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论
系列重要讲话摘录
学习体会
学有所悟
专题 市县巡察在探索中推进
特稿
半月杂谈
燕阁观察
清风时评
锐评
纪律建设
“四风”监督哨
治理基层腐败
释疑答问
关于《2016年1月1日前的超计划生育行为如何追究党纪责任问题》的回复
文化传承
历史回放
社论
系列重要讲话摘录
学习体会
学有所悟
专题 市县巡察在探索中推进
特稿
半月杂谈
燕阁观察
清风时评
锐评
纪律建设
“四风”监督哨
治理基层腐败
释疑答问
关于《2016年1月1日前的超计划生育行为如何追究党纪责任问题》的回复
文化传承
历史回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全面从严治党形势下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在多次重要论述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要求。这些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监察机关抓好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站在巩固党执政基础的高度深刻认识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市县领导机构、领导干部和基层单位,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更直接,其不良作风更直接损害群众利益、伤害群众感情。”“相对于‘远在天边’的‘老虎’,群众对‘近在眼前’嗡嗡乱飞的‘蝇贪’感受更为真切。‘微腐败’也可能成为‘大祸害’,它损害的是老百姓切身利益,啃食的是群众获得感,挥霍的是基层群众对党的信任。”这些话语重心长、一针见血、振聋发聩,指出了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重要现实意义。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的拥护,党的事业就无从谈起。基层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群众最反感、最痛恨,最容易破坏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只有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抓好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维护好群众切身利益,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才能够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站在反腐败斗争全局准确把握基层管党治党面临的严峻复杂形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对当前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严峻复杂形势进行了深刻分析。2014年1月,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指出,我们说“老虎”、“苍蝇”一起打,有的群众说“老虎”离得太远,但“苍蝇”每天扑面。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听取2014年首轮巡视情况汇报时,他指出,有的地方扶贫、涉农、医保、低保资金都敢贪敢挪,而且拿这些钱来行贿买官,群众的“保命钱”成了干部的“买官钱”。在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他列举了故意刁难、吃拿卡要,虚报冒领、优亲厚友,高高在上,漠视群众疾苦,贪污侵占、私分滥发,私办企业、大肆圈钱,同黑恶势力勾肩搭背、沆瀣一气等基层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种种表现。
这些都充分说明,在一些地方、部门、单位,不仅基层干部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易发多发、量大面广,而且有的腐败行为性质十分恶劣,有的案件涉案金额惊人,有的腐败问题与其他问题交织,基层反腐败斗争形势与整体形势一样,依然严峻复杂。我们必须以最坚决的态度,重拳反腐,铁腕正风,才能扭转形势,赢得主动。
运用辩证思维深刻领会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工作思路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系列重要讲话,贯穿着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规律和科学方法论。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必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在工作理念上,坚持高标准与守底线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既要注重规范惩戒、严明纪律底线,更要引导人向善向上,发挥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引领作用。一方面,要教育引导基层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另一方面,要加强纪律建设,严明党的纪律。
在工作举措上,坚持“破”与“立”相结合。“破”就是反对“四风”、惩治腐败。从提出“老虎”“苍蝇”一起打,到强调加大对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查处力度,再到将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部署,都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在基层破除积弊、移风易俗的要求。“立”就是立规矩和制度。他强调,要“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通过抓建章立制来“压缩消极腐败现象生存空间和滋生土壤,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促进政治生态不断改善”。
在工作对象上,突出管住“少数”与管好“全体”相结合。既突出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同时又要注意管好全体党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全面”就是管全党、治全党,面向8800万党员、430多万个党组织,覆盖党的建设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部门,重点是抓住“关键少数”。在基层,农村“两委”班子成员,乡镇有关站所负责人虽然职级不高,但岗位特殊,他们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基层群众的切身利益,是管党治党的“关键少数”。
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多措并举向基层压实主体责任。能不能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扭住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是总抓手,也是关键。党中央从强调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到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是实践的发展、认识的深化,更是对党章精神的重申和回归,也彰显了管党治党的标准越来越高、要求越来越严。我们要认真贯彻中央精神,深入学习、深刻领会,按照中央纪委六次全会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狠抓基层责任主体强化党性观念、责任意识,真正担负起对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监督之责。要善于运用约谈、督导等手段,层层传导压力,使县乡党委充分认识到管党治党责任是不可推卸的政治责任,不仅要常怀履责之念,还要下落实之功。坚持用好问责这个“撒手锏”,抓住典型严肃追责,持续释放“有权必有责,失责必追究”的强烈信号,以问责常态化倒逼履职到位。
围绕脱贫攻坚加大基层腐败惩治力度。“微腐败”是群众的“大祸害”。贵州要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必须加大对基层贪腐的惩治力度,维护好群众的切身利益。2014年以来,我们通过组织创新,加大对基层贪腐的打击力度。整合县纪委派驻机构和乡镇纪委人员,以乡镇为单元设立民生监督组,紧扣民生项目和资金,发现问题、查处案件。同时,盯住矛盾比较突出、局部发现问题较多的系统和领域,采取“2+X”的模式,每年全省统一开展2项专项行动,各市(州)自选开展1至2项专项行动,围绕民生项目,顺着资金流向,综合采取核查、暗访、审计等多种方式,对专项资金进行“扫描”,深挖问题线索。截至2016年3月,全省围绕民生共发现问题19.5万余个,立案16496件,党政纪处分15671人,移送司法机关1208人。
把纪律在基层挺起来、严起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必须把纪律和规矩立起来、严起来,抓早抓小。实践中,我们把约谈作为挺纪在前的工作抓手,2015年下半年开展的党风廉政建设突出问题集中专项整治中,分类开展问题线索约谈、“两个责任”约谈和预警性约谈。其中,由各级党委“五人小组”、党组班子、纪委班子成员作为主谈人对9813人进行约谈。同时,加强对约谈问题线索的抽查核实,对存在问题的党员干部,根据时间节点、问题性质、本人态度,依规依纪作出恰当处理,对性质恶劣、欺瞒组织、对抗调查的,严惩不贷,取得了良好的执纪效果。2016年,贵州省委印发了《关于深入落实“两个责任”推进干部约谈常态化的指导意见》。为抓好《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全省所有乡镇都建立了教育谈话室,目的是把谈话放在设施相对完善、气氛相对严肃的特定场所进行,以更好发挥纪律震慑作用。要指导基层纪检机关,及时筛选约谈对象进行约谈,并在搞清楚事实的基础上,严格对照党规党纪,综合考虑时间节点、问题性质、本人态度等给予严肃处理。特别是坚持越往后执纪越严,对于现在仍然不收敛、不收手的,从重处理。
结合实际延伸基层监督“触角”。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重在延伸监督“触角”。突出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监督,着力抓好巡视监督、派驻监督以及基层换届纪律的监督。在加快实现巡视监督全覆盖的形势下,结合基层实际,积极稳妥地推进市县巡察试点,积累经验,以点带面,精准发现问题,形成强大震慑。围绕加强市、县纪委对派驻机构的领导和管理,深化市县派驻机构改革,切实解决基层一些派驻机构不敢监督、不能监督、不会监督等问题,真正把“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发挥出来。要紧扣节点,着力抓好换届纪律的监督。基层纪委要严格把好党员领导干部“党风廉政意见回复关”,严明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加强监督检查,对反映违反换届纪律的举报,每一件都进行认真核实,每一件都要有结果,对反映属实的,要从快从严查处,并及时通报曝光;对错告诬告的,要及时澄清是非、还人清白;对换届风气不正、监督查处不力、造成恶劣影响的,加大倒查追责力度,严肃追究党委和有关部门主要领导责任,坚决防止“带病提名”“带病提拔”,推动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