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9日,经过10天紧锣密鼓的调查,在查清主要违纪事实后,河南省洛阳市纪委迅速向市检察院移交了嵩县教育局原局长王雪萍涉嫌贪污受贿问题及线索。这已经是洛阳市纪委今年通过快查快办查处的第8起违纪违法问题。
快查快办只是洛阳市纪委改进纪律审查工作的一个缩影。在线索排查处置、审查、处分等环节,市纪委都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法律前面,挺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前沿。
在线索排查处置环节,市纪委专门出台问题线索管理办法,坚持每月对转到案件监督管理室的信访件进行集中排查,对问题线索予以分类,按照拟立案、初核、谈话函询、暂存、了结五类处置标准进行处置。对在线索处置中发现的一些党员干部身上存在的“小枝小节”,市纪委及时通过谈话函询提醒,使“咬耳朵”、“扯袖子”成为常态。今年以来,市纪委共谈话函询31人,比去年增加3倍多。此外,市纪委还调整了有关线索处置和纪律审查工作的考核办法,将“应查尽查、履职尽责”作为一项重要指标予以体现,以调动各区县及派驻机构按五类处置标准进行处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审查环节,市纪委从“查违法”转向“盯违纪”,把违反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线索作为纪律审查的重点,并把快查快办的要求向县区纪委延伸。今年4月下旬,该市老城区纪委协调邙山镇纪委仅用一周时间,就审结了营庄村“两委”私立名目违规收取费用,私设“小金库”用于发放奖金、福利和日常支出的问题。
在处分环节,市纪委积极改进完善审理报告体例,把着力点放在对违纪情节的审查上,更加凸显对“违纪程度、前因后果”等情况的体现和描述。积极调整描述次序,把违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放在贪污、贿赂等违法问题之前,突出纪律审查的政治性和严肃性。如在汝阳县公安局原党委书记、局长隋军案的审理文书中,市纪委把收受礼金等违纪问题放在前面,把贪污受贿问题放在后面,彰显“纪在法前”的要求。
市纪委还建立疑难复杂审理案件特邀审理员参与研究把关、重大有影响案件“一案双书”(说理性处分决定书和纪律检查或监察建议书)制度,并加强对纪律处分决定执行情况的检查,达到“审一案、警一片、明一纪、堵一漏”的综合效果。
点评
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就要让监督执纪问责都冲着纪律去。积极改变过去贪大求全、吃干榨尽的思路和做法,坚持快查快办,使线索排查处置、纪律审查、审理报告撰写等环节都冲着纪律去,不仅可以压缩纪律审查周期和成本,降低审查风险,而且能腾出更多精力做好监督执纪工作,由“盯少数”变成“盯全部”,体现纪律建设的治本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