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有一部热播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主题歌有句话:“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秤杆子挑江山,你就是那定盘的星。”歌词的修辞生动、形象,语言浅显,道理深刻。当然,“秤砣”是俗语,学名叫做“权”。
“权”的繁体字是“權”,属于形声字,“木”是形符,“雚”标识读音。《说文解字》:“權(),黄华木”,所以“權”的本义是黄华树。“權”自古以来被假借为秤砣,也指秤,它的本义反而被人们遗忘了。《孟子·梁惠王上》:“權,然后知轻重”,《庄子·胠箧》:“为之權衡以称之”。“权”是元朝以后民间出现的俗体字,新中国成立后,“權”被正式简化为“权”。
“权”作为秤砣,是一种测重工具,属于衡器。“度量衡”作为标准器,与国计民生关系密切,由国家统一制定标准,并强制实施。考古工作者发现了许多带有铭文的“秦权”,即秦代的法定秤砣,这是秦朝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后统一度量衡的实物证据。
“权”由“秤砣”代指“权力”,可能源于古代人民群众对市场中那个拿着“权”、代表国家仲裁与监管力量的官员的一种印象,是引申义。而实际上,这个引申义也非常恰当,权力在整个国家中的作用,确实与“秤砣”相似。掌权者可以对人物、事项进行评价,然后给予褒贬、赏罚、黜陟、进退等处理,也就是说,掌权者能够影响国家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什么项目上马、什么项目下马,什么事该花多少钱、投入多少物资等等重大事项,而且具有法定效力。中国古代的官印(公章),是权力的象征,往往做成秤砣的样子,称为“权形印”,其中暗含了历史演化的遗迹。
“秤砣”的功能是用于维护公平公正,古代的官员佩戴朝廷颁发的“印绶”上任,作为“掌权者”,他们被委以重任。国家也对其寄托了厚望,希望他们能铁面无私,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与秩序,让百姓安居乐业,正如《吕刑》所言,“轻重诸罚有权”。所以,“权”无论是指秤砣还是权力,它的标准都应该是“公正”与“无私”。
“权”本身没有好坏之别,而掌“权”的人被私欲驱使,弄权谋私,那就为法不容了。
历史上的不法商贩在秤砣上作弊的方法多种多样,例如在秤砣上配重、将秤砣磨小、换秤砣、裁短砣绳、加宽砣绳等等。而官员弄权谋私的手段更是五花八门,因为社会危害性极大,为历朝历代所不容。
以人事腐败为例:清朝顺治十四年,丁酉乡试,顺天乡试考官李振邺、张我朴被人告发:收受考生陆其贤贿赂三千两白银并让其得中举人。后经都察院查实,李振邺、张我朴等人被判“斩立决”,家产抄没,父母兄弟妻子流放,主考官曹本荣、宋之绳也受到处分。顺治皇帝还下诏,令顺天府新科举人全部入京,由皇帝亲自复试。
考察历史,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权力的运作必须公开透明、受到有效监督,这是“权为民所用”、公正无私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