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论
新时代 新指南
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持续把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推向前进
专题/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
理论纵横
特别关注/2018年全面从严治党成果巡礼
听音频 学党规
清风时评
实践探索
警示剖析
环球观察
社论
新时代 新指南
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持续把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推向前进
专题/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
理论纵横
特别关注/2018年全面从严治党成果巡礼
听音频 学党规
清风时评
实践探索
警示剖析
环球观察
福州市晋安区寿山乡纪委干部走村入户查找问题线索。缪淑秀/摄
“到目前,在我们查处的8起案子中,自办案件就有6起。”不久前,记者在福建省建宁县均口镇采访时,镇纪委书记柯建华自信地晒出2018年以来自办案件的成绩单。而在几年前,这一数字长期为0。
从0到6的嬗变,不但体现了福建省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的能力提升,更反映出加强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建设,保障“一线监督”开展,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重要成果。
实现“三个100%”目标,发挥乡镇纪委尖兵、探头作用
2018年10月27日,虽是周六,但柯建华还是一大早就出门,到岭腰村的贫困户、困难户中访查。在一位贫困户家中,柯建华仔细查看了扶贫惠农项目落实、资金发放情况,还坐下来与贫困户攀谈,了解党员干部在工作中是否存在作风不实或腐败问题。
对柯建华来说,这种白天做访查、晚上做整理的工作虽然很忙碌,但感觉充实。而此前几年,作为乡镇纪委书记的他,每天忙的却是旅游开发、项目建设、环境卫生等工作。“那时,许多乡镇纪委同志连谈话笔录都不会做,更不用说初核、审查了,真是‘种了人家的地,荒了自家的田’。”他说。
改变“柯建华们”工作困境的,是在开展“一线监督”过程中,省纪委为加强乡镇纪检组织建设提出的“三个100%”目标,即乡镇100%配齐2名以上专职纪检干部、纪检干部100%接受业务培训、乡镇纪委年内100%有自办案件。
随着“三个100%”的全面推行,全省乡镇纪检干部的工作环境、工作能力和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走进霞浦县牙城镇纪委办公室,记者看到,电脑、打印机、保险柜、档案柜等办公设备一应俱全,并配有专门的廉政谈话室。据介绍,全省各地把乡镇纪委工作经费纳入县级地方财政预算,有效落实经费保障,乡镇纪委不仅有独立的办公场所,还统一配备了规范标准的硬件设施。
“硬件达标了,‘软件’也要跟上。”福鼎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陈霖告诉记者,目前全市17个乡镇、街道配有专职纪检干部43名,大学及以上学历者占93%,年龄大多在30-45岁之间,每年定期参加政治学习、业务培训、跟班办案。
“三个100%”的实现,解决了兼职多、人手少、能力不足的问题,把工作重点聚焦到了开展‘一线监督’工作上。”柯建华说,按照“一线监督”责任分工,乡镇纪委主要是开展入户访查,着力把问题发现在一线、化解在源头,充分发挥尖兵、探头作用。
一线不是电话线。南平市建阳区将口镇原纪委书记张国强,用打电话了解情况的方式代替入户访查,最终被降职并调离纪检监察系统。为确保入户访查真正走遍、访透,福建省制定了监督执纪问责“清单化”管理机制,逐级建立纪委领导、有关内设机构挂钩监督的工作机制,通过分片挂钩、调研督导、约谈函询、点名通报等方式,层层传导压力,全面推动责任落实。
有的驻村干部留的电话打不通,有的村干部贪占挪用扶贫资金,有的部门在执行惠民政策过程中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随着入户访查深入推进,一些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被及时发现,受到严肃查处。2018年,全省查处此类问题3372件,处理5174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2863人。
与之相对应的,是群众对基层纪检干部的重新认识。柯建华说,以前有的村民甚至不知道镇里还有纪委,有的知道也不相信能解决问题,一有问题就直接越级上访。而现在,他们已收到10多封信访举报件了。
布下村居监督“前哨”,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100米”
“老孔,最近有没有什么新发现?”走访完当天最后一家贫困户,柯建华又找到岭腰村纪检小组组长孔荣经,了解他们最近工作进展情况。
2017年3月,建宁县在加强对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指导的基础上,在99个村(居)探索试行村务民主监督员制度,并设立了纪检小组。作为村里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干部,孔荣经被村民们推选为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并兼任纪检小组组长。
村民的信任,让老孔深感责任重大,只要是村里涉及钱和权的大小事情,他都会主动介入监督。2017年夏天,为了确保村里美丽乡村建设项目顺利推进,他给小组成员排了值班表,每天轮流到工程现场,看进展、查质量,防止有人借机“揩油”。最后,整个项目省了8万多块钱,不仅质量好,而且全程没发现贪污挪用、吃拿卡要问题,村民都很满意。
“我是乡镇纪委的监督‘前哨’。”孔荣经骄傲地说。
对老孔的定位,柯建华非常赞同。他认为,村干部、基层站所中有不少党员干部,仅靠乡镇纪委的力量往往管不到、管不好。随着监察体制改革的推进,村级组织中从事管理的人员全部纳入监察范围,使基层监督力量薄弱的问题更加突出。因此,村级纪检组织的作用不言而喻。
如今,像这样在群众身边架设监督“前哨”的探索,在福建各地越来越多。漳州市从乡镇年轻干部、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队伍中选聘下派村级党风监督员,近距离监督村干部,与乡镇纪委实现“专辅结合”。厦门市湖里区针对社区多,征地拆迁、“三资”监管问题突出等情况,建立社区“一站两员”制度,即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站、纪检委员和廉情信息员。通过规范管理、培训观摩和实战锻炼,一大批社区监督干部快速成长。
陈必山是厦门市湖里区江头街道纪工委书记,也是“一站两员”制度的先行先试者,“整个街道有200多名专兼职监督人员,群众可以十分方便地找到监督人员反映问题,这打通的可不止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甚至是‘最后100米’”。
在湖里区委书记林建看来,“一站两员”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在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中的生动实践。“借助‘一站两员’机制,小区治理有了监督推动力,有效促进党员干部发挥作用、提升小区治理水平,以党风带民风正社风的辐射效应正在形成。”
龙海市榜山镇纪委干部正在使用摄像设备进行调查留痕。 高少君/摄
实施协作办案机制,推动良好监督氛围在基层初显
从岭腰村访查回来,柯建华又着手准备对县农业局进行检查。作为县纪委监委第一协作片区监督小组成员,加强对片区内职能部门的日常监督,也是他的重要工作内容。
协作办案机制,是建宁县纪委的新动作:将9个乡镇纪委、9个派驻纪检组整合为5个协作片区,片区内或片区间进行交叉巡察、监督检查及信访初核、执纪审查等方面联动协作。
2018年以来,柯建华多次参加所在区片的监督执纪工作,“这一机制让乡镇纪委不再单打独斗,特别是弥补了监察体制改革后,监督覆盖面扩大、对象增加带来的监督力量短板,解决了过去想干却不能干不会干的问题。”
对此,厦门市翔安区机动巡察五组组长陈黎芳也深有体会。她告诉记者,翔安区村尾村换届选举的顺利完成,就是推行这一机制的直接成果。
“一名预备党员的入党申请书是从网上下载的,入党动机是‘他们叫我入的’……”这是陈黎芳在村尾村巡察时发现的咄咄怪事。
原来,该村党支部多年来软弱涣散,村里的大小事务均由原支部书记刘某温长期把控,不单是村支部选举,就连发展党员也由他说了算。巡察组发现,全村22名党员中,他的亲属就有17个。而这名预备党员就是他的儿媳妇,其目的就是要确保在村级换届选举中,他自己仍然能“一锤定音”。
问题不止于此。在巡察组协调下,民政部门对涉及刘某温及亲友的3笔不实补助经费进行了重核,审计部门对刘某温签批的5笔多年未归还的外借款进行清缴,组织部门也开展了对软弱涣散党组织的整治工作。
“决不能让这样的人操纵选举!”陈黎芳斩钉截铁。村委会选举当天,她带领全体巡察组人员一早赶到村尾村村部进行全程督导。最终,村尾村选出了群众满意的新一届“两委”班子。
建宁县里心镇纪委副书记黄微提到了自己的一次“奇遇”。一次走访中,没等她坐下,双溪村原党支部书记老李就急切地承认了自己虚报套取土地补助款的行为。在漳州市云霄县,目前已有11名村干部主动交代违纪问题。
如此迫不及待坦白错误的原因,就是慑于“一线监督”的威力。纵向上,从省到乡镇,再延伸到村居甚至小区楼宇,监督贯穿成线;横向上,纪委监委与相关部门加强配合,监督协作发力。纵横交错,密织大网,让“一线监督”威力彰显,形成良好监督氛围。“这让我们更坚定了做好‘一线监督’的决心。”漳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林叶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