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贫困依然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更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全球性挑战。人类作为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的命运共同体,携手消除贫困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使命和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首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后,2017年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主旨讲话中进一步提出,“我们要努力建设一个远离贫困、共同繁荣的世界”,这充分体现出中国人民携手全人类向贫困宣战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小关乡尕阴洼村的村民们在“技能脱贫大课堂”上学习拉面技能。
全球减贫实践彰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深远意义
纵观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减贫实践与全球减贫协作的机制,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越来越得到体现,同时,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导下,中国同世界各国在全球减贫领域的友好合作正不断加深和拓展。
首先,从各国、各地区的减贫实践看,在发展过程中同步推进减贫,因地因时制宜实施有计划的减贫和福利方案,正在成为全人类减少贫困的重要基础和共同行动。美国、日本等高收入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主要是采取形成社会福利等制度措施以减少贫困的办法。例如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实施的新政,主要致力于稳定工业和降低失业率,并对贫困和福利项目做出相应改革,从而把当时的失业者和无工作能力者纳入社会保障范围。再如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经济复苏期国民进入高收入阶段,国家相应地扩大了社会福利政策覆盖面,提供包括儿童津贴和免费医疗在内的各类社会服务。及至20世纪80年代,日本扩大社会福利范围,进一步惠及老年群体,对于应对老龄化加深和减少老年贫困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拉美、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起步晚,贫困问题往往与城市化的形态、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可获得性高度相关。东南亚国家为了减少城市贫困和社会不稳定因素,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采取了强化职业和技能培训促进就业、促进海外劳务输出以及推行贫民窟改造等多种措施。由此可见,对于不同国家和地区而言,尽管经济发展程度不同,但基于本国的经济社会条件和相应的贫困特征而制定针对性减贫方案,是减贫的重要原则。
第二,国际合作是推进全球减贫的重要机制。联合国是推动全球贫困治理的主要组织机制和平台。自从联合国大会于1961年决定设置联合国“发展十年战略”以来,国际社会一直致力于协作治理全球贫困问题,以消除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其中,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负责落实《联合国千年宣言》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等发展规划,为减贫提供咨询建议、培训及其他支持措施。与此同时,大量机构和组织也共同参与了全球贫困治理过程。经过共同努力,据世界银行数据,按照2011年国际购买力平价(PPP)每人每天1.9美元的极端贫困标准估算,全世界极端贫困人口从1990年的18.95亿人减少到2015年的7.36亿人,贫困率从35.85%下降到10%。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减贫成效最为突出,这些地区生活在极端贫困中的人口比例已经从20世纪80年代的80%以上降至2015年的8%以下。2015年,联合国发展峰会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在全世界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位于该议程17个目标之首,标志着国际减贫合作目标从“千年发展目标”迈进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阶段。
第三,中国的减贫成就和减贫经验为全人类携手向贫困宣战提供了智慧方案。首先,中国为全人类减贫事业、为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做出了突出贡献。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解决难度最大的剩余绝对贫困人口问题方面更是加快了步伐,取得突出成效。中国的贫困人口从2012年末的9899万人减少至2019年末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末的10.2%降至2019年末的0.6%。与此同时,贫困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大幅改善,贫困人口的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得到强有力的保障。其次,中国的减贫经验为国际减贫行动开辟了新的实践道路、提出了新的理论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形成了契合中国实际、行之有效的脱贫攻坚责任体系、政策体系、投入体系等顶层设计与实施方案。中国的成功实践表明,增进包容性增长、为最贫困人口提供更好的机会,均是可能实现的发展目标,将减贫作为重要的治理目标并付诸切实的行动是必要的、有效的。再次,中国为国际减贫合作做出重要贡献。根据联合国《2015年千年发展目标报告》的分析,千年发展减贫目标得以实现,主要依靠中国。中国一直是全球减贫与发展事业的倡导者、推动者和践行者。作为创始成员,中国参加了联合国“消除贫困联盟”,通过“10.17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中国扶贫国际论坛、中非合作论坛-减贫与发展会议等交流和分享减贫经验,并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在亚洲、非洲、美洲等地区30多个国家实施200余个发展合作项目。此外,2019年6月,世界银行发布《“一带一路”经济学》报告显示,“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实施,可使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并且使全球收入增加2.9%。
全人类应坚定携手共同对抗贫困
在全人类取得历史性减贫成效的同时,也应看到,目前全球仍有超过7亿人生活在极端贫困线以下,减贫工作任重道远。全人类应坚定携手向贫困宣战的决心,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理念,以消除贫困为目标导向,积极开展减贫行动、加强减贫合作,并致力于重点解决贫困形势严峻区域的极端贫困问题。
围绕全球减贫目标,在未来十年继续加强全球减贫协作,积极开展减贫行动。“足寒伤心,民寒伤国。”实现全球减贫目标依然任重道远。当前,仍有10%的世界人口生活在极端贫困中,医疗、教育、用水和卫生设施等最基本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到2030年,全球超过1.6亿的儿童可能仍将生活在极端贫困中。实现2030年承诺的期限仅剩十年,为实现全球减贫目标所采取的行动尚未以所需要的速度和规模推进,亟须动员更多政府、民间社会和企业,并呼吁所有人共同致力于实现“全球目标”。各国应积极响应联合国关于加速采取可持续解决方案的“行动十年”呼吁,来应对当今世界包括贫困在内的各类重大挑战,即:在全球层面采取全球行动,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更强的领导力、更多资源和更明智的解决方案;在地方层面,政府、城市和地方当局的政策、预算、制度和监管框架应进行必要的转型;在个人层面,青年、民间社会、媒体、私营部门、联盟、学术界和其他利益攸关方应积极行动,推动必要的变革。
推动减贫领域的积极合作,卓有成效地应对减贫速度减缓的趋势,特别是全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全球减贫新挑战。国际机构在新近研究中提出警告,新冠肺炎的全球大流行所造成的经济影响可能使全球贫困人口增加5亿人,占全球总人口的8%,全球贫困率可能出现自1990年以来的首次反弹。为了支持最贫穷和最脆弱的群体,联合国发布了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社会经济快速响应框架,呼吁大力扩大国际支持和政治承诺,确保世界各地的人民都能获得基本服务和社会保障。
关注重点地区实现减贫目标的困难,携手支持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减贫工作。全球在消除极端贫困方面不断取得广泛进展,尤其是东亚和东南亚的许多国家取得了重大进步。但非洲国家、最不发达国家、小岛屿发展中国家、部分中等收入国家以及处于冲突中和冲突后局势的国家仍然是极端贫困与长期贫困常发地。当前,生活在极端贫困线以下的人群尤以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南亚地区为集中。其中,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贫困形势最为严峻。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生活在极端贫困中的人口从1990年的2.78亿人增加到2015年的4.13亿人,占2015年全球极端贫困人口(7.36亿人)的56.1%。2030年实现消除贫困的目标亟须多边协作、广集资源,以大幅增加对极端困难地区的投资,特别是增加对这些地区人力资本的投资,以促进实现惠及全球剩余贫困人口的包容性增长。(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