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4年第20期
织牢最后一公里的监督网底
石艳红
首页
1

  9月11日,T恤、胸卡、宣传册、联系卡……把民生特派员的标准装备佩戴齐全,贵州省雷山县第一纪工委书记、财政局纪检组长唐家英出发了。除了日常工作,进村入户开展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落实专项监察,着力从中发现线索、查处案件,是她这段时间的重点工作。

  现在,像她这样的专职民生特派员,在贵州全省已有5374人。

  今年3月,贵州省整合县级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和乡镇纪委力量,组建专门就民生政策和民生项目资金等落实情况实行监督检查的民生特派组,在推进基层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织牢民生项目“最后一公里”的监督网底上进行了有益探索。

  从1.5到3.5

  ——基层监督难题的体制突破

  如今,唐家英的队伍可谓“兵强马壮”。

  她扳着手指给记者数道,每个县纪工委书记担任至少3个乡镇特派组的组长,每个乡镇至少有3名专职特派员,按照地域相近原则,他们还吸纳了村(居)监督委员会主任或村级纪检员作为兼职特派员,这样,如果有重要任务,她就能同时调派几十名专兼职特派员的力量共同参与。

  而在此之前,这是不可想象的。

  贵州省各乡镇纪律监督工作曾是个薄弱环节。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每个乡镇的专职纪检监察干部只有1.5个,1是指1名专职干部,0.5则是指由乡镇党委副书记兼任的纪委书记。因为更多的精力要用在分管的其他工作上,他顶多也就算“半个人”。

  但是,对于贵州来说,基层却是腐败问题最为严重的“重灾区”。

  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省份,中央和国家每年拨付的涉农扶贫资金数额巨大。但是,由于处于民生项目、民生政策、民生资金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乡(镇)、村干部和七站八所这些小官的贪腐行为,管的人看不见,看得见的,要么不敢管,要么管不了。

  省纪委副书记、监察厅厅长廖建宇告诉记者,从近年全省查办的违纪违法案件构成来看,“绝大部分案件发生在农村基层,绝大部分与民生项目、民生资金有关”。挤占挪用、虚假编报、低保资金发放优亲厚友等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已成为影响中央惠民政策落实到位的瓶颈性障碍。

  哪里出问题,就把触角延伸到哪里,什么人问题突出,就盯住谁。

  今年3月23日,省委、省政府联合下文,在全省乡镇设立民生特派组,要求统一领导、统一名称、统一机构、统一职责、统一管理。并特别强调,担任民生特派组成员的乡镇纪检监察干部专职专用,不再分管或承担与纪检监察无关的业务,专门负责对乡、村两级民生项目资金使用进行执纪监督,查处其中的违纪违法案件。

  组建民生特派组成为贵州省在民生项目“最后一公里”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加强监督和再监督破题之举。截至8月,全省已组建1462个民生特派机构。在编制总数不变的情况下,平均每个乡镇至少保证了3.5个专职特派员编制。

  从1.5到3.5,绝不只是一个数字的变化,在纪检监察系统工作了十年的唐家英认为,它更体现了基层纪检监察工作体制的改变。在她看来,在专职人数增加的前提下,作为特派组组长,纪工委书记可以随时调配监督力量,组织交叉监督检查,集中力量重点抽查,有效破解了乡镇纪委不愿监督、不敢监督同级党委工作的难题。而作为副组长的乡镇纪委书记,对七站八所既看得见,也管得着了,使“实现基层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系统监督全覆盖”成为可能。

  从0到1/2

  ——着力发现问题查处案件

  山高坡陡,连续一个月的进村入户检查,即使对身强力壮的麻江县贤昌镇纪委书记张庆平来说,也是个苦力活儿。但是,说起工作成效,他晒得黝黑的脸上却露出了笑容。他告诉记者,在此之前,他还分管教育、群团、宣传、社会治安等工作,抓党风廉政建设没有足够精力,也没有抓手,他们镇的办案数已经连续多年为0。可是,今年仅一个月的家电下乡补贴资金监察,就发现问题线索19个,目前已政纪立案调查1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1人。

  贤昌镇的情况,不是个例。9月12日召开的全省民生特派工作现场会上传出消息:今年6至8月,全省纪检监察机关立案1454件,民生特派组发现问题转立案和查办案件723件,几占1/2,而去年同期,这一数字仅为392件。

  “以纪督政、以纪促政”,从民生特派组成立那天起,省纪委监察厅就明确了其工作定位,并将“发现问题数、督促整改数、查办案件数”作为衡量监督成效的重要指标。从6月起,全省各市(州)就民生政策落实情况分别突出一个重点,用二至三个月时间,开展民生政策落实情况专项监察活动,着力发现问题,查处案件。

  黔东南州开展“地网行动”,对全州财政补贴的84万台家电下乡产品、41万受益农户,对扶持微型企业发展的2.45亿元补贴资金、4906户企业,对全州享受农机具购置补贴的21个重点商家所售农机,全部开展入户调查取证。

  六盘水市采取职能部门自查、特派组全面核查、县区交叉检查、市监察局重点抽查、审计部门专项审计相结合的方式,对新农合政策执行情况进行专项监察。

  ……

  与此同时,民生特派组不断拓宽发现问题渠道,拓展案源。发联系卡、张贴宣传标语、制作公益广告……民生特派工作逐渐深入人心。设立直通信箱,在学校、医院、企业等单位设立民生项目联络员和信息员,及时发现、收集问题线索……到目前为止,全省各地民生特派组共发现问题22371个,办结8587件;对发现的问题线索转立案1465件,党纪政纪处分 1045人,移送司法机关163人,涉及金额2.45亿元。

  与此相对,盘县纪委书记吴胜卫向记者出示的一组数据也令人欣慰:民生特派组组建以来,该县越级重复访由去年同期的56%下降到44%。他认为,民生特派组抓早抓小,将问题解决在基层的功效已开始显现。

  12“不等于”12

  ——推进主体责任落实到位

  提起郎德镇林业站案,唐家英仍然记得每个细节。正是这个案件,让唐家英感到了作为民生特派员、纪检监察干部的自豪,因为“它促进了全县林业系统的作风转变”。

  郎德镇林业站站长余某从2008年开始,利用职务便利,通过造假册等方式,侵占农户退耕还林补贴49万元。在分析案情时,唐家英提出,林业局仅财务管理制度就有12项,但是,为什么余某如此简单的作案手段,却长期没被发现?主体责任的缺失无疑是重要原因。

  案件查结后,当事人被移送司法机关。林业站主管部门负责人、雷山县林业局局长李炳时被约谈,并被要求作出书面检查,在全县进行通报。

  “确实是一次巨大的思想转变”,谈起被问责的经历,李炳时感受颇深,“以前认为党风廉政建设就是纪委的事,对下属站所监管不到位”。他告诉记者,目前,在他的主抓下,县林业局在查漏补缺、细化管理的同时,着力加强了规章制度的执行监督,“同样是12项制度,和以前相比,现在它们才真正从墙上走下来,成为约束党员干部的硬标准”。

  围绕监督的再监督、检查的再检查,全省各市(州)民生特派工作组明确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机制,倒逼乡镇党委、职能部门把主体责任扛在肩上。

  对民生资金管理部门提出实行电子和纸质档案“双备案”要求,并做到惠民政策宣传到户、钱物算账到户、资金一卡发放到户“三到户”。

  探索将“五个有没有”作为问责依据,即平时管了没有,同意(配合)查处没有,保障办案没有,推动整改没有,堵塞漏洞没有。

  对涉农部门下达涉农资金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责任分解任务,实行部门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经办人、监管责任人“签字背书”。

  ……

  黄平县县委书记林昌富认为,民生特派组通过问责,加快了基层党委(党组)对主体责任的认识过程,“推进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必须把这把‘剑’用好”。如今,全省许多市(州)都逐级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政府主要领导为副组长的民生特派工作领导机构,在人员配备、办公设施和工作经费上给予充分保障,并把民生特派工作纳入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进行约谈。

  民生特派工作,正成为贵州省推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力抓手。在全省民生特派工作现场会上,省纪委书记宋璇涛信心满怀,郑重提出了“民生整治铸廉三年行动”计划,着力在推动民生特派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的同时,通过这个点上的突破带动纪检体制改革面上的成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