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征程反腐败斗争,必须在铲除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上持续发力、纵深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曾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阐释。错误思想观念仍然根深蒂固是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之一。本期邀请三位专家学者,谈对清除错误思想观念的学习体会。
【错误思想观念从何而来】
坚决抵制庸俗腐朽政治文化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腐败的滋生和蔓延必然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官本位思想、特权思想、关系学、厚黑学等错误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导致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仍有一定市场。只有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为指导,科学分析庸俗腐朽政治文化存在的原因及表现,方能靶向施策,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
首先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产生的思想意识、思想观念。比如利益观念的强化,人们都期望利益最大化、以最少投入得到最多回报。再就是等价交换意识的强化,一些党员干部甚至将这种观念运用到政治生活领域中。还有个人自由、自主意识的大大增强。在以上的社会意识、思想观念影响下,一些党员干部的个人主义、自私自利之心滋长,为了个人更多私利滥用职权、贪污腐败、巧取豪夺者有之,把党和人民赋予的公共权力作为谋利工具者有之,还有一些党员干部自由主义滋长,大局观念、组织观念、党的观念淡化。
其次是传统文化中带有封建主义性质的腐朽思想意识、思想观念。比如等级观念,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官大一级压死人”,尊卑有序,就是这种等级观念的理论化。还有权力私有观念,封建社会各级官员视权力为个人私产,以此获取个人、家族利益,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再就是只做官不做事的官僚主义,视保官升官为最重要的价值目标,办事拖拉、推诿扯皮、应付差事、得过且过的官僚主义成为中国封建官场的顽疾。还有“官本位”意识,封建社会中官员是高人一等的,其他各行各业都对这个群体顶礼膜拜,趋之若鹜。最后是宗派主义、帮派意识,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形成并长期存在的一个毒瘤。这些带有封建主义性质的观念与意识,对当代中国人,对一些党内干部仍然产生着影响。比如一些党员干部有着强烈的官老爷意识,有些信奉“会做官”“多磕头”“打太极拳”等为官之道,有的甚至在党内拉帮结派,培植个人势力。
其三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自由民主、三权分立、多党制、法治模式等思想观念,是需要分析、鉴别后才能决定是否学习借鉴的。比如,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全体人民当家作主,而资本主义民主则是选票掩盖下的垄断资本控制国家政权;社会主义法治是以坚持共产党领导为根本特征,资本主义法治则是体现不同垄断资本利益集团需要的多党制、三权分立等等。一些党员干部没有弄清楚资本主义国家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民主、人权、法治的根本区别,就主张全盘接受、完全照搬,这无疑是行不通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1世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邓纯东)
【如何清除错误思想观念】
补“钙”铸“魂”夯实思想堤坝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清除错误思想观念,根本是要用理想信念强基固本,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用优秀传统文化正心明德,补足精神之“钙”,铸牢思想之“魂”。尤其要做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化、内化、转化工作,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强化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着力培养“自觉的纪律”。党的纪律既体现约束的强制性,又彰显“权利克减,义务增持”的自觉性,具有底线约束和高标准引领相结合的特征,统一于党的初心使命和先进性纯洁性的要求。党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宝贵品质、成功经验、有效做法以及党的政治规矩、行为规则等,都蕴含着推动党员纪律意识从“自发”走向“自觉”的思想要素、制度要素。当前,既要将经常性纪律教育融入党内政治生活和日常管理监督,增强纪律教育的常态化长效化,不断强化对于纪法规矩的敬畏,夯实纯洁党性党风的基石,筑牢抵御腐蚀和“围猎”的堤坝;又要以抓好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巩固深化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成果,让党的纪律和规矩成为日用而不觉的行为规范;还要执行好新修订的纪律处分条例,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自觉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以严明纪律保障党性纯洁、党风端正。
强化纠树并举,弘扬崇廉拒腐的家风政风社风。领导干部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风,从严管好亲属子女,防止权力滥用和外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铲除封建文化糟粕中的圈子文化,改变遇事习惯走“特殊门路”、享“特殊照顾”的错误思想,引导领导干部把握好公与私、义与利、是与非、情与法、亲与清、俭与奢、苦与乐、得与失的关系。还要着力营造拒腐倡廉的良好社会风尚,运用正反两面典型案例,积极宣传廉洁理念、廉洁典型,创新警示教育方式,建立健全以案释德、以案释纪、以案释法、以案释责机制,推动形成廉荣贪耻的社会氛围。
把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作为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的重要基础性工程抓紧抓好。深度挖掘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资源,使之与党的政治文化、革命文化有机结合,更好涵养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的精神境界,实现以文化人。同时,创新传播渠道和载体,善于运用数字化手段增强廉洁文化的传播效果,打造古为今用的廉洁文化产品,不断增强廉洁文化的穿透力、感染力。(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北戴河校区主任、教授 蔡志强)
【如何让“正能量”占据思想高地】
守正创新抓好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
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守正创新,运用好马克思主义廉洁文化相关理论,传承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扬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样才能不断走深走实,让正能量占据高地,让错误思想观念失去市场。
运用马克思主义廉洁文化相关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作家相关论述对于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具有借鉴意义。例如,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公仆意识是公务人员需时刻铭记的,共产党“强调和坚持同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再如,强调“公社实质上是工人阶级的政府”,必须消除特权以避免腐败。此外,列宁认为,应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党员领导干部提升对廉洁自律的认知与主动性。这些论述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廉洁思想。中国古代廉洁思想主要突出廉洁规范、廉洁行为、廉洁效能、廉洁评价等。例如廉为政本,晏子认为“廉者,政之本也”,之后管子也将“廉”列为国之四维之一,充分凸显了廉洁对执政者行为规范的政治属性。再如廉以任人,中国古代诸多贤明君主将“廉洁”作为挑选和评价官员的标准,《周礼》明确记载古代对官吏政德的考核标准为“六廉”。又如廉以修身,强调“公生明,廉生威”,唯有为政以廉、以德养廉,方能实现“不令而行”的效果。这些思想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提供了深厚的历史基础。
继承发扬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提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延安时期开展整党整风运动,再到提出“两个务必”的自律要求,这些革命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廉洁文化因子。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我们党提出的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等重要要求,对廉洁文化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进行了一系列理论创新、实践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注入了丰富内涵与活力。
放眼新征程,必须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针对错误思想观念影响,加大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力度,推动廉洁文化走进各行各业、千家万户。(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二级教授、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 刘信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