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6年第11期

社论

推动党内监督向基层延伸

系列重要讲话摘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依规治党重要论述摘录

学习体会

把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放在首位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学有所悟

深刻把握党章和系列重要讲话的内在联系

尊崇党章是做合格党员的最基本要求

增强党的观念首在唤醒党章意识

维护党章关键在于责任担当

纪委要做党章的忠实执行者和坚定捍卫者

在学思践悟中形成合格党员觉悟

专题  市县巡察在探索中推进

市县巡察在探索中推进

河南:巡察让“蝇贪”无处藏身

湖南:在用好巡察成果上下功夫

安徽:巡视巡察联动显威力

甘肃武威:巡察助力精准扶贫

河北衡水:在规范中促巡察提档升级

江西新余:交叉巡察破解人情干扰

青岛市黄岛区:把监督触角延伸到村居

重庆渝北:对“蛛丝马迹”绝不放过

深化政治巡察 夯实执政基础

巡察工作如何落实五大发展理念

市县巡察怎样体现规范化

对村巡察应注意把握哪些要求

特稿

下好管党治党“先手棋”

半月杂谈

越公开,越有力

燕阁观察

当官发财两条道 规矩直指身边人

清风时评

忠诚与否,较真才知

正风反腐绝不会“缓缓手”

脱贫攻坚要打好反腐持久战

治住“卡要”须做好加减法

锐评

一组

纪律建设

党委书记要真正成为管党治党的书记

当领导必须以普通党员身份过党的组织生活

当“老好人”就是对组织和同志不负责

干部就要干字当头

亲情面前,党员干部更要绷紧“纪律弦”

“多亏了纪委及时提醒”

“四风”监督哨

从1-4月通报数据看反“四风”工作态势

“惯例”不再惯了

不能因为风俗松了纪律

一张发票揭开公款旅游“隐身衣”

隐秘聚会破纪坏规 私款吃喝亦难辞咎

治理基层腐败

公权岂可徇私 低保焉能优亲

执迷不悟造伪证 加重处分丢党籍

释疑答问

关于《2016年1月1日前的超计划生育行为如何追究党纪责任问题》的回复

文化传承

习近平用典摘读:浇风易渐,淳化难归

“惟静是道”小议

从司马光不受私谒谈起

曹操“诸儿令”:择贤能 不徇私

“陟”与“降”:站得高,看得远

历史回放

谷文昌的清廉家风

 
从司马光不受私谒谈起
向贤彪
首页
1

  在古代,处理公务的场所叫公署、公廨、公堂等,而因私事有所求,到达官显宦的私邸去“走门子”,古时则称为私谒。据《北史》记载:北宋名臣司马光作丞相期间,常有人登门拜访,谋官的、求职的、诉讼的、套近乎的,什么样的都有。出于无奈,司马光亲手写了一个条幅,挂于客厅之内,其中有这样的内容:如有光临我私宅的人,凡升官、调动、诉讼之类的问题则免开金口,有事应该由众官在公署会议施行,公事公办。

  在“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封建社会,类似司马光这样的清官廉吏,将公务与私谒分得清清楚楚,坚持不受私谒,不给那些求官者可乘之机,实属难能可贵。

  史籍中有很多关于私谒的丑闻。明末政治人物、著名戏曲作家阮大铖,生性聪慧,颇具才华,曾写过《燕子笺》《春灯谜》等传奇作品,但他奸诈狡猾,嗜权罔利,时人称其为“小人中之小人”。他惯于见风使舵,先是混迹于东林党人中,后又投靠大宦官魏忠贤,私拜为“干祖爹”,经常夜半私谒,外表却佯装与魏忠贤疏远。每次离开魏府时,阮大铖都要花大价钱把递送的名片从侍人手里赎回,以掩饰奔走权门的痕迹,可见他掩耳盗铃的丑态。

  明代文学家宗臣写过一篇《报刘一丈书》的散文,文章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权门的赫赫气焰和干谒求进者的丑态:私谒者从早到晚骑马去权贵人家的门口恭候的时候,守门的人故意为难不肯让他进去,他就用甘言媚语求情,并把袖里藏着的金钱偷偷地塞给守门人。守门人拿着名帖进去之后,主人又不立即出来接见,他就站在马棚里静候着。到了晚上,那个先前曾经接受金钱的守门人出来对他说:“相公倦,谢客矣,客请明日来。”到了第二天,他又不敢不来,给了守门人一笔钱,他照旧站在马棚里。幸好主人出来,始得一见。出门后,却招摇过市,虚言“相公厚我”,借以骄人。这真是一幅绝妙的讽刺画。

  私谒,核心是一个“私”字。在封建社会的官场上,一些人出于不可告人的私欲,常把那些不便在公堂办的事带回家中,对那些喜好私谒的人施以“钓鱼”之术,其动机无异于“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清朝中期权臣和珅在查办山东巡抚国泰贪纵营私案时,为国泰说情的人每天身携重金,几乎踏破了他的门槛。他收了这些人的贿赂,便在家中办起公来,一一答应人家的要求。和珅虽一时家中金库爆满,但盖棺之后却骂名不绝。遗憾的是,时至今日某些贪官仍将此道当作敛财秘笈,他们上班无所事事,行推拖之术,下班回到家中却忙得不亦乐乎。忙什么?无非是公事私办,拿原则作交易,为自己捞取好处。

  古语云:志忍私,然后能公;行忍性情,然后能修。“不受私谒”是一条底线,心中有了这根弦,对自己是个警戒,对他人也是个约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