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论
系列重要讲话摘录
学习体会
学有所悟
专题 市县巡察在探索中推进
特稿
半月杂谈
燕阁观察
清风时评
锐评
纪律建设
“四风”监督哨
治理基层腐败
释疑答问
关于《2016年1月1日前的超计划生育行为如何追究党纪责任问题》的回复
文化传承
历史回放
社论
系列重要讲话摘录
学习体会
学有所悟
专题 市县巡察在探索中推进
特稿
半月杂谈
燕阁观察
清风时评
锐评
纪律建设
“四风”监督哨
治理基层腐败
释疑答问
关于《2016年1月1日前的超计划生育行为如何追究党纪责任问题》的回复
文化传承
历史回放
在我们党的语言体系中,“觉悟”是个使用频度比较高的词。曾经,一句“觉悟高”,是对党员的高度评价或者称赞。新形势下,党员干部还要讲觉悟吗?回答毋庸置疑是肯定的。最近,《学思践悟》专栏文章指出,“在学思践悟中养成思想、政治、行动上的自觉,最终形成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觉悟。”明确提出形成合格共产党员觉悟的要求,这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对我们党一贯倡导提高政治思想觉悟的回归。
什么是觉悟?按照哲学家张岱年的说法,在中国哲学史上最先提出“觉”这一概念的是孟子。《孟子·万章上》记述伊尹之言云:“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这里所说的“觉”,就是觉醒、觉悟的意思。后来,随着佛教传入我国,“觉悟”被用来喻指对佛教教义真谛的领悟,并分化出渐悟和顿悟两种领悟方式。《现代汉语词典》对“觉悟”的解释是,由迷惑而明白,由迷糊而认清,表达的是对某种道理的醒悟。无论何种解释,觉悟最终要体现在“悟”字上。所谓觉与悟,是对“道”有比较明确的认识,觉悟就是达到对真理的认识。
每一名共产党员,从面向鲜红的党旗庄严宣誓的那一刻起,就作出了政治抉择,就意味着选择了共产主义信仰,选择了必须坚持不懈提升思想政治觉悟的人生之路。因为,只有真正形成了觉悟,才能做到理想信念坚定,在大是大非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前无所畏惧,在关键时候靠得住、信得过、顶得上。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许多共产党员,以其坚强党性修养和崇高道德风范,印证着共产党人深彻的觉悟。彭湃,抛却“鸦飞不过的田产”,毅然走上革命道路,“靠理想活着、工作着,最后也为理想欣然死去”;夏明翰,面对反动派的屠刀,舍身昭示“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焦裕禄,秉持“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与兰考人民一起战天斗地除“三害”;杨善洲,退休后扎进山沟20年,植树造林5万多亩,全部无偿移交国家……很难想象,没有很高的思想觉悟,无数革命先烈、先进典型能够不忘初心、保持本色。
组织上入党,一生一次;思想上入党,一生一世。思想觉悟不是天生的,也不会在入党后自然产生并自然持续保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党性不可能随着党龄增加而自然增强,也不可能随着职务升迁而自然增强,必须在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中不断增强。这就意味着,增强党性、提高思想觉悟,离不开深入的学思践悟。学,就是认真学习党章,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理论的清醒保持政治上的坚定。当下,首先需要学好党章党规,学好系列重要讲话,将两者学深悟透、融会贯通,既掌握具体内容,又掌握其中蕴含的哲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思,就是坚持问题导向,把自己摆进去,结合自身实际认真思考,查找差距,拿出加强修养、改进工作的措施和办法,以思想水平的提升增强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能力。践,就是坚持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推动工作开展,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悟,就是感悟,在学习、实践、思考的基础上,把直观、粗浅、感性的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和对本质的掌握,领会其真谛。学习、思考、实践、感悟,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逐渐形成稳固而坚实的信念,这就是觉悟。
“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只有形成真正的觉悟,才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随心所欲不逾矩”。当前,关键是对照党章总纲,对照党章关于“党员”九条规定和“党的组织制度”一章中第十条第一款要求,反躬自省、发现问题,明确努力方向;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先进人物、老一辈共产党员的事迹为榜样,以犯错误的党员领导干部为镜鉴,真正有所触动、有所改进、有所提高,坚决守住合格这个底线;做好本职工作,把不断提升的觉悟转化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坚定性,转化成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努力的行动自觉。
近期,《学思践悟》专栏刊发“学习党章、尊崇党章、维护党章”系列文章:《把党章高高举起来》、《尊崇党章 真正合格》、《唤醒党章意识》、《忠于党章 勇于担当》、《用党章唤醒激情燃烧岁月的记忆》、《学好党章 形成觉悟》。本刊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围绕文中有关论述组织了体会文章,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