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23年第18期

社论

让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常态化长效化

要闻

习近平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强调
牢牢把握东北的重要使命  奋力谱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

蔡奇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强调
总结好第一批主题教育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
把第二批主题教育科学谋划好精心组织好

李希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主题教育总结会议暨委主题教育领导
小组第3次会议上强调
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  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推进教育整顿

新时代  新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论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通过科学客观评估促进主题教育取得实效

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坚持新思想引领  迈向高质量发展  黑龙江:以良好政治生态保障振兴发展

深化政治生态建设 擦亮勤廉龙江底色

突出政治体检属性——督促种好政治生态建设“责任田”

严考实评立体画像——为政治生态建设成效精准“评卷”

以考促建以考促改——做好考核“后半篇文章”

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环境之优助力“加速跑”

大考六年 感受之变

打造忠诚干净担当敢于善于斗争的纪检监察铁军

黑龙江 以扎实检视整治推动教育整顿见真章出实效

湖北 真学真查真改答好教育整顿政治考卷

重庆 抓好检视整治清除害群之马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银保监会纪检监察组 
一严到底抓好检视整治

鞍钢集团纪委、国家监委驻鞍钢监察专员办
以严实举措纯洁思想纯洁组织

图说纪事

相约亚运 共享精彩

廉洁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更好发挥新时代廉洁文化的教化功能

学术研究

深刻领悟自我革命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

纪检监察学

标本兼治理念的内涵与发展

一得之见

为群众排忧解难须用心用情用力

紧密结合实际做深做实政治监督

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正风深一度

耕地保护不容有失

自然资源部耕地保护监督司答本刊记者问

“三资”清查再难也要做

撂荒地变身“聚宝盆”

严声嘹亮

信访逐年下降 线索何处去寻——
广元市纵深推进反腐败斗争

反腐败要学会“十个指头弹钢琴”

抓监督要用好审查调查“富矿”

参会吹“前哨” 监督更有效

“三牛赛绩” 促干部主动担当

发挥片区派出优势形成监督合力

实证纪法

如何理解和把握政务处分法中为公职人员澄清
的相关规定

如何认定处理违纪违法案件中的“特定关系人”

广角

图片新闻

地方动态

一线镜头

知行话题

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概论》

评论 

纪律不松绑 关爱不缺位


【部委连线】

自然资源部耕地保护监督司答本刊记者问

1

  问: 我国耕地保护的现状是什么样的?

  答: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少,耕地质量总体不高,耕地后备资源不足,这是我国基本国情。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全力推进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经过努力,全国耕地总量持续下滑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2021、2022年连续两年实现净增加。2022年末,全国实有耕地总量为19.14亿亩,牢牢守住了18亿亩耕地红线。

  问:现在主要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答:一是耕地流失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一些地方“非农化”“非粮化”冲动依然强烈。2022年度国土变更调查结果显示,不少省份耕地还在持续减少。二是城乡建设用地依然外延扩张、利用较为粗放。各类园区“圈占”、闲置浪费耕地问题依然突出。三是违法违规占用耕地问题仍较为突出。一些地方仍“顶风”侵占耕地挖湖造景,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点多面广时有发生。四是一些地方补充和恢复耕地存在乱象。有的地方破坏生态环境,毁林开山造地;有的地方补充耕地不足、质量不高,甚至弄虚作假;有的地方政策落实出现偏差,存在借地敛财、空手套利、设租寻租等问题。

  问:背后主要有哪些原因?

  答:一是耕地保护意识还不够强。一些地方尚未把耕地保护提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来认识,一旦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产生冲突时,往往以牺牲耕地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二是利益激励机制还不完善,加之耕地种粮收益低,地方、村集体和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不高。三是耕地后备资源日益匮乏。我国耕地资源分布与人口经济发展区域高度重叠,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不可避免要占用一定的耕地,全国宜耕后备资源几近枯竭。

  问:当前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一是稳住耕地总量,加快推进省市县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将18.65亿亩耕地保有量和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逐级分解。二是优化耕地布局,促进农业生产空间布局更加符合自然地理格局和农业生产规律。三是压实省级责任,对突破耕地红线等重大问题实行“一票否决”。四是严控新增占用,坚持“以补定占”,把上年净增加的耕地数量作为下年度批准占用的前提。五是着力盘活存量,推动以“存量”换“增量”、以“地下”换“地上”,以资金、技术换空间,从源头上减少对耕地的占用。六是严格督察执法,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严肃查处各类违法占用耕地行为。(黄月采访整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