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
权威发布
本刊观察
学习资料
工作落实
本刊专稿
时评
文苑
社论
权威发布
本刊观察
学习资料
工作落实
本刊专稿
时评
文苑
“我来上访,你们为啥不受理?”一位大姐满脸通红,向一位同事大声质问,引起来访大厅一阵嘈杂。我快步走上前,原来是我曾经接访过的一位访户。
“怎么又是你,大姐,上次不都跟你解释过了吗?”“哎呀,咱们访民在北京不容易啊,要不你就帮我督办督办?”这位大姐看见我过来,好像看到了希望。我递过手去,说:“咱们纪委啊,现在都聚焦主业了,没权力给你督办。来,材料我再看看,帮你出出主意。”
这位大姐来自湖南,反映的是离婚后村里不给她分责任田的问题。“大姐,你们村里跟你同样情况的分不分田?”“有的分……有的不分。”她支支吾吾地回答。我解释说:“咱们纪委刚开过全会,报告里强调要发挥乡规民约的教化作用……”经过一番劝说,她平静下来。“大姐,你们家孩子现在多大啦?”“上大学呢!”她的神情立马转变了过来,“好啦,我也不为难你了。等下次开村民大会,我再去要田。谢谢你啊。”看着她走出大厅的身影,我感慨万千。
记得我刚到信访岗位那会儿,一开始接待的就是这位大姐。那时她可没这么客气,一见我满脸怯意,马上就嚷嚷:“我要见你们领导。”一句话,让我像泄了气的皮球,鼓足的勇气一下子全没了,慌乱、烦躁顿时涌上来。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爬滚打,我一边熟记信访举报工作流程、信访条例、控申条例等法规规程,一边不断在实践中把书本上的知识生活化、口语化,使来访的群众听得懂、听得进去。终于,当我再面对来访群众时,就觉得心中不慌、口中不欺、眼中不烦了。
“老乡,你反映的这些线索都不具体,比如这一条写的乡镇干部贪污了拆迁款。光一句话,我们没法去查啊。”类似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由于来访群众普遍年纪偏大,文化程度不高,上访材料要件不全,有时看个半天也弄不清楚。更让人着急的是,有些群众不会说普通话,使我有时不得不反复猜度,才能弄清他们反映的事情。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一位老大爷反映他儿子的交通事故处理不公的问题。老大爷个子不高,满口山东方言,我只得贴近身子、侧过耳朵去听清他说的每一句话。说到激动之处,他一下唾沫星子溅得我半边脸都是。老大爷很是窘迫,伸手就要帮我擦。可就是这样一个朴实的动作,却让我心里充满温暖。看到周围来访的群众,想想他们的不幸,我们的苦和累,简直不值一提。
其实,来访群众反映的事项很多不在我们的受理范围,但我依然耐心地做着解释,就像领导经常教育我的——必须对人民群众充满感情。虽然一天下来,口干舌燥是常事,但我仍然为能够帮助一位位来访的群众而欣慰。每天上岗前,我都暗暗给自己打气:“今天一定要收集更多的‘谢谢’。”对我来说,来访群众的一声“谢谢”,是对我最好的鼓励与肯定。(陈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