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22年第12期

  社论

  团结奋斗才能战胜风险挑战

  新时代  新指南

  深刻感悟“两个确立”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定性意义

  “两个确立”是新时代最重要的政治成果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不可逆转  

  坚持新思想引领  迈向高质量发展  

  磨剑·伟大变革    把“两个维护”作为根本任务   

  担起“两个维护”特殊使命和重大责任

  有力保障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落地

  党中央决策部署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

  严肃查处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问题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迎接党的二十大

  足迹·全面从严

  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做起

  记录·金色名片

  合力打造金色名片

  感悟·监督向前

  同题共答提升监督效能

  故事·执纪为民   

  绝不让“教育公平”停留在口号上

  风采·纪律部队

  铸就嫉恶如仇的铁军本色

  特稿

  铭记使命担当  忠诚履职尽责  全力服务保障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兰台论策

  如何精准有效发现问题·之三 

  精准才能见真章

  廉洁文化

  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  高效释放一体推进“三不”叠加效能

  以政治文化为引领抓紧抓实廉洁文化建设

  推动廉洁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

  图说纪事

  “监督联动”守护“大国重器”

  学术研究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新形态  / 王炳权

  正风深一度

  努力挡住滔滔会海

  跳出文山的重重包围

  狠刹“套路化”调研

  一得之见

  重点发力应对腐败手段变异升级  / 陈世海

  从儒家思想中汲取廉洁文化智慧  / 扈书乘

  正风反腐在身边

  纪检监察在稳企业稳增长上发力加力

  把力气花在关键处

  以有效监督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实证纪法


  如何理解和把握条例对移送后作出不起诉决定或无罪判决案件的审核处理程序的相关规定


  如何理解和把握条例关于追逃追赃案件没收违法所得程序的规定


  实招集萃

  浙江省纪委监委驻省民政厅纪检监察组提高政治敏锐性把好特殊图书供给关口

  海南省纪委监委驻省财政厅纪检监察组细化监督标尺护航自贸港建设


  天津宝坻区小切口做好耕地保护大文章


  评论

  让领导干部都有好家风

跳出文山的重重包围 

本刊记者  郭妙兰

1

  伴随着持续发力,曾经40多本台账文件夹垒起来近一人高,两个多月处理455个文件等文山高如云的现象正在逐步消失。近年来,党中央部署开展了文山等加重基层负担问题整治工作。各地积极推动党中央出台的一系列减负举措落地落实落细,成效不断显现。

  发文数下降,动辄发文、层层发文的惯性被刹住。自上而下,从中央到地方,发文数量下降,困扰党员干部的重重文山逐渐减少。成效最显著的是源头得到了治理。中央层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严把发文关,定下规模硬杠杠,指导各地区各部门科学制定文件年度计划并严格执行。数据是变化的真实写照,2019年,各省区市、中央和国家机关发文数量同比降幅均超过30%;2020年,各省区市发文数量同比减少28%,中央和国家机关发文数量同比减少14%。其次,发文权限得到统筹。如云南严格控制向县级以下发文的数量,又精简基层向上级报文报表的数量,明确各级单位贯彻落实中央和上级文件,可结合实际拿出务实管用的举措,除有明确规定外,不再层层制定贯彻落实配套文件,杜绝了“以文件贯彻文件”现象。再者,灰色地带得到清理。如浙江玉环对本地行政规范性文件等进行全面梳理和评估,共废止和宣布失效规范性文件、政策性文件53个,坚决压缩了数量。

  八股风渐消,开门见山、务实戒虚的氛围已形成。从长篇大论到千篇千面、高效实用,文件提质增效,不再是文来文往空转忙,重发文轻落实的现象得到扭转。一大变化是篇幅愈加精练。长篇大论少了,言简意赅的多了。如湖南明确发短文严格控制篇幅,限制文件字数,规定除中长期规划等文件外,其他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综合报告不超过5000字,专项工作报告不超过2000字。内容愈加务实是另一大变化。不讲空话、虚话、套话,泛泛而谈少了,聚焦问题的多了。如疫情期间,江苏南京落实中央出台的纾困惠企文件时,针对本地企业面临的融资难、融资成本高、审批环节多等共性突出问题,从科技创新支持、产业发展引导、财政金融扶持、企业服务保障等4个方面细化政策,与企业共克时艰、共渡难关。三是语言愈加清新。切实改进文风,重推敲轻落实少了,简单质朴的叙述多了。如甘肃某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一份指导工作的文件,题目就叫《温馨提示》。该《温馨提示》全文不足千字,清楚明了,接地气,让读者对近期的重点工作一目了然。

  执行力提升,实时预警、动态纠治的机制已健全。各地各部门既抓好当下改,又聚焦长久治,着力把表现在基层、根子在上级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找出来、解决好。基层干部反映,纠偏正向更加及时。如四川成都通过设立基层减负监测点,实时掌握发文的动态情况,做细统计分析,倒查上级工作中是否存在层层加码、文风不实等情况,为纠治把准脉、开好方。同时,发现问题更加便捷。如陕西等省不断加快推进机关信息化建设,积极推广电子公文和二维条码应用,逐步实现文件和简报资料网络传输和网上办理,以数据化成果形式储存可查可阅资料,既杜绝了事后补台账、造台账等形式主义,又能形成预警、监督、问责、整改、治理的工作闭环。此外,通报曝光更加规范。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靶向纠治发文方面文山高耸、改头换面、明减实不减等问题。如2020年1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调整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数据统计指标,将“文山会海反弹回潮”等问题纳入月报内容,纠治更加精准有效。

  总的来看,文件数量和篇幅等都在逐步压缩,各级特别是基层干部深有感触,给予充分肯定。但大家也反映,基于多种因素,这个问题依然暗流涌动、存在反弹回潮隐患。比如红头变白头,有的单位和部门为了减少发文数量,就通过不标注文号、加个便签等形式变相下文,下发至基层的文件数量仍有不少。又比如材料变素材,有的单位和部门将“要材料”改称所谓“提供工作素材”,但报送的内容要的又多又急,基层干部面临的材料压力仍然很大。治理文山这个痼疾顽症,要像纠正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一样抓好“常”“长”,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打好持久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