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本刊记者在村委办公室中采访。
9月底,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阴雨绵绵,走在融水苗族自治县三合村的村路上,道路两旁一幢幢修葺一新的房屋透过细雨映入眼帘。
“多亏了咱们县纪委的干部,我真的做梦也没想到,过去这么久,那笔钱还能拿回来!”村民周息秋家的新房子宽敞明亮,布置简单却温馨。
她提到的“那笔钱”,正是帮助她修建房屋的危房改造补助资金。事情要从7年前说起。周息秋一家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除养育一双儿女的日常开销外,由于丈夫身体不好,需要常年吃药,昂贵的医药费让本就不宽裕的家庭更加捉襟见肘。
2013年,在了解到国家危房改造的好政策后,久居陋屋的周息秋动心了。还没等她腾出手来提交申请材料,时任村委会副主任唐某就主动找到了她,允诺只要给自己一些“好处费”,就一定能帮她申请到危房改造的指标。
面对唐某的主动上门,周息秋犯起了嘀咕。“这‘好处费’到底是给还是不给?给了他,指标下来了家里或多或少还能得一点,可如果不给他,那就真的是一分钱也拿不到。”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周息秋妥协了。
此后不久,周息秋家果然获得了危改指标。随着2万元危房改造补助金的分次到账,唐某共4次陪同周息秋来到融水镇风云桥头信用社,周息秋前脚取出现金,唐某紧接着在信用社门口将共计1万元的“好处费”收入囊中。“钱拿到手那会儿,真的是不想给,但是又的确无可奈何。”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周息秋叹了口气。
周息秋的遭遇并不是个例。2012年3月至2015年9月,唐某在协助镇政府开展危房改造工作期间,利用工作便利,以帮助村民申请危房改造指标为由,向三合村的30余户村民索要了金额不等的好处费共13.7万元。
“我现在真的是非常非常后悔,真的是悔不当初。” 2019年12月18日,在浙江、上海等地外逃了3年之久的唐某归案。融水县纪委监委对其采取了留置措施,案件很快取得突破,相关涉案资金也被依法追缴。
2020年4月10日,在融水县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清退违纪扶贫款发放仪式上,周息秋和其余30多户村民拿回了本该属于自己的危房改造补助资金。
近年来,融水县纪委监委持续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今年1至9月,融水县排查扶贫领域问题线索217条,立案90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56人,给予组织处理118人,移送司法机关2人,产生了强大的震慑和警示效果。
贫困户变成致富带头人
9月下旬的融水县,雨已经断断续续下了一个月。细雨中,记者沿着良寨乡良寨村这两年新硬化的产业路,来到致富带头人曾令明的畜禽养殖合作社。
如果不是同行的同志提起,很难想象曾令明这名老党员一家,曾是2014年精准识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下半年,在县纪委监委驻村第一书记贾乙斌的引导帮助下,曾令明开始饲养土鸡,2017年实现脱贫。
2018年,县纪委监委新派的第一书记贾舒泽驻村后,看曾令明的养鸡场办得红火,就琢磨能不能让他办个养鸡合作社,带动其他贫困户脱贫。刚开始曾令明有些犹豫,不知道能不能养好这么多鸡,也担心其他村民有误会。
“一回生,两回熟,带瓶米酒去家中,坐下聊成朋友,事就好办了。”贾舒泽发挥纪检监察干部善做思想工作的优势,反复入户和曾令明谈心,宣传政策,鼓励他发挥党员示范作用,挑起带动村民致富的担子。
第一书记的反复劝说,唤醒了曾令明的党员觉悟,村上又帮着他解决贴息扶贫贷款,协调技术指导、对接销售渠道。“工作做到家了,怎么能不配合”,打消思想顾虑后,曾令明很快答应并建起合作社。
现在曾令明合作社的5户贫困户都已脱贫。他们在合作社工作一天有100多元收入,还可以通过寄养自己的鸡获得分红。
一个示范胜过一打道理。在工作队的动员、帮扶下,目前村里已培养5名致富带头人,通过建立合作社带动130余户贫困户脱贫。(宋全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