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对纪检监察队伍建设提出殷切期望和明确要求,《关于加强新时代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工作的意见》对进一步加强新时代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工作、促进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思路和方法,这些都为高校纪委加强内部监督,破解“熟人社会”监督难题指明了方向。“熟人社会”问题,是高校内部监督长期面临的老大难问题,也是加强高校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工作绕不开的话题。高校的“象牙塔”属性,在校园里容易形成错综复杂的“熟人社会”网络。在开展监督执纪过程中,高校纪委必须从完善体制机制入手,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方式方法,形成最严格的约束和监督机制,着力破解高校“熟人社会”监督难题。
严格准入与退出机制,为自身建设树立“高标准”。打铁必须自身硬。必须严把高校纪检监察干部准入关,当好“守门人”,选优配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把真正立场坚定、坚持原则、意志坚强、行动坚决的优秀干部吸收到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中来,努力建设一支纪检监察铁军。同时,强化对现有纪检监察干部履职尽责情况的监督考核,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加大严管严治、自我净化力度,对于不适合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建立有效的退出机制,及时调离纪检监察工作岗位;对于发现存在违规违纪违法问题的,坚持刀刃向内,及时严肃查处,切实维护纪检监察机关的形象和威信。
加强内控机制建设,为自身工作建立“防火墙”。内控机制建设,是加强监督和管理的基础。一方面,完善专职纪检监察干部任职与用权回避制度,从源头上隔离高校纪检监察干部的“熟人”关系网。高校纪委应加强纪检监察干部信息库管理,全方位掌握纪检监察干部的思想、作风、学习经历、履历、家庭背景等情况,以此作为实施干部任职与用权回避制度的基础;要细化工作规范,严格执行回避制度,避免专职纪检监察干部承办与自己存在“熟人”关联的信访案件;建立定期轮岗交流、纪委书记任职回避等制度,减少高校“熟人社会”的干扰,有效防止形成人际关系上的风险点。另一方面,坚持底线思维,推进收信办信分离,做实案件管理监督与案件审理监督,严格落实问题线索处置、审查、审理等全过程风险管理,防范“以案谋私”风险。还应建立健全配套工作制度,探索建立纪检监察干部保密承诺、回避承诺等制度规范,严格执行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规定的审批程序,为规范使用纪检监察权设立制度的“防火墙”。
强化警示教育,给自己套上“紧箍咒”。权力是最大的腐蚀剂。纪检监察干部对违纪违法问题并没有天生的免疫力,同样需要经常性的监督、提醒、教育。高校纪委由于受到机构、编制、职数的限制,普遍没有在内部设立专门的干部监督机构,也没有将纪检监察干部作为警示教育的重点。因此,高校纪委在开展监督教育提醒中,必须首先把纪检监察干部摆进去,加强警示教育,要求他们带头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提醒他们自觉接受最严格的约束和监督,教育他们严格执行监督执纪工作规则、监督执法工作规定,帮助他们不断强化纪法意识、纪法思维、纪法素养,时刻发挥纪律规矩法律的“紧箍咒”作用。(作者: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