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20年第20期

社论

决胜脱贫攻坚擦亮“人民至上”鲜明底色

新时代 新指南

打赢脱贫攻坚战 习近平总书记召开七个专题会议

跋山涉水送温暖 困难群众是习近平总书记最深的牵挂

核心述评 坚决兑现对人民的郑重承诺

深度学习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摆脱贫困:从过去到未来

         独特政治优势托举伟大减贫奇迹

延伸阅读 继续向贫困宣战:世界仍有10%人口生活在极端贫困中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坚定担当 坚强保障

以坚定担当诠释忠诚 用严明纪律保障攻坚

打赢攻坚战,监督挺在前

用好巡视利剑,助推脱贫攻坚

亮剑,坚决拆除脱贫“花架子”

千里帮扶显真情

我以热血暖凉山

旧貌新颜 打开的是书本,也是山外的世界等

资料链接 脱贫攻坚纪律保障要事一览

         脱贫攻坚纪律保障工作理念思路

攻克深度贫困堡垒

西藏:剑指问题强整改让雪域高原脱贫成色更足

        出实招纠“虚”风提升脱贫实效

青海: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成效明显

        让百姓安心攥紧“幸福卡”

四川:保持奋斗姿态 把“严”的主基调坚持下去

        监督不松劲 确保“四不摘”

甘肃:从严监督精准问责 确保打赢收官之战

        大数据监督推动问题真抓实改

云南:持续深化蹲点监督 下沉一线靶向施治

        到一线去,与贫困群众面对面算细账解难题

新疆:强化政治担当 持续深化专项治理

        扶贫领域问题线索“清仓见底”

广西:抓系统、系统抓,压实职能部门责任

        盯紧压实,推动问题一个个解决

贵州:突出“专”的特点 实施“专”的打法

        督战联动提升群众获得感

宁夏:牢记总书记嘱托 精准监督严肃执纪 / 艾俊涛

        既要去监督也要上手干

深度贫困县记者行

被截留7年的危改补贴回来了

一次提醒追回34万扶贫资金

提示单帮我卸下“负担”

“村霸” 扫除之后

问水哪得甜如许 郭妙兰

中国奇迹 时代赞歌

中国奇迹 时代赞歌 

绝对忠诚 闻令而动 党旗所指就是职责所向

心系群众 一心为民 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

敢于斗争 一督到底 以精准监督护航脱贫攻坚

无畏牺牲 奋勇向前 用生命托举使命

在大地的中央,光亮永恒(节选)

 
旧貌新颜
首页
1

 

镜头/打开的是书本,也是山外的世界

步行到后池村幼儿园时,正值放学,门口停满了来接孩子的摩托车,男孩女孩围在流动摊贩前叽叽喳喳,空气中弥漫着炸肉串的香味和糖果的甜味。这是一种幸福的味道。

五岁小女孩吉落小美比较害羞,但当记者问及“喜不喜欢上学”时,她立马大声回答:“喜欢!”小美的妈妈从未读书、也不识字,不到三十已有三个女儿的她,最大的希望是女儿们能考上大学、走出大山。这是一位母亲的期待。

这份幸福、这份期待,格外来之不易。

都说“读书改变命运”,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这句话并不适用于大部分彝族孩子。你难以想象,在马边、雷波,有三年级小学生不知道2加3等于几的;有初中没读就辍学跑到黑龙江边境种人参的;有说“我爸说读书没用,等我大点带我出去打隧道赚钱的”……

所谓的“命运”,对这些孩子而言,或许是要认命。但来自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的扶贫干部不想让孩子们认这个命。“不要辍学”“让孩子读书”,是他们重复得最频繁的几句话,也是付出心血最多的一件事。

后池,穆伟等人力推“护苗行动”,黑龙江逊克县的边境林场、广东佛山的电子厂、山东济南的建筑工地、云南保山的隧道工地,他带着驻村工作队天南海北追回一个个因跟随外出务工父母而辍学的孩子;

马边,经陈劲松等人协调,县里针对11至15岁还在小学一至三年级就读的“大龄低年级学生”,开设桐华班。“桐华”取自高山珙桐,花期虽晚,花却很美。他希望这些人生中经历过“迟到”的孩子,也像珙桐花一样绽放属于自己的芳华;

甲谷,在宋刚等人多方努力下,原先没有厕所、厨房,条件格外简陋的村幼教点修缮一新,新建、扩建的教学楼既温馨又颇具彝族特色……

一句话说了无数遍,总会激起回响;一件事下足了功夫,总会带来改变。

五保户王世金,在弟弟查出尘肺病、想让上初中的儿子辍学回家照顾自己时,这个并不强壮的72岁老人,独自承担起家里的所有农活和家务,只求侄子能够安心读书。“读书才能走出大山”,他对穆伟的话深信不疑。

桐华班四年级女生阿培阿黑,在辍学四年、15岁重返校园读一年级时,因深受嘲笑想再度辍学。桐华班的开设,让阿黑重燃了上学的热情。她开始知道,她的新世界绝不是她曾以为的马边县城,它可能是成都、是北京,也可能是更远的地方。

离开后池村幼儿园时,摊贩女老板热情地递给记者一把核桃。九月,是学生开学的时间,也是凉山特产核桃成熟的季节。一车车深山核桃从彝区被运往全国各地,这些长于深山的孩子,也终将走出大山,看到外面的精彩世界。(王诗雨)

 

镜头/半边天,我们能顶起来了

穷困,有穷,更有困。马边、雷波的深山,不仅是物质之穷,更是精神之困。尤其对大部分彝族女性而言,这种困境更是难以挣脱。

在这里,女孩十四五岁早早订婚,对自己的婚事,她们很少想过反抗,因为“我们彝族女孩大多都是这样的,不能决定自己的婚事”;

在这里,有的29岁当上外婆,有的生了七八个甚至十个儿女,除了照顾孩子,她们还承担着家里的生产,你可以不时地看见田地里背着幼儿、牵着娃娃劳动的妇女;

在这里,大多数成年彝族女性不识字,有人甚至一辈子未曾到过比镇上更远的地方,“县城?到那有近百里路呢,不敢想”……

妹妹成为姐姐、姐姐成为妈妈,一代又一代、周而复始的轮回,她们似乎接受得理所当然,好像生活本该如此。

但生活不该是这样的。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每一位妇女都有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机会”。那么,如何让女性真正独立而自信,将这“半边天”顶起来呢?来自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的扶贫干部在思考,也在行动。

没有少生优生意识怎么办?王寿梗带领磨石村驻村工作队,一有空就不厌其烦地挨家挨户去做工作,磨破嘴皮子只为让生十个孩子的情况不再发生。

没上过学、识字率很低怎么办?柴杰在小谷溪村创办“妇女夜校”,挨个动员,自己任老师,专门教大家识字。如今,“夜校”已有了固定的“女大学生”。

收入低、没有经济地位怎么办?宋刚克服困难在甲谷村为彝族妇女腾出专门的屋子,定期请老师开办彝绣培训班,让彝绣成为致富新渠道;柴杰动员村里妇女成立“小谷溪商业突击队”,在全县范围内走乡赶场,出售小谷溪农副产品……

希望的种子一旦埋下,即使陷于泥泞之中,也不能阻挡它破土发芽,开出绚烂的花来。

26岁的李的阿静,在村里集市上摆了两个月摊后,过去连和陌生男性说话的勇气都没有的她,变得讲价、卖货不在话下,现在为了过上更好的日子,她更是果断一个人跑去重庆打工,开启了她的崭新人生。

感谢脱贫攻坚,感谢扶贫干部,凉山的半边天能顶起来了。(王诗雨)

 

 

镜头/土坯房变砖瓦楼

改善贫困群众住房条件、圆其安居梦是帮扶工作的重要内容。上图为雷波县磨石村一处集中安置点,下图为该村村民曾经居住的土坯房。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