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7年第8期

社论

深化政治巡视 增强“四个意识”

系列重要讲话摘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挥巡视利剑作用重要论述摘录

要闻

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河北雄安新区设立

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工作机关条例(试行)》

习近平对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作出重要指示

习近平对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

要文

在国务院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强化监督执纪问责 推动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向纵深发展

学习体会

与时俱进敢于担当,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时代性

敢于碰硬激浊扬清,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战斗性

学有所悟

巡视全覆盖要实现形式、内容与效果相统一

高层机关要在增强“四个意识”上做表率

专题 以巡视整改深化标本兼治

以巡视整改深化标本兼治

天津强力整治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修复政治生态

江西坚决肃清苏荣腐败案毒害

全国政协机关党组推进经办企业彻底脱钩

公安便民利民改革提升群众获得感

整改促推财政“放管服”改革实起来深下去

狠抓整改强化依法审计

凝聚条块合力 破解税务系统党建难题

安监总局稳步推进协会学会脱钩工作

系列短评

之一: 以整改实际行动体现“四个意识”

之二: 准确把握政治和业务的关系

之三: 把问题根源搞清楚改到位

之四: 以永远在路上的精神抓好巡视整改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讲觉悟,共产党人的基本要求

既见“树木”又见“森林”才能维护好政治生态

燕阁观察

从数据增减看反“四风”的坚持与深化

《工作规则》解读

怎样把初步核实做实做细

半月杂谈

不负重托 唯有实干

清风时评

党员干部格局大小取决于“为了谁”

换届之年要稳得住心性

去“层层陪同”顽疾须上下同严

留什么才是对子孙真关爱

锐评

一组

书记说纪

把党小组打造成强化日常监督的重要平台

“四风”监督哨

整改过后又超标 临近退休挨处分

释疑答问

对党员干部的交通违法行为,如何给予党纪处分

文化传承

习近平用典摘读事辍者无功,耕怠者无获

古语今悟 ●“清空”小议

楹联中的家风文官不爱钱 武官不惜死

楹联趣闻:纪晓岚释对 

说文解字权:天地之间有杆秤

家训品读白居易家训:善其身 济天下

历史回放

红色家风吉鸿昌家风:爱国恤民 刚直清正

 
从数据增减看反“四风”的坚持与深化
本刊记者 黄月
首页
1

  一方面执纪监督力度不断加大,查处总量保持高位,给予党纪政纪处分人数逐年增加;另一方面近两年新发问题数量明显减少,目前查处问题多发生在2013-2015年,这“一增一减”显示在持之以恒的不懈整治中,党风政风向好局面不断巩固。

  中央纪委公布的今年2月份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情况显示,查处问题2077件、处理3028人、给予党政纪处分2057人。从2013年8月开始,中央纪委坚持月报制度,定期公布全国查处情况,不断释放持之以恒纠“四风”的强烈信号。4年过去,这些月报数据发生了哪些变化,背后蕴含着什么样的信息?就此,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央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相关同志。

  给予党政纪处分人数逐年递增,彰显执纪监督力度不断加大,高压态势始终坚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纪检监察机关紧盯重要节点、严肃执纪问责,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行为露头就打、深挖细查,越往后执纪越严,查处总量始终保持在高位。从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到2016年12月,全国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共15.53万起,具体到2013年至2016年4年,查处问题数分别为2.45万、5.31万、3.69万、4.08万,始终保持在数万区间。

  从处理力度上看,这四年给予党政纪处分人数在逐年递增,分别为0.77万、2.36万、3.40万、4.25万,给予党政纪处分人数占处理总人数的比例,从2013年的25.3%上升到2016年的73.6%。也就是说,如果4人违反“八项规定”精神,2013年有1人受到党政纪处分,而到2016年就有3人受到处分。这充分说明,党中央铿锵有力的“越往后执纪越严”绝不是一句空话。

  在这过程中,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力度持续加大。2016年,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通报曝光4.02万起典型问题,共5.92万人次。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2016年全国总共查处问题4.08万起,通报曝光就有4.02万起,也就是超过98%的问题被通报曝光;通报曝光5.92万人次,超过了5.77万的处理人数,也就是有的人在不同层级被多次通报曝光。再纵向来比较,2015年全国通报曝光1.99万起、2.66万人,分别占查处总数的55.7%、55.3%。可见,2016年通报曝光数量和比例都在大幅增长。

 

 

  数字变化的背后,体现的是党中央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坚强意志,寸土不让、持续加力的坚定决心。毛泽东同志讲过,往往有这样的情形,有利的情况和主动的恢复,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作风建设即是如此。

  违纪增量逐年减少,既是力度加大的必然结果,又体现了作风建设在不断深化

  判断作风建设是否取得显著成效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看如今查处的问题主要是过去发生的老问题,还是不断发生的新问题。据了解,在截至2016年12月查处的15.53万起问题中,违纪行为发生在2013、2014年的为12.15万起,占到78.2%;违纪行为发生在2015年的2.34万起,占15.1%;违纪行为发生在2016年的有1.04万起,仅为6.7%,表明违纪增量不断减少,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具体来看,公款吃喝、公款送礼、公款国内旅游这三大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减少明显。截至2016年12月,全国查处的这三类问题共3.18万起,违纪行为发生在2013、2014年的占到76.1%,发生在2015年的占16.7%,发生在2016年的仅为7.2%,逐年大幅下降。更突出的是,公款出国境旅游、违规兴建楼堂馆所之风基本刹住。目前,全国查处的发生在2016年的公款出国境旅游问题仅14起,未发现发生在2016年的违规兴建楼堂馆所问题,说明搞这方面不正之风的惯性已得到扭转。

  与此相契合的,是逐年降低的“三公”经费。公开数字表明,从2012年至2015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总额从74.25亿元降至53.73亿元。就在前几天,108个中央部门公布了2017年预算,总的来看,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限额继续减少,主要是对公务接待费和公务用车费等进行了压缩。另据媒体报道,各级政府及事业单位主导的会议所占市场份额,从2011年至2014年,由36.6%降至19.7%;中央国家机关人均用水量、用电量、公务用车用油量逐年降低。

  违纪增量减少、党风政风持续向好,一方面来自滴水穿石的坚持,也来自循序渐进的步步深化。高压态势之下,“四风”逐渐转入地下,花样翻新、改头换面,呈现出隐形变异趋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盯不正之风新动向、新表现,不断创新监督执纪方式方法,及时破解难题。2016年1月至11月查处的“四风”问题中,隐形变异类占12.1%,高于近三年平均水平。

  深化不仅体现在坚决纠正隐形变异“四风”问题上,还体现在深挖细查、建章立制上。比如,对执纪审查中发现的“四风”问题线索专项处置,决不放过。2016年1月至8月,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执纪审查中查实“四风”问题0.9万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组织处理、诫勉谈话、批评教育1.2万人。再比如,“八项规定”出台后,中央先后颁布50多部涉及厉行节约、公务接待、差旅住宿等规章制度,中央和国家机关本级共出台配套制度2600多项,各省区市机关本级共出台配套制度1100多项,中央企业和金融机构修订了1000多项配套制度,制度笼子越扎越紧,推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步入制度化、长效化轨道。

  数据,是诚实的记录者和讲述者,它揭示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帮助我们透过现象把握本质。通过上述数据增减变化,我们能够感受反“四风”实实在在的成效,把握作风建设向好的发展趋势。但趋势并非定势,唯有乘势而进、锲而不舍,方能巩固成效,不断深入,打赢作风建设这场攻坚战、持久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