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转发河南省委有关新乡落实“两个责任”不到位
问题通报舆情分析
舆情概述
9月6日,中央纪委转发《中共河南省委关于新乡市委原书记李庆贵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新乡市纪委落实监督责任不到位问题的通报》,受到舆论高度关注。通报指出,李庆贵同志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对连续发生的3名厅级领导干部严重违纪违法案件负有主要领导责任,河南省委研究决定,给予李庆贵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免去其领导职务;对新乡市纪委通报批评,并责令其作出检查,市纪委原书记王炳奇同志已被免去职务,决定对其诫勉谈话并责令其作出深刻检查,另行安排工作。
中央纪委转发通报后,包括辽宁、山东、江西、安徽、内蒙古、黑龙江以及新乡等省市在内,各地党政机关迅速学习传达,研究具体措施,深入贯彻落实。
通报转发不久,《人民日报》等党报党刊和主流媒体即报道转载,之后更连发数篇评论文章,肯定中央纪委转发通报作用显著,联系反腐和吏治进行讨论,强调纪委问责不能形同虚设,要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推高舆情。
监测显示,自9月5日至9月17日上午8时,关于中央纪委转发通报的新闻报道有694篇,报刊76篇,论坛163篇,博客26篇,微博18篇。
媒体报道分析
9月6日中央纪委转发通报后,《人民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检察日报》以及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人民网、新华网等党报党刊和主流媒体网站纷纷转载报道,并发表多篇评论文章,舆情逐渐高涨。
综合观察,媒体报道主要集中于以下四个方面:
高度关注中央纪委转发的通报。《人民日报》、新华网等媒体转发通报内容,并发表评论文章,相关报道迅速成为其他重要媒体的新闻源,“两个责任不到位问题”的讨论逐渐扩大。《京华时报》发表评论文章,称地级市党委书记因违纪违法被查处并不少见,但因没有尽到主体责任而被免职,据悉这在河南省是第一例,在全国地市级这一层面上也极为罕见。
中央纪委转发通报显示落实“两个责任”决心,以儆效尤作用显著。《中国纪检监察》杂志发表时评文章,指出此次通报再度警示各级领导干部:全面从严治党要落到实处,就要化作具体的责任担当,在其位不负其责,必将付出沉重代价。《重庆日报》文章称中央纪委转发通报,释放3个信号:“班子”出了问题,哪怕离开原岗位了也要问责;出现区域性、系统性腐败案件的地方、部门和单位,坚决问责,坚持“一案双查”;释放有责必问、问责必严的强烈信号。
落实“两个责任”体现中央深化反腐败体制机制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新华每日电讯》评论称,因“主体责任缺位”被免,蕴涵着反腐和吏治的新走向,是反腐深化与制度化的表现。《大众日报》刊文称,责任追究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利器。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是各级党委(党组)的责任所系、使命所在,关键看行动、根本在担当。
强调纪委问责不能形同虚设,要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中国网刊文称,责任追究是实现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器。纪委手持利器,既要作为达摩克利斯之剑,斩向违法乱纪分子;更要作为手术刀,切除自身腐朽的“器官”。
网民观点分析
中央纪委转发通报后,网民迅速关注,并通过微博、微信、论坛、博客、报道留言等方式发表意见,主要观点如下:
赞成对领导干部主体责任不到位的问责。如网友@宁静gofar说:在其位就应该谋其政,对那些不负责任、不作为的干部,就应该撤职。
强调问责和落实主体责任要持续、常态化。网友@滁州永久登陆认为,主体责任追究要常抓不懈才有说服力。
@诗人啊指出:问责,更重要的是把工作抓在平时,防患于未然。
建议改善问责工作方法,增强力度。“手段要创新,力度要加强”、“全国推广经验,各地要有紧迫感”等观点得到一些网友的力挺。
认为通报曝光体现了中央反腐力度。@香港商报网说:一个地级市的原市委书记问责被免,为什么能上《新闻联播》?这似乎传递出这样的信号,中央抓反腐败和八项规定,已经由“持续高压”转向了“持续加压”。
舆情点评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这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反腐败体制机制建设的重要部署。事实反复证明,哪里责任落实不好,哪里问题就堆积如山;哪里责任落到实处,哪里工作就进展顺利。中央纪委转发通报,显示了贯彻落实“两个责任”的坚强决心,也体现了中央纪委的反腐工作走向。不仅重视“打老虎”、“拍苍蝇”,也开始愈发关注反腐败体制建设,通过制度化的方式,从源头上预防腐败问题。
落实“两个责任”,党委要解决好“谁来抓”、“怎么抓”、“抓什么”的问题。纪委要坚持“三转”,加强监督和自身监督,及时发现、及时提醒、及时问责。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关键看行动、根本在担当。党委主体责任与纪委监督责任是同一责任范畴的两个侧面,不能互相替代,更不能互相削弱,必须相互协调、共同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