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本刊记者与驻村工作队一同到村中采访。
“为什么隔壁村那家的补贴比我多这么多,我们都是种青蒿,亩数也一样,是不是你们哪个干部帮了他家的忙?”犀利的发问来自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怀群镇果敢村社洞屯的村民。记者采访县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李保贤时,他仍清晰记得村民提的问题,当时感觉脸上一阵发烫。
这是发生在2019年11月份的事,他和几位同事作为帮扶联系人,去屯里核验所帮扶贫困户糯玉米种植情况,以确定下一批以奖代补金额。经核查比对,发现有贫困户既领取了种植青蒿、玉米、优质稻等产业奖补资金,又领取了养殖肉牛补贴,最终所获得的产业奖补资金超过了规定限额。
这种情况在怀群镇就有13起。后来得知,肉牛奖补资金和其他产业奖补资金是由不同部门分多批发放的,有的部门发完补贴后没有及时跟进,部门间数据在汇总时出现错漏,致使超额发放。
“我们当时就意识到超额发放不是个别问题,”李保贤说道,“这个问题拖下去,不仅解决难度加大,也会使以奖代补的好政策变味道、出现偏离,产生‘有失公平’或‘吊高胃口’等不良后果。”
对此,罗城县纪委监委分别向11个乡镇党委、政府和县扶贫办、农业农村局发放个性提醒监督通知书,要求组织开展产业奖补资金发放情况核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经全面排查,全县共超额发放了142户产业奖补资金,涉及金额34万元,今年6月份已全部追回。
经这次个性提醒监督后,罗城县产业奖补发放工作进一步细化。县扶贫指挥部进一步细化发放流程,要求具有产业奖补资金审核权限的部门在审核后,及时将数据提交扶贫指挥部汇总,防止出现错漏。各乡镇对产业奖补申请人和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人户比对,将同一家庭所有成员申请的产业奖补资金进行合计,确保人户合一。相关村屯对产业奖补资金进行公示,公示表内注明每户奖补上限和当年申领的总金额。这些有力举措,从制度、流程上填补漏洞,确保产业奖补资金发到该得的农户手中。
有别于普遍性提醒监督,罗城县纪委监委近年来以执行“精准识别风险,个性提醒监督”制度为抓手,紧盯扶贫领域排查出的风险点,对相关具体单位和个人进行个性化、“点穴式”提醒监督。“发个性提醒监督通知书的意思,说直白点就是纪委监委在盯着这个事了,必须抓好执行,不能有侥幸心理;另外纪委监委也可以按图索骥开展日常监督。”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韦永锋这样总结道。
2020年以来,罗城县纪委监委已发出个性提醒监督通知书61份,以精细化监督推动扶贫项目规范实施、扶贫资金高效使用,确保扶贫政策落实到位。
村里来了“自己人”
“老韦,忙完了来家吃饭,今晚你可不能不来。”怀群镇果敢村村委会办公室里,79岁的村民韦代坤对屋里的青年反复叮嘱。
“放心吧,今天我肯定去!” 韦代坤口中的“老韦”叫韦建锋,是一名不折不扣的“80后”,也是罗城县纪委监委派到村里的第一书记,今年已经是他驻村的第三个年头。
记得刚来村里时,村民们对这个毛头小伙可没那么热情。下果六屯的罗家纯见他第一面时就问:“你是来我们村里‘镀金’的吧?”韦建锋当时就回答:“不是,我是来‘踩泥巴’的!”
行胜于言,韦建锋用实际行动印证着他的回答。驻村伊始,他就带着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搜集镇里“七站八所”的通讯录,并将各单位负责的业务内容分门别类,逐一熟悉。“村民找我们办事儿,怎么能一问三不知?”韦建锋从接触过的信访举报工作中汲取经验,与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一道,既当“问诊台”又当“分诊台”:一方面尽自己所能帮助村民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对于那些“超纲”的业务,在耐心了解村民具体诉求后,把他们指引到镇里的相关部门。
随着时间的推移,罗家纯发现,这个年轻干部真的不耍“花架子”。在他的带动下,村里的事儿怎么办、谁来办,村民们一目了然,过程也公开透明。
现在,“有事儿找老韦”已经成为村民的口头禅,纪检监察干部韦建锋成了果敢村的“自己人”。(徐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