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脱贫攻坚的任务十分艰巨。自治区党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认真落实总书记对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的重要指示精神,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用绣花功夫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自治区纪委监委围绕决战决胜目标,持续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创新开展“抓系统、系统抓”,督促各级扶贫责任部门全力抓好政策落实、项目落地和资金规范运行。
“抓系统”就是纪检监察机关压实扶贫责任部门(系统)的监管责任,推动部门强化资金项目监管;“系统抓”,就是扶贫责任部门履行监管责任,充分发挥业务优势,在系统内开展摸、排、查、改,对主管的扶贫资金项目开展专项整治。“抓系统、系统抓”立足纪检监察机关“监督的再监督”定位,抓住了责任落实这个牛鼻子,推动形成“千斤重担大家挑”的局面,构建起上下联动、左右协同、横到边、纵到底的大监督格局,有力保障脱贫攻坚工作扎实开展。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注意紧盯责任落实,推动扶贫责任部门上下一体同向发力。各级纪委监委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工作例会,深入开展实地督战、调研督导,压责任、查问题,提建议、促整改,督促各扶贫责任部门党委(党组)层层传导责任压力。各级纪委监委监督检查室紧盯联系部门和地方党组织,通过约谈提醒、问题督办、抽查暗访等形式,加强督促检查,掌握工作情况,查找薄弱环节,优先处置责任部门移交问题线索。各派驻纪检监察组坚持既监督又支持,加强与驻在单位党组(党委)的日常对接、情况通报,将派驻监督触角直抵项目资金“神经末梢”。
紧盯精准到户,推动补齐“两不愁三保障”短板弱项。以系统为单元,以未摘帽县为重点,以贫困户为终端,分系统分领域全面排查脱贫指标、帮扶投入、防止返贫等工作重心是否到户问题,形成以贫困户为纽带的工作链条、责任体系。推动脱贫指标到户到人,督促有关部门全面准确掌握贫困户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等动态指标,落实落细“一户一策”措施。例如,我们督促教育系统对建档立卡贫困学生逐户分析、一人一策,严格实施控辍保学“双线四包”机制,实行“一对一”“人盯人”劝返包干,精准下达困难学生生活补助,坚决杜绝辍学问题;督促医保系统对贫困户参保信息逐人逐户采集,动态跟踪,全区符合参保条件的635.1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参保;督促住建系统组织对156万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情况逐户实地核实,全区71万贫困人口全部易地搬迁完毕。推动帮扶投入到户到人,督促各级各部门在人力、物力、财力等帮扶投入上拿出对路管用的办法,为贫困户补短板、固底板。针对7月底8个未摘帽贫困县尚有4004人年人均纯收入没有达到4000元的问题,我们督促人社、农业、扶贫等部门与当地党委政府逐户制定方案,通过发展产业、转移就业、开发公益岗位等举措增加群众收入,共向8个未摘帽贫困县5.69万户贫困户发放2.94亿元产业奖补资金,向有需求的贫困户新增发放贷款3.27亿元,受益7305户。推动防止返贫到户到人,督促有关部门和贫困县建立健全返贫预警干预和精准帮扶机制,实行动态监测,严防返贫,及时解决新增贫困人口问题。民政系统在我们的监督推动下,出台7项特殊保障政策,全面排查24.1万未脱贫对象,符合条件的全部纳入低保兜底保障范围。全区筛查出脱贫监测户2.53万户10.26万人、边缘户3.95万户14.5万人,全部落实产业帮扶、就业帮扶和困难救助等措施。到今年8月底,全区6239户边缘户、8091户脱贫监测户解除了返贫致贫风险。
紧盯典型案件,推动扶贫政策项目资金落地见效。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督促各扶贫责任部门切实履行行业主管责任,深入开展摸排查改,全方位查摆整治扶贫领域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例如,发改系统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项目质量安全、资金使用、后续扶持项目实施等方面核查整改工作,检查项目198个,排查资金23.1亿元,发现问题34个,全部完成整改;财政系统对各级各类财政扶贫资金分配、下达、支付及项目资金绩效目标执行等情况,进行逐环节全流程监控;民政系统重点排查困难群众救助资金筹集、拨付、发放、使用等环节存在的问题,从源头上防范资金安全隐患。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深入分析各系统行业易发多发问题,对插手扶贫项目、向扶贫资金伸“黑手”的严惩不贷。今年1至8月,全区纪检监察机关查处扶贫领域腐败问题1209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074人,移送检察机关21人。同时,注意做实案件查办“后半篇文章”,建立“一案一通报、一建议、一谈话、一警示、一整改、一评议”的“六个一”以案促改机制。通过严厉惩治和宣传教育,今年全区扶贫领域信访举报同比下降34.96%。
紧盯作风建设,推动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督促自治区扶贫责任部门、市县党委政府统筹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全面排查和深入整治松劲懈怠、消极厌战,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检查考核多、材料报表多、工作过度留痕增加基层负担等突出问题,坚决纠治层层加码、政出多门、“别出心裁”的检查验收考核评比,让干部腾出更多时间精力投入脱贫攻坚,形成实事求是、评价客观、群众欢迎的扶贫脱贫工作氛围。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坚持精准问责、慎重问责,注意激励和保护干部担当作为。今年以来,全区纪检监察机关查处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2393起,处理3490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965人,为53名干部容错免责,为89名干部澄清正名,对1968名受处分干部进行了回访教育。
通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目前“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基本解决,剩余贫困人口、贫困村、贫困县基本达到摘帽条件,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胜利在望。
灵川县海洋乡发展乡村旅游,助力群众脱贫。
【经验故事】盯紧压实,推动问题一个个解决
邱艳 韦娟 覃春芳
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委监委在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中,推行“抓系统、系统抓”,压实扶贫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对主管的扶贫资金项目开展专项整治。今年1至8月,全区“抓系统、系统抓”累计发现问题3595个,整改2528个,向纪检监察机关移交问题线索391件,立案210件,有力保障中央脱贫攻坚政策落地见效。一个个实际问题的解决,让脱贫群众的笑容更加灿烂——
为了“抱子怀胎”奇观回归
油茶是梧州市主要传统特色经济林,也是促进贫困农民就业增收、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的优势产业。每到秋天,梧州市各处山岭的良种油茶树上,绛红色的茶果和洁白如雪的茶花并举枝头,这一奇观被民间形象地喻为“抱子怀胎”。然而近年来,当地一些农民因为误种了假苗木,不仅没有盼来丰收景象,甚至颗粒无收。
假苗木从何而来?林业部门是否对此负有责任?2019年12月,梧州市纪委监委收到群众关于藤县林业局副局长李某某等人从外地某公司引进油茶假苗木的情况反映后,立即指定驻市生态环境局纪检监察组办理有关问题线索,会同有关部门严肃查处假苗木案件及其背后存在的腐败和作风问题。
经查,李某某作为县林业局营林工作分管领导,带干部外出考察,仅从材料档案及当地现场查看种苗供应单位的资质便引进种苗,在本县销售期间也没有组织技术人员对油茶苗的品种进行专门鉴别,致使假苗木流入市场,给油茶种植户造成严重损失。
针对这起假苗木案暴露出的问题,梧州市纪委监委统一部署,由派驻纪检监察组指导全市林业系统对2019年以来油茶产业各类扶持项目进行全面梳理,对种苗来源和资金来源、数量、用途,项目负责人、实施流程、工作进度、验收时间等全面公开,变有形监督为有效监督,同时积极妥善解决假苗木问题。
秋分这天,正在自家油茶园劳作的藤县金鸡镇脱贫户老陈高兴地对市纪委监委回访干部说:“县林业局帮我们要回了苗木款,而且每株苗木也赔偿了损失。现在,我们都换上了优质油茶苗,用不了多久就能看到‘抱子怀胎’的奇观了!”
为了老谭的“饭碗”
“感谢韦书记,村委给我安排了保洁工作,每天有100元的收入,还不耽误看病……”不久前,鹿寨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韦桂召到导江乡黄坭村回访贫困户,村民老谭喜笑颜开地和他谈着现在的工作和生活。而就在今年3月,韦桂召到该村走访调研时,老谭还是一脸愁容。
原来,老谭因患病,每隔一天就要去县城做治疗,身体原因加上工作时间不连续,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只能靠打零工维持生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连零工都打不上了,刚脱贫的老谭既着急又无奈。
“黄坭村贫困群众就业难问题,是个别贫困村现象还是普遍现象?相关单位在落实贫困户就业过程中是否存在履职不力、失职失责等问题?”韦桂召认识到,必须通过监督推动相关部门落实责任,解决贫困户就业问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县纪委监委立即召集县扶贫办、人社局、财政局等扶贫领域相关职能单位,分析研判疫情影响下贫困户就业难点和堵点,同时向县扶贫办、人社局发出安置贫困群众就业、促进增收脱贫的整改建议,压实扶贫职能单位主体责任。
县扶贫办、人社局迅速出台帮扶贫困农村劳动力就业工作实施方案,根据“精准收集务工意愿、精准提供岗位信息、精准提供服务保障”原则,采取按月用工、按日用工、按事项用工等方式,增设村级临时性扶贫岗位、乡村公益性岗位和非固定性村级扶贫公益性岗位。
在监督的推动下,鹿寨县今年以来共设置保洁环卫、河道清理、村路管护、治安协管等公益性岗位1187个,吸纳110个行政村1300余名贫困劳动力就业上岗。越来越多的人和老谭一样,端稳了就业“饭碗”。
为了不再看天喝水
今年4月,南丹县纪委监委收到群众举报,反映八圩瑶族乡立坳村的饮水工程质量低劣,“一下雨,水就变成黄褐色,没法喝”。
通过走访核查,调查组很快掌握了情况。原来该工程几经转包,最后落入了没有承建资质的公司手中,工程建设偷工减料,且没有按要求修建蓄水池,为水源的安全留下隐患。
就在调查即将结束之际,县纪委监委派往其他乡村的工作人员也报告了类似的问题。综合这些情况,县纪委监委意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绝非偶然。“建议你单位针对存在问题,举一反三抓好排查和整改,全面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作。”县纪委监委向县水利局发出监察建议书,并约谈水利局相关负责人,督促该局开展全面专项整改。
收到建议书后,驻县水利局纪检监察组立即跟进监督,督促水利局严格工程招标单位资质审核,严把工程质量关,针对部分村饮水工程存在的问题,组织原施工单位、中标单位通过增加镇墩、拦水坝、修补蓄水池、修复水管等方式进行整改。
“现在水管修好了,水池能正常蓄水,我们也终于喝上放心水了……”在南丹县里湖瑶族乡懂甲村,村民韦仕权激动地拉着前来开展问题整改“回头看”的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的手说道。
资源县河口瑶族乡把茶叶列为当地扶贫支柱产业,帮助群众脱贫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