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9年第7期

社论

在新的起点上高质量推进新时代巡视工作

要闻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

赵乐际出席全国巡视工作会议暨十九届中央第三轮巡视动员部署会

中央纪委常委会围绕“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举行集体学习

新时代 新指南

编者按

核心述评打一场基层热盼的反形式主义攻坚战

学知躬行为基层减负 为实干赋能

思想解读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必须标本兼治

专题肩负政治使命 巡视再踏征程

推动新时代巡视工作高质量发展

如何理解全国巡视工作会议部署要求

十九届中央第三轮巡视有哪些看点

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推动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巡视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两个维护”根本任务 坚定不移深化政治巡视

扛牢主体责任锻造巡视利剑

扎牢织密上下联动监督网 构建完善巡视巡察战略格局

完善整改日常监督机制 扎实做好巡视“后半篇文章”

深化政治巡视 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坚强保障

用好巡视利剑 防范金融风险

听音频 学党规

一组

封面故事天津将监督监察工作做到群众身边

着力破解“水流不到田头”问题

“小支点”撬动监督大杠杆

动锯就会掉末儿

评论激活监督“神经末梢” 确保全覆盖有效性

纪律部队风采

清明时节祭忠魂

专稿 深化以案为鉴、以案促改

警示教育助推管党治党标本兼治

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评论扎实做好查处案件“后半篇文章”

党历史上的警示教育

调查研究

政商关系向亲清 七大隐忧待消除

清风时评

莫让“最后一公里”变成“最长一公里”

小赌不怡情,嗜赌毁终生

反形式主义,再不能高举轻放

新时代呼唤更多“硬核”干部

七七草杂谈

用人须防“伪”

“实证”纪法

《规则》如何保障被审查调查人的合法权益

如何在监督执纪和审查调查中处理管辖问题

明德风苑

汪朗回忆父亲汪曾祺:说说我们家“老头儿”

名城话廉

杭州:节用爱人留青史 视民如伤湖山间

苏州:沧浪水濯姑苏廉

知行话题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的辩思

视点辑览

一组

汪朗回忆父亲汪曾祺:
说说我们家“老头儿”
首页
1

 

  汪曾祺(1920-1997),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著有 《受戒》 《大淖记事》 等。汪朗,汪曾祺长子,散文作家、美食家、资深媒体人,著有《食之白话》 《老头儿汪曾祺:我们眼中的父亲》等。

  

  爸爸一向主张父母与子女之间应该平等相处,从不讲究什么父道尊严。他甚至还写过一篇《多年父子成兄弟》,说什么“我觉得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须做到‘没大没小’。父母叫人敬畏,儿女‘笔管条直’最没有意思。” 所以“老头儿”,成了他在家中的“别号”。

  我们家老头儿写作,有这么一个特点,开始不动笔,就在那瞎想,谁都不理。我们家里人就说老头儿又在直眉瞪眼。那时候家里有一个破沙发,每天早上起来吃完饭他就坐在沙发上,沏一杯浓茶,两只手端着闭目发呆,有时候可能半个小时,有时候可能四十分钟,觉得想好了再去铺纸拿笔。他写东西不愿意想到哪儿写到哪儿,而是打好腹稿以后再动笔,所以他能够写得比较流畅跟这个习惯也有关系。他写剧本的时候,一个场次的对白、唱词都能够背下来,然后才动笔。他修改《沙家浜》剧本时还没有电脑,都是写出纸稿以后送到打字室,先打字然后再油印。结果打字员把他的一个场次的稿子丢了,找不着了,他还安慰人家,说没事你慢慢找,实在找不着我给你闭着眼睛重写一遍,最后还是找着了。

  他写东西还有一个特点,用语特别讲究、较真。《汪曾祺全集》里有一篇文章叫《说短》,里面写为什么小说要写短,因为大家生活这么紧张,现在的人看小说都是一手拿着汉堡包或者芝麻烧饼,吃一口看两眼小说,你不能给他那么多的废话,大概就是这个意思,那是他1982年写的。那时候国内没有汉堡包,肯德基、麦当劳都没进来,他那个汉堡包不知道哪来的。他认为用汉堡包能够体现现代社会的特点,但是当时报纸的编辑可能觉得汉堡包太洋了,给改成“面包”了。他这个不乐意,他说用汉堡包一个是有时代感,巴尔扎克那时候也有面包,狄更斯他们都能吃面包,而且他说这个面包吃了噎着,光吃面包不行啊。他就一直在那嘟囔。后来这个文章收到一个集子里面,他坚决把这几处“面包”都改回“汉堡包”。他的遣词造句,在某些时候是非常较真的,这也是形成他作品风格的一个原因。

  他的创作本事我们是学不了的,而且他也看不上我们,也没教过我们。我记得特别清楚,我妈一般都是把我这个儿子看得比较高,而且老想有所成就,就跟老头儿说你教教他,你都这么大名气了。他从来不说一句话,有时说急了,就把脖子一拧,说我写作的时候谁教过!明白了,这是说我们朽木不可雕。你不能跟当爹的较这劲不是,所以在写作上,他真的没有教过我们,我们也没有从他那学过什么,起码没有什么秘籍。但是从这种日常的接触上,也能够了解一些东西,有一些体会后,只要自己慢慢地认真去练就行了。

  他曾经引用过他老师沈从文的话,大意是再蠢再笨的人,如果真正能够专注一件事,专注二三十年,总能够有所成就的。我们就按照这个路子去做,写不出就慢慢来,折腾折腾,来回来去的,好像还写了那么两篇东西,也仅此而已。

  我觉得,我从他身上学到的最基本的东西就是精神层面的东西,一个是认真做事,一个是平等待人。认真做事是学习他在创作上不马虎、不苟且而且较真的劲头。不一定是写东西,做其他事情也要有这种认真的劲头。另外一个是平等待人,不管是当官的还是一般的人,不会因为你的地位低我就看不起你。他始终用平视的视角去观察事物进行创作,这可能也是他的作品能够得到更多读者喜欢的一个原因吧。(本刊记者宋梁缘根据汪朗先生的讲述整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