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社论

着力发挥监督保障执行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

新时代 新指南

思想导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深度学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国家治理优势的根本所在

学知躬行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贯彻到纪检监察工作全过程

专题 专项整治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

在专项整治中保畅通、赢民心

把承担的任务一项一项落实到位

一线传真驻水利部纪检监察组:摸清底数好监督

        湖南:清单管理确保盯牢盯实不落项

        山东聊城:坚持问题导向压实主体责任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行时

立足职能职责 抓好贯彻落实

特别关注天津——回访教育让“跌倒干部”重振精神再出发

思路天津加强对受处分人员回访教育

举措天津是这样做好回访教育工作的

亲历者说用制度化保证规范化 以规范化推动常态化

        用“四个真”做好回访教育

成效“拉一把”让干部“跟上来”等

学习之我见

以首善标准唱响新时代纪检监察宣传主旋律

用制度彰显为民利民的初心使命

在推动融合发展中奏响宣传最强音

坚持“一案一整改” 助力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纪检监察机关要敢于和善于斗争

学术研究

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中国命运的历史逻辑

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及其当代体现

七七草杂谈

要作好人须寻好友

巡视巡察

实打实,破解监督难题

实证纪法

解读如何落实《问责条例》有关准确界定对象、分清责任的规定

        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问责条例》赋予纪委的职责定位

探源回避概念的缘起及展开

书记说纪

用好函询“良方” 让监督有力度有温度

广角

地方动态

一线撷英

“四风”监督哨

基层减负有实招严控责任状和“一票否决”事项

释疑答问

对嫖娼、赌博等涉嫌违法行为如何定性处理

一得之见

以新理念引领案件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

实招集萃

一组

警示剖析

在一把手岗位上纵权纵欲

明德风苑

刘兰芳:为人民说书,做好党的文艺工作者

知行话题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

视点辑览

一组 
深度学习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制度
是我国国家治理优势的根本所在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院)长 甄占民
首页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起草情况的说明中明确指出,“大家一致认为,决定稿准确把握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演进方向和规律,突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抓住了国家治理的关键和根本”。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要从党的性质宗旨、历史地位与我国国家治理的内在本质、目标要求的紧密联系上,深刻认识党的领导制度在塑造我国国家治理优势中的根本作用,进而从更高更深层面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切实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党的领导制度,为彰显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优势提供了根本引领。任何一个国家的制度安排和治理活动,都有其内在的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都有一个为谁确立、朝什么方向推进的问题。这取决于国家的性质特别是统治阶级的意志意愿,又从根本上决定着国家治理发展的走势和方向。作为国家制度具体化的治理体系,也始终有一个价值目标和价值遵循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两句话组成的一个整体,前一句规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方向,后一句规定了根本方向指引下的鲜明指向。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确保党的崇高价值目标实现。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己任,代表着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自成立以来,党坚持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并将这些价值追求和基本遵循不断外化为各种国家制度,外化为国家的体制机制,进而保证最广大人民意愿、意志的具体落实。四中全会《决定》重申和强调“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重申和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等,就是为了使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价值理念在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中得到体现。

  经过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艰辛探索,我们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国家许多方面的制度规定、体制机制、运行方式在变化中不断发展完善。但在制度发展进程中,坚持党的领导始终是不变的轴心。这一涉及立国治国根本遵循的制度,是我们坚守的底线,没有也不能发生颠覆性改变。所以如此,就是为了在党的统一领导下,更为有力有效地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诉求,更好地将其上升为国家意志,并通过各种制度加以规范和实施,以确保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特色和优势。四中全会《决定》在系统阐述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13个方面显著优势时,首先讲的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实际上,其他12个方面显著优势都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制度密切相关,同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价值理念和追求密切相关,同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密切相关。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以其崇高的价值引领和目标追求,为我国国家治理活动提供着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意志源头,使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发展占据了道义制高点。

  党的领导制度,为彰显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优势提供了深厚实践源泉。作为一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任何一个国家的治理活动必然反映着其特定实践的进程和经验性成果。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扎根中国土壤、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其自身的诸多优势历久不衰、经受住了诸多大事难事和风险挑战的考验,成为国家治理实践中的奇迹。其原因就在于我们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党,是按照社会发展规律指引自己行动的党,是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具有自我革命精神品格的党。在领导人民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过程中,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坚持把勇于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同勇于推进制度创新作为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历史进程,不断把各方面的成功创造和实践经验转化为制度成果,这也为各领域的体制机制发展与完善提供了源头活水,避免制度发展和体制机制陷入停滞和僵化。

  四中全会《决定》系统阐述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发展逻辑,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断探索实践,不断改革创新,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和发展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取得历史性成就。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而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创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重要驱动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从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步伐。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制度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既不失时机地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同时着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尤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重要领域改革,取得历史性进展,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可以说,正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得到不断创新和完善,也跟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要求。

  党的领导制度,为彰显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优势提供了强大组织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我们才能实现伟大历史转折、开启改革开放新时期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才能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才能有力应变局、平风波、战洪水、防非典、抗地震、化危机,才能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四中全会《决定》专门强调,“加强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领导”,并对此作出系统部署。制度的优越性必须通过治理效能表现出来,没有有效的治理能力,再好的制度也难以发挥作用。从许多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教训看,由于转型发展中政治主导力量的缺失和组织动员力量的薄弱,有的出现社会无序、一盘散沙的现象,有的出现政党纷沓、相互倾轧的情况,有的出现民族冲突、教派纷争的情况,导致现代化进程失衡、失序以致失败。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居于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地位,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有如坐镇国家治理体系大棋局中军帐的“帅”。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这样的制度安排,既保证了广泛的政治参与、社会发展的生机活力,又保证了各个方面利益关系有效协调、社会力量的团结和谐和有效汇聚,有利于治国理政各个主体将资源和力量集中于一个时期国家发展最需要的领域和环节,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协同发挥作用。这就有效避免了多党制下政党恶斗、各自为战、各自为政等弊端。

  党的领导制度对国家治理优势的保障作用,还在于中国共产党强大的组织体系、动员能力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中国共产党是靠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政党,是一个覆盖广泛、纪律严密、上下贯通的组织体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一项严肃的政治原则。党在推进国家治理过程中,一方面有力领导着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另一方面,又通过各级党组织广泛组织动员和广大党员干部带头维护制度权威、模范执行制度的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形成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的社会环境,从而保障了我国国家制度的执行力,保障了国家制度体系的优越性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治理效能。

  综上所述,党的领导制度在我国国家制度体系中处于统领地位,在彰显我国国家治理优势中起着根本性作用。为更好发挥党的领导制度优势,四中全会《决定》就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作了进一步部署。全会提出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这6方面工作部署,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供了更具系统性、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的遵循。贯彻落实好这些重要部署,党的领导制度在塑造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优势中的独特作用必将得到更好体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