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4年第20期
“芝麻官”责任大
高深
首页
1

  古代封“县太爷”为七品官,俗称“芝麻官”,意思是官职不高,权势较小,不太被朝廷大员们看得起。那时“县太爷”到底是个有多大权势的官儿,今人不得细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县官是古代官吏队伍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群体,绝对不是“芝麻官”。这一点从《贞观政要》的某些记载可以得到佐证。

  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侍御史马周向唐太宗李世民上奏疏说:“治理天下的人要把百姓看作根本。想让百姓安居乐业,在于选好刺史、县令。县令人数甚多,不可能每一个都十分优秀,若每个州都能任用一个优秀的刺史,那整个州境之内就可能正气主宰,劳顿的人民也会得到复苏与安歇……自古以来,郡守、县令,都要精心选拔那些贤良与德性好的人来担任。准备提拔担任将相要职的人员,最好也要他们先在地方官职上磨砺,逐步成长,或者直接从俸禄二千石的郡守中挑选,他们可以成为丞相、司徒及太尉的最佳人选。朝廷需要防止只重用朝内的臣子,忽视常年在下面的刺史、县令。有些地方百姓未能安居乐业,十有八九与那些地方没选好刺史、县令有关。”

  不难看出,县令非同小可,绝不是“芝麻官”,而是“造福一方”不可或缺的官员,担当着百姓“安居乐业”之重大责任。而在当今,“县令”似乎比任何时代更显重要。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中央、省区、地市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及种种要求部署,都要经过“县”这一级贯彻到实际中去。这些方针政策、要求部署落实得好不好,与当地实际结合得好不好,“县”都是整个“传送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从另一个角度看,县委书记、县长是“最前沿的指挥员”,经常要直面群众,直接跟基层干部群众打交道,有时还要直接解决群众提出的某些紧迫问题。他们的一举一动,都看在群众眼里,听在群众耳里。老百姓心中的“党组织”形象,往往就是从这些“最前沿的指挥员”身上认识和形成的。老百姓的直观感觉、切身体验,绝对比从文字或影像中得到的感受更深刻。从一定意义上讲,一个地方的县委或县政府给当地老百姓留下的印象,无论是正面的或负面的,都可能“以点看面”,甚至遮蔽了生活中的真实。

  县这一层,是执行政策的一级党委和政府,同时又是结合当地实际,可以因地制宜地制订一些政策规定的党政机关。有的人或许可以做一名较好的厅长、部长,去管理一个行业,或是一条战线,但却不一定能当好一个县的“当家人”。一个县,就是一个小社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工农商学兵,吃喝拉撒睡,县委书记、县长都必须心中有数,都要操心管好,都要多少懂得一些。因此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中央政治局七位常委全部“下县抓点”,可见县的重要性。县官绝对不是“芝麻官”,任用和考核这一级干部时,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唐太宗李世民对身边侍臣说:“我每天夜静时,常常想到百姓的事情,有时想到深更半夜还睡不着,最担心的是都督、刺史们能不能做好安抚百姓这件大事……我居住在深宫里,看不见远处的事情,也听不着远处的声音,所能依赖的只有这些都督、刺史们了,这些人实实在在地关系着国家的安危,尤其要选拔那些称职的人。”

  可见,唐太宗李世民和侍御史马周的见解颇为高瞻远瞩。上面制定的大政方针,能不能一竿子插到底,会不会愈往下愈走样;下面生产生活的真实情况,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各项事业的成败利害,能不能顺利通畅、原汁原味地反映上来,县这一级的“上传下达”十分重要。现在社会上有一种不好的倾向,多数人喜欢上高层,鄙视下基层。在我看来,把县一级领导形容为“芝麻官”,就是鄙视基层的一种不自觉的流露。其实,任何政权的基础都在基层。从整体看,县、乡、村中的多数干部是好的,是吃苦耐劳的,不论是生活、教育、提拔或监督,都不要忽略了他们。□

  作者:宁夏回族自治区作协原副主席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