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日前报道,中部某县的王县长曾“一天接待九拨领导”,坦陈“哪拨都要陪,其实哪拨都没陪好”,无奈之下,还“摸索”出“有的吃饭陪,有的穿插陪,有的只能打个照面,还有的深夜前往汇报工作”等各种陪同方式。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之下,还有如此行径出现,令人深思。
十八大以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公务出行、公务接待等划出硬杠杠,各级也下大力气治理“层层陪同”顽疾,取得了明显成效,地方领导干部调研中“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渐成常态。但在少数地方,从上到下搞层层陪同、陪同人数层层加码、陪同花样层层递增等现象仍然难以禁绝,症结究竟在哪儿?
这一方面与全面从严治党压力传导不够有关。“上面九级风浪,下面纹丝不动”的现象虽有所改观,但在一些基层干部的脑海中,纪律规矩意识没有立起来,“不把领导陪好,顶上乌纱不保”的旧思维仍根深蒂固。有的明知违反规定甚至违反纪律,但却更担心接待规格不高、礼数不周会得罪上级领导,给个人仕途和单位发展带来不利;有的虽感慨接待、陪同连轴转,既累身更累心,但却深受潜规则的影响,认为别人都陪、自己不陪,是坏了规矩,乱了章法,害怕受排挤、被冷落;更有甚者,借层层陪同之机报喜、邀功,汇报工作“涂脂抹粉”,甚至有意隐瞒实情、掩盖问题,使得调研检查变了味、偏了向。在这些心态的驱使下,一些基层干部或主动或被动,无论哪级领导来,都想方设法“能陪则陪”。
另一方面,还与有的领导干部自律不严有关。个别领导干部虽慑于全面从严治党的压力,在言行举止上有所收敛,但内心深处还在怀念过去的“舒服”日子,以前呼后拥、众星捧月为风光,或默许、或暗示下级单位搞高规格接待、超标准陪同。下级单位不敢怠慢,往往先“投石问路”,试探性地以一定规格来接待陪同,观察和揣测上级领导的个人喜好和对陪同的基本态度,并不断变换陪同套路以迎合领导口味,再来决定要不要陪同和如何陪同,“审时度势”地选择陪同的“尺度”、煞费脑筋选择恰当的方式方法,只求让上级领导满意。
由此观之,“层层陪同”之所以成顽疾,有下面的原因,更有上面的原因,归根到底根子在上面。少数领导干部对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看似要求很严、抓得很紧,但其实还是停留在“文件中”,表现在“口号上”,或者是“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一沾上自己,就明里暗里“松一松”、“放一放”。有的领导干部虽然嘴上说“不要陪”“不用陪”,但面对各级的“高标准接待”却做不到态度坚决、抵制有力、措施果断,而是以“却之不恭”为借口“半推半就”,直至“默许笑纳”。如此这般,上面松一尺、下面宽一丈,便很可能上行下效、逐级打开“层层陪同”的口子,不良习气便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更为严重的是,在这个过程中,纪律的严肃性被消减,管党治党宽松软的沉疴难以荡涤。
去“层层陪同”顽疾,既要严下更要严上,只有上下同严,才能标本兼治。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以上率下,一级做给一级看,让“层层陪同”等“四风”问题被层层去壳,作风建设才能往深里抓、实里做,全面从严治党才能真正走向严紧硬。(云南 陈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