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理论是时代的精华,是先进政党的思想旗帜。有没有科学理论作指导,能不能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一个政党能否走在时代前列的首要问题。在这个首要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始终立场坚定,这就是毫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持续深入推进党的指导思想创新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依靠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以巨大的理论勇气进行艰辛探索,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实现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的时代创新,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重大原创性贡献,充分展示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创造力和理论影响力。
对时代呼声作出回应是党的理论使命
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从来都是与时代紧密相连的。善于创新理论的政党,才能成为推动时代进步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与科学理论一经结合,便迸发出无穷力量。马克思主义为我们党提供了思想武器,我们党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不断构建马克思主义新的形态,推动理论与实际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时代飞速发展,诞生于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能否解决21世纪的问题?这是不少人的疑问。以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人类仍然处于马克思所指明的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大的历史时代。从这个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始终在场,就在于“它是不可超越的,因为产生它的情势没有被超越”。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过长期努力进入了新时代。世界历史大时代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深度交融,勾画出一幅全新的历史图景: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人类面临许多共同矛盾和难题;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中国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展现出许多新的阶段性特征,前景光明但挑战也严峻。所有这些,都对党的理论创新提出了新要求。对历史之问、人民之问、实践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理论回应的历史重任,责无旁贷地落在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身上。
秉承这样的理论使命,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步伐明显加快,理论创新力度显著增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大历史观的高度,准确把握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以更加宽阔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不断拓展理论视野、作出理论概括,形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创新成果,用“我们时代的语言”书写了马克思主义新篇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运而生、因时而进,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时代课题,科学回答了“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的世界难题,为中国和世界的发展提供了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思想支撑和理论支持。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造性地把民族复兴和人类命运紧密相连,鲜明彰显马克思主义反映时代、引领时代的理论品质,集中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理论担当。党和国家事业蓬勃发展的现实场景有力证明,最具生机活力、最具世界历史意义的马克思主义就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没有进入“历史的博物馆”,而是如“思想的闪电”照亮了中国大地、照耀着整个世界。
党的理论创新在新时代全面推进
党的理论创新是一个深邃的逻辑化、集成化、体系化过程,也是一个鲜活的历史性、持续性、实践性过程。一方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由理论主题、理论框架、理论内容、理论精髓、理论立场、理论观点、理论方法等若干要素集合构成的科学理论体系,以“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全面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个环节,涵盖党和国家事业的各领域各方面,从整体上如列宁所说“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另一方面,党的理论是用于直接指导社会主义实践的。评价党的理论创新,不仅要看是否取得理论成就,更要看是否把理论转化为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治国理政的全过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出了全方位探索,其成果集中体现为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和正确运用,为破解政党治理、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三大难题提供了方案。
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引领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党情新变化出发,以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党的建设为核心命题,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关于党的领导,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强调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关于党的建设,明确围绕“四个伟大”的总体框架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重点任务,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强调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这些重要论述彻底澄清了一系列错误和模糊认识,科学解答了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如何在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长期执政这一历史课题,并在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中得到成功运用,从根本上扭转了党的领导弱化的局面,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引领党和人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方面的基本问题,形成了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战略部署。提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总任务的认识;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布局的认识;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根本立场的认识;提出新的“两步走”战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战略安排的认识;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认识;提出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认识,等等。这些重大观点和重大部署,为科学社会主义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彰显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把握,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全面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实践探索。
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引领世界朝着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正确方向发展。进入21世纪,各种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无法仅靠西方理论和逻辑来解决,同时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出现了复杂变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唯物史观的视角,深刻洞悉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科学认识两种社会制度、两种文明的长期共存与竞争,鲜明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主张新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一带一路”建设,主张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坚持正确义利观,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为世界经济复苏提出方案,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举办国际进口博览会,等等。这一系列新的理论框架和现实方案,既回答了“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又回答了“怎么办”的问题,从经济、制度、价值观等层面集中展示了大国大党的责任担当,为破解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等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为徘徊在十字路口的人类社会指明了发展进步的方向,表明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文明前景的规律性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新时代理论创新的基本经验
纵观党的理论创新历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持续推进理论创新发展,积累了丰富经验。总结起来,就是坚持立足实践、植根人民、问题导向和国际视野相统一。
坚持立足实践,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相互激荡、相互促进,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根本方法。党的全部理论来自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离开实践的沃土,就无法开出理论之花。马克思说过:“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大变革,也正在进行人类历史上最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为理论创新打开了广阔空间。置身于这一历史巨变之中,中国共产党人更有资格、更有能力揭示这其中所蕴含的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我们党在领导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生动实践中,不断进行理论总结、理论建设,使经验形态的探索成果逐步形成新的理论形态。理论创新的过程,既是总结实践经验的过程,也是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理论的无穷威力体现于具体运用,实践又检验着理论的对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据新的实践要求,及时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指引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使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达到了良性互动的最佳境界。
来自人民、为了人民、团结人民,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根本途径。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党的理论无论如何创新,永远以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为源泉,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目的,以掌握人民群众来改造世界。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提炼和升华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在人民的历史活动中进行理论创造,形成了“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坚持以人民中心,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是党的创新理论的价值取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秉持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以制度体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在深刻把握人民群众需求的新变化中不断寻求理论生长点,实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理论必须和人民群众结合起来,才能变成改造主客观世界的巨大力量。我们党重视把理论转换为群众关切的问题,转化为群众熟悉的语言,以创新理论回答群众、武装群众,使群众感悟和把握到真理的力量,能够理解、认同、乐于接受和自觉践行,最终凝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强化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理论创新方法论。从问题出发是理论创新的重要逻辑起点。我们党选择马克思主义,就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用毛泽东同志的话来说,就是“有的放矢”,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国问题之“的”。党的理论不可能固守不变的问题域,理论创新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坚持问题导向,鲜明指出“理论思维的起点决定着理论创新的结果。理论创新只能从问题开始。”当代中国正处于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许多问题相互交织、叠加呈现。比如,如何实现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如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如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如何解决意识形态领域失语失声问题,如何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紧迫问题,如何应对逆全球化挑战,众多紧迫复杂的现实问题摆在面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聚焦问题,有针对性地探索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在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努力揭示我国社会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大趋势。
具有世界眼光,强化国际视野,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又一条重要经验。中国共产党向来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始终以开放的姿态借鉴、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但学习借鉴并不是照搬照抄、复制别人,而是为了深化自身实践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更具情怀、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随着“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21世纪中国与世界相互联系和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坚持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不断概括形成开放融通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理论体系、话语体系,让世界知道了“理论中的中国”。浓缩了数千年文化精华、升华了中国实践经验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在更为宏阔的世界历史语境中登场,打破了西方理论垄断和西方话语霸权,为解决人类共同问题开出了良方。这是由中国的特殊性到世界的普遍性的发展规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为世界作出理论创造的能力有了质的飞跃。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世界性的科学理论,在实现中国化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在世界上展现出新的感召力、影响力,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真理探索永无止境,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创新也永无止境。一个富有无穷创造力的党,定会根据新的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以永不停顿的理论创新,不断为人类发展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者:中央党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