间隙深入农户家中开展惠农资金发放情况的监督检查。
“经大数据监督平台比对发现,全县发放的退耕还林(草)补助中,存在2200多亩的缺口,扣除纪委监委已查处收回的,仍有近1000亩的缺口,对此问题你局要尽快整改……”2019年7月,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纪委监委向县自然资源局下发了一份关于历年虚报退耕还林面积问题的监察建议书。
收到监察建议书后,县自然资源局工作人员有点惊讶:如此详实的数据,纪检监察机关是怎么发现的?
这源于以大数据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2018年9月,陇西县纪委监委以扶贫民生资金为抓手,构建起集扶贫民生信息公开、监督预警、数据分析为一体的“陇西县基层公权力运行大数据监督平台”。县纪委监委正是利用这一平台,将已发放退耕还林补助的面积与土地确权航拍地图的面积精确比对,发现2200多亩缺口的情况。随后,县纪委监委成立专项调查组,针对此类问题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集中攻坚,查出虚报面积1300余亩,收回违规资金33.7万余元,处理党员干部16人。
此次,县纪委监委在向县自然资源局下发监察建议书时,还一起送达了大数据监督平台导出的退耕还林疑似问题线索。这些线索,不仅有领取人的姓名、身份证号码等基础信息,还有大数据分析出的涉嫌违规违纪的问题。比如,通过死亡人口信息比对出的以去世者名义领取退耕还林补助,以个人名义违规领取集体坡耕地退耕还林补助,原始数据录入错误等。
正因如此,这份监察建议书具有“操作手册”功能。在接到建议书的5个工作日内,县自然资源局就召开部门联席会议,落实了负责人,迅速展开整改行动。到2019年9月中旬,该局结合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问题专项治理,主动说清、收回违规领取退耕还林资金17.89万元,并将整改措施上报县政府,比监察建议书要求的时间节点早了1个多月。不仅如此,违规领取的资金收回后,该县自然资源局进一步总结此次整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经验,有针对性地修订完善了涉及死亡人口、荒坡地等相关补助资金发放管理制度。此后在发放惠农资金前都会通过大数据监督平台先进行预审,有效杜绝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为进一步“吃干榨尽”大数据平台发现的问题线索,陇西县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在督促县自然资源局抓好清查整改的同时,还联合财政、审计等部门,采取明察暗访、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历年退耕还林虚报问题整改情况开展了“回头看”式专项监督检查,有力保障全县清查整改工作的扎实有效推进和质效。
大数据监督平台的建立为纪检监察机关履职尽责插上科技翅膀,在易发多发问题治理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自大数据监督平台运行以来,陇西县纪委监委对比对出的9万余条疑似问题数据进行了核查,已查实疑似违规违纪问题线索3.2万余条,查实率为30.9%。其中,县纪委监委对核查中发现的问题轻微的863名党员干部进行了问责,并督促有关县直部门单位对612条录入性问题进行了纠正。通过线索核查、警示教育等,共有1250名党员干部、群众主动上交违规违纪领取的各类补贴资金286.4万余元。
此外,大数据监督平台发现的问题线索,还有效推动了相关部门管理制度的完善。据统计,针对大数据检查发现的共性问题,陇西县纪委监委已约谈有关系统和部门的主要领导45人次,向民政、住建、扶贫办等单位发出整改督办函或监察建议书11份,列出详细问题清单,督促相关单位完善相关制度机制17项,切实做到了真抓实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