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社论

着力发挥监督保障执行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

新时代 新指南

思想导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深度学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国家治理优势的根本所在

学知躬行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贯彻到纪检监察工作全过程

专题 专项整治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

在专项整治中保畅通、赢民心

把承担的任务一项一项落实到位

一线传真驻水利部纪检监察组:摸清底数好监督

        湖南:清单管理确保盯牢盯实不落项

        山东聊城:坚持问题导向压实主体责任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行时

立足职能职责 抓好贯彻落实

特别关注天津——回访教育让“跌倒干部”重振精神再出发

思路天津加强对受处分人员回访教育

举措天津是这样做好回访教育工作的

亲历者说用制度化保证规范化 以规范化推动常态化

        用“四个真”做好回访教育

成效“拉一把”让干部“跟上来”等

学习之我见

以首善标准唱响新时代纪检监察宣传主旋律

用制度彰显为民利民的初心使命

在推动融合发展中奏响宣传最强音

坚持“一案一整改” 助力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纪检监察机关要敢于和善于斗争

学术研究

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中国命运的历史逻辑

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及其当代体现

七七草杂谈

要作好人须寻好友

巡视巡察

实打实,破解监督难题

实证纪法

解读如何落实《问责条例》有关准确界定对象、分清责任的规定

        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问责条例》赋予纪委的职责定位

探源回避概念的缘起及展开

书记说纪

用好函询“良方” 让监督有力度有温度

广角

地方动态

一线撷英

“四风”监督哨

基层减负有实招严控责任状和“一票否决”事项

释疑答问

对嫖娼、赌博等涉嫌违法行为如何定性处理

一得之见

以新理念引领案件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

实招集萃

一组

警示剖析

在一把手岗位上纵权纵欲

明德风苑

刘兰芳:为人民说书,做好党的文艺工作者

知行话题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

视点辑览

一组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
首页
1

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我们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我国发展道路对世界的影响必将越来越大。

 

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为道路正确与宽广提供根本保证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李东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始终将道路问题视为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早在192511月,毛泽东同志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就曾指出:“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

历经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深化对国情的认识,历经艰难曲折找到并坚持正确的道路。面对十年内乱后中国何去何从的困境,197812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大声疾呼:“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开放,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此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的相继提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指明了正确方向、奠定了理论基础。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面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要保持稳定和坚持改革开放,旗帜鲜明地坚决顶住西方国家企图让中国放弃社会主义的历史逆流。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经受住了考验。此后,党的历届中央领导集体在与时俱进的接力中,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不断完善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同志提出:“不论怎么改革、怎么开放,我们都始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为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顶层设计和开创性谋划。2013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深化改革大幕正式拉开,改革涉及范围之广、力度之大,前所未有。201910月,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了系统总结,并提出了与时俱进完善和发展的前进方向和工作要求。

回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史,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才能稳稳地跨越一个个“娄山关”“腊子口”,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让这条道路越走越宽广,让人民群众越来越幸福。

 

人民中心

我们的道路“以人民为中心”

求是杂志社评论部编辑   何雯雯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十八大报告中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关键表述。邓小平多次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

人民富裕安康,国家强大昌盛。民富国强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心愿。然而,在生产力水平低下、存在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漫长历史上,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这样的“盛世”不多,更多的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旧中国留给新生人民共和国的几乎是满目疮痍、一片废墟,经济重建的艰巨任务放在了中国共产党面前。共产党人没有停下脚步,而是继续秉持“为人民谋幸福”的坚定初心,不断破解“老百姓吃饭的问题、发展的问题”等等这些新的历史课题。

共和国是红色的,人民是共和国的主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好比指南针,指明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核心价值取向。因此,中国的现代化之路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民富”与“国强”统一,是追求共享、共赢的新发展模式。中国的发展不走两极分化的邪路,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我们要努力实现大多数人的共同富裕。

如今,新中国诞生70年,沧海桑田、换了人间。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2019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90万亿元大关,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8年,人均国民收入已达9732美元,高于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基尼系数2008年达到0.419峰值后,总体呈下降趋势。目前,我们拥有近14亿人口的大市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大众消费结构不断升级。

放眼古今中外,没有哪个国家能在基础如此薄弱、国情这样复杂的条件下,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取得这么大的发展成就。这让世人不得不惊叹于“中国奇迹”,惊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人的生产力与创造力的解放,以及对人的美好生活的创造与实现。

 

科学理论

根植于中国大地的系统科学理论和道路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员   陈培永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根植于中国国情和文化传统,深刻总结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一步步探索出来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

早在1853年,马克思就极具洞察力地在《国际述评》中指出,中国“已经处于社会变革的前夕,而这次变革必将给这个国家的文明带来极其重要的结果”。更令人惊讶的是,马克思、恩格斯竟然还科学预见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出现,甚至为他们心中的新中国取了个靓丽的名字——“中华共和国”。

很少有一个国家的道路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样如此强调理论指导,如此强调科学理论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在十八大报告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表述里,“社会主义”一共出现了六次。这既鲜明地宣示了中国道路的社会主义性质,也表明中国道路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的系统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明确“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这是重点论与系统论的有机统一。

正如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所指出的,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的过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为人们的社会、政治、文化生活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我们要想从根本上改变人的政治立场,改变人的社会地位,改变人的精神境界,就要从改变人的物质生活出发,协调物质生活中的关系,化解物质生活中的矛盾。

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以贯之的价值遵循和基本导向,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没有缺席。以人民为中心,就要着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在特定历史阶段必然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初期如此,现阶段依然是如此。我们要看到,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变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强烈,这要求我们不仅要解决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还要满足人们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环境、安全等多方面的需要,这是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时代背景和现实任务,也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各项布局的前瞻性和科学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