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认识新时代的改革
《北京日报》刊文称,如何看待新时代改革,应从三个方面理解。改革方位是改革进入新时代,开启改革新时代的重要标识是“全面”、“系统”,覆盖“五位一体”、党建各领域改革;改革成就是基本确立主体框架,从制度建设到理论创新,使得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许多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改革推进重在精确改革,要面向基层,结合群众的现实需求,有针对性地推出一批改革举措,将改革方案落地逐层细化,落小落细,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形势下经济工作要处理好五大关系
《红旗文稿》刊文称,在新的形势下做好经济工作,需要处理好以下五大关系:处理好宏观调控与激发微观主体活力的关系,防止经济大起大落;处理好扩大国内市场与开拓国外市场的关系,确保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处理好提高经济质量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系,解决我国经济运行主要矛盾;处理好整个制造业升级与打造新产业动能的关系,打造我国经济增长极;处理好全面深化改革与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关系,确保我国经济长期向好。
文明互鉴要倡导不同文明互相包容
辽宁省委党校学刊《党政干部学刊》刊文称,文明互鉴首先是倡导不同文明彼此承认、互相尊重。秉承包容精神,每一种文明都要承认其他文明存在的合理性,只有文明多元,才有互鉴的可能。世界正在步入“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不同文明地区的人民携手发展的意愿十分强烈,尊重不同的文明体系、价值体系将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流意愿。不同的文化应视自己和对方都为整体的一部分,以包容取代对抗。文化互鉴不仅不会让文明消失,对外来文化的包容反而是文化充满自信的表达,即在文明互鉴中彰显文化自信。
思政教育话语体系既要继承也要创新
《中国教育报》刊文称,思政教育话语是在历史继承和话语创新中不断变革发展的。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发展离不开继承。从这个意义上说,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就需要从传统话语基础出发,继承中华民族德育话语、中国共产党宣传话语、教育改革话语方式等,从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叙事框架和话语表达。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发展不仅要承接过往,更要紧跟时代,反映社会进步,善于和敏于根据客观实际的变化不断调整话语范畴和理论体系,实现创新发展。
“一带一路”不是地缘政治扩张
北京市委机关刊《前线》刊文称,“一带一路”并非地缘政治扩张,而是地缘发展政治经济平台,通过点上集聚、线上畅通、面上联通、型上成势构建发展的地缘政治经济平台,通过发展新型共同发展模式、新型国际协作模式、新型国际交往模式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监察委员会有效运行的逻辑
四川省委党校学刊《理论与改革》刊文称,从监察委员会有效运行逻辑来说,在宏观层面,执政党领导为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和监察委员会有效运行提供了政治保证,国家监察是执政党治理国家和治理政党的结构化机制,监察权的政治性及其产生均源于党的领导权,运用监察权旨在实现党的领导和执政的具体化。在中观层面的具体实践中,监察委员会运行与纪律检查委员会运行是一体化的,合署办公是党领导国家监察工作的组织形式,民主集中制原则是对监察权行使的一种结构性制约。在微观的程序层面,监察运行具有法治依据和程序保证,基于监察运行的纪法衔接,监察证据可以应用于纪律审查;基于监察运行的司法衔接,监察委员会应与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实现法律协同和程序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