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6年第11期

社论

推动党内监督向基层延伸

系列重要讲话摘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依规治党重要论述摘录

学习体会

把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放在首位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学有所悟

深刻把握党章和系列重要讲话的内在联系

尊崇党章是做合格党员的最基本要求

增强党的观念首在唤醒党章意识

维护党章关键在于责任担当

纪委要做党章的忠实执行者和坚定捍卫者

在学思践悟中形成合格党员觉悟

专题  市县巡察在探索中推进

市县巡察在探索中推进

河南:巡察让“蝇贪”无处藏身

湖南:在用好巡察成果上下功夫

安徽:巡视巡察联动显威力

甘肃武威:巡察助力精准扶贫

河北衡水:在规范中促巡察提档升级

江西新余:交叉巡察破解人情干扰

青岛市黄岛区:把监督触角延伸到村居

重庆渝北:对“蛛丝马迹”绝不放过

深化政治巡察 夯实执政基础

巡察工作如何落实五大发展理念

市县巡察怎样体现规范化

对村巡察应注意把握哪些要求

特稿

下好管党治党“先手棋”

半月杂谈

越公开,越有力

燕阁观察

当官发财两条道 规矩直指身边人

清风时评

忠诚与否,较真才知

正风反腐绝不会“缓缓手”

脱贫攻坚要打好反腐持久战

治住“卡要”须做好加减法

锐评

一组

纪律建设

党委书记要真正成为管党治党的书记

当领导必须以普通党员身份过党的组织生活

当“老好人”就是对组织和同志不负责

干部就要干字当头

亲情面前,党员干部更要绷紧“纪律弦”

“多亏了纪委及时提醒”

“四风”监督哨

从1-4月通报数据看反“四风”工作态势

“惯例”不再惯了

不能因为风俗松了纪律

一张发票揭开公款旅游“隐身衣”

隐秘聚会破纪坏规 私款吃喝亦难辞咎

治理基层腐败

公权岂可徇私 低保焉能优亲

执迷不悟造伪证 加重处分丢党籍

释疑答问

关于《2016年1月1日前的超计划生育行为如何追究党纪责任问题》的回复

文化传承

习近平用典摘读:浇风易渐,淳化难归

“惟静是道”小议

从司马光不受私谒谈起

曹操“诸儿令”:择贤能 不徇私

“陟”与“降”:站得高,看得远

历史回放

谷文昌的清廉家风

 
“陟”与“降”:站得高,看得远李学勤
王志轩
首页
1

  “陟”与“降”也是由“止”衍生出来的一组字。

  甲骨文的(陟)由(阜)和(步)组成。其中(阜)的字形是(山)字横过来,它的本义是土山。“阜”字加上“步”字,组成了一个新的会意字——陟。这个(陟)字很有意思,是两只脚的脚尖朝上,一前一后攀登山丘的样子。《说文解字》说:“陟,登也。”登,就是往上走。“陟”字比较古老,现在北京有的地方还在用,北海公园的东门就叫“陟山门”,所谓“陟山门”就是上山的门,进了陟山门,就是陟山桥,过了陟山桥,抬脚就是白塔山了。

  如果把“陟”当中的“止”倒过来,改为下山的样子,这个字就变成了“降”。降的甲骨文写作(降),就像两只脚一前一后下山。《说文解字》说:“降,下也。”所以在中国古代,人往上走叫“陟”,往下走叫“降”,这两个字都是从“止”字变化而来的。东晋孙绰的名篇《游天台山赋》有“陟降信宿,迄于仙都”的句子,意思是说连续爬了两天的山,才到达仙都这个地方。

  一般来说,上山费力,下山相对省力。那么,人们是喜欢上山呢,还是喜欢下山?我想大多数人都喜欢上山,因为人们更愿意面对挑战、探索未知领域、努力达到预定的目标。登临高山,是人类对自然的亲近,也是自身力量的证明与展示。越是有困难的挑战,越能够激发人的斗志,让人跃跃欲试。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登山的传统。《诗经》中常见“陟彼高岗”的诗句。广袤的中国大地上,有着数不清的崇山峻岭、名山奇峰,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五岳——五岳的说法在古代已经出现,指的是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孔子曾经“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孔子十分喜欢泰山,甚至把自己比作泰山,晚年身体不支时,他悲伤地唱到“泰山其颓乎,梁木其摧乎,哲人其萎乎”!

  封禅是中国古代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所谓封禅,就是君主率领群臣登上泰山,筑土为坛以祭天,称为“封”;然后在泰山脚下的梁父山祭地,称为“禅”。改朝换代之后的君主,待天下太平稳定之后,往往要封禅泰山,以示受命于天,四海宾服。管子曾说:“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并历数了自古以来封禅泰山的君主。他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在中国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当中,登山是一种普遍的运动休闲方式。《宋书·谢灵运传》记载南北朝时的名士谢灵运特别喜好登山,“寻山陟岭,必造幽峻,岩嶂千重,莫不备尽”,他专门寻找偏远、险峻的山峰去攀登,在当时的临海郡,随从他登山的人往往达到“数百人”。谢灵运还发明了一种专门的登山鞋——谢公屐,这种鞋的木齿可以拆卸,上山时去掉前面的鞋齿,下山时去掉后面的鞋齿,这样爬山就可以如履平地。唐朝大诗人李白十分艳羡谢灵运的登山运动,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下了“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的诗句。

  重阳节登高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风俗,人们在九月九日这一天,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登高祈福。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重阳节已经是民间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上自宫廷百官,下至庶民百姓,每至重阳节日,都“登高野宴”。当然,采菊也是重阳登高的重要活动之一,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有这样的文化背景。人们热衷于在秋高气爽的时节登高,这是一种强身健体、寄托情怀的高尚的文体活动。

  人生就像登山,当你感到劳累、辛苦,通常是在走上坡路的时候,而这时往往有令人惊奇的风景在前方等着你。然而,山路曲曲折折,峰回路转,有上山就会有下山,上山容易下山难。明白这个道理,就需要我们步伐扎实,当进则进,当止则止,以免心慌步急从高处坠落,一失足成千古恨。

  作者:李学勤,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教授;王志轩,安阳师范学院中央财政支持《易藏》文献基地建设项目负责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