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25年第13期

社论 

坚持从抓作风入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把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要求进一步落实到位

要闻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审议《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工作条例》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坚持从抓作风入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把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要求进一步落实到位

习近平出席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并作主旨发言

新时代  新指南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的重要论述——持续发力  纵深推进

建立健全一体推进“三不腐”体制机制的实践思考

正风深一度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栏

澄清不正之风背后的错误认识  
写在前面

作风问题不是“小事小节”——访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七研究部副主任毛胜

清风正气才是发展动力——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政治经济学研究室主任张旭

改进作风没有例外——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廉洁研究与教育中心主任任建明

兰台论策

综合发力提升办案质效·之一
打通办案与治理监督教育形成闭环的堵点

案件查办推动行业领域深化改革

“查改治”如何贯通发力

学术研究

深刻理解巩固文化主体性的重大意义

一得之见

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提高派驻监督效能

感悟党的作风建设的理论创新与实践价值

深化风腐同查同治阻断腐败滋生蔓延

书记说纪

同查同治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

严惩风腐交织问题 

阻断风腐演变路径

消除风腐“污染源”

实证纪法

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如何根据《条例》认定处理督检考过多过频、过度留痕问题

以审明理

聚焦三个重点认定处理“快递送礼”问题

小新说纪

“快递送礼”现形记

正风反腐在身边

湖北荆州  升降之间让医疗更好服务百姓

监督护航检查检验结果“保鲜”更“保值”

从费钱又费事到省力又省时

让检查检验单“一纸通行”

图说纪事

马背上的监督服务队

实招集萃

聚焦主业敢于动真碰硬

健全机制凝聚工作合力

闭环监督擦亮派驻探头

广角

地方动态

图片新闻

一线镜头

名城话廉

眉山  浩然诗书城  廉脉承千载

走进展览

器缄千古训  文蕴廉洁魂——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廉洁基因

廉脉千载  于斯为盛——品读湖湘典籍里的清风廉韵

明德风苑

常沙娜  敦煌美学的守护传承与世纪见证

知行话题

着力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清除错误思想观念 

评论

切实抓好修改后《监察法》及《条例》的学习贯彻

作风问题不是“小事小节” 

——访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七研究部副主任毛胜 

本刊记者  陈杨

1

  记者:作为研究党史党建领域的专家,请您结合党的历史、当前形势和使命任务,谈谈如何理解 “作风问题绝不是小事”这一重要判断?

  毛胜: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反复强调作风问题绝不是小事。这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对当前形势的把握,也是对未来发展的思考。

  从党的历史看,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并坚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及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等优良作风。这些优良作风是我们党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使我们党得到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不断取得胜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刹住了一些长期没有刹住的歪风,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以作风建设新气象赢得人民群众信任拥护,有力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从当前形势看,党的作风建设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巨大成效。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作风积弊尚未根除,现实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一些地方和部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然比较突出,有的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不担当不作为,麻痹松懈、推诿扯皮,坐看问题由小拖大、由大拖炸,有的急功近利、任性用权,不尊重客观实际和群众需求,盲目硬干、搞“形象工程”。又比如,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不时抬头,顶风违纪现象仍有发生,尤其是违规吃喝问题存在较大的反弹风险。有的潜入地下、由明转暗,转到私人会所、企业食堂、农家乐吃吃喝喝,有的变换花样、改头换面,不吃公款吃老板、不吃本级吃下级、变着法子“吃空函”。这些现象的存在充分说明,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必须一抓到底、一刻不松。

  从使命任务看,我们党一经诞生,就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党的二十大明确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中心任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举措。在前进道路上,我们既面临新的战略机遇,也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风险越大、挑战越多、任务越重,越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以好的作风振奋精神、激发斗志、树立形象、赢得民心,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确保党中央部署落地落实,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能够反映人品,反映作风。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之际,我们该如何认识理解这一重要论述?

  毛胜:认识理解这一重要论述,关键在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刻把握作风与党性的关系。具体而言,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党性是作风的内在根据,作风是党性的外在表现。有什么样的党性,就有什么样的作风表现。作风问题上的一些小事小节,有的看起来不大,几顿饭,几杯酒,几张卡,但都是党性弱化的表现,也是原则性不强、道德修养不足的表现。可以说,小事小节反映的是作风,折射的是党性,绝不是小问题。

  从小事小节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党员干部对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有没有端正思想认识,能不能真正落到实处。制定中央八项规定,指导思想就是从严要求,体现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对人民群众期盼作出积极回应,对党风政风乃至整个社会风气发挥导向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具体才能深入,不能大而化之、笼而统之。从抓月饼、贺年卡、明信片等小事小节,到遏制“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腐败”“会所里的歪风”,再到整治“文山会海”“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无不体现了严的精神和实的作风,充分彰显了共产党人最讲“认真”二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讲“认真”不仅是态度问题,而且是关系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大问题,是关系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大问题,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的大问题。我们要结合正反两方面的案例,深刻领会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的道理,自觉从小事小节上加强约束、规范自己,经常开展自我检视,及时发现纠治身上的小毛病、小问题,防止歪风邪气近身附体。

  记者:现实中,诸如“小错不算错”“小节无害论”的错误认识仍有市场。您认为,“只要在大是大非上站稳立场,小事小节无所谓”的观点错在哪里?这种心态的危害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毛胜:在报纸上看过一个故事:以前,一个偷针者和一个偷牛者被拉去共同游街。偷针者感到委屈:“我只偷了一根针,为什么和盗牛贼一起被游街,太不公平了!”偷牛者对他说:“不要嚷了,我走到这一步也是从偷针开始的。”这个故事形象地诠释了“堤溃蚁孔,气泄针芒”的古训。

  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小事小节”与“大是大非”体现了质量互变的辩证关系。“巴豆虽小坏肠胃,酒杯不深淹死人”,大多数腐败分子是从不注意小事小节逐步走到腐化堕落境地的。现实生活中,仍有少数人认为“小错不算错”,甚至自诩“不拘小节”,总以为自己只要在大是大非上站稳立场,小事小节无所谓,结果是在推杯换盏中放松了警惕,在小恩小惠面前丢掉了原则,在轻歌曼舞中丧失了人格。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做到大是大非不含糊呢?

  “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小节失守大节难保,小洞不补大洞难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过“温水煮青蛙”的故事:温水煮,青蛙不知不觉就死去了。一个人也是如此,如果在小事上不注意,小节上不检点,久而久之,就会在一个个“微不足道”中自我麻痹、迷失自我,导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出现偏差,最终坠入犯罪深渊。所以,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一定要警惕和防范“小节无害论”等错误观念,坚决做到小事当慎、小节当拘,防止一念之差而误入歧途。

  记者:在您看来,如何应对社会上可能存在的“人情往来”“风俗习惯”等对党员干部坚守小节的挑战?如何在坚持原则的同时妥善处理人际关系?

  毛胜:马克思有一句名言,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生活在现实社会里,不可避免地要与他人联系交往,随之也就产生了人情。党员干部都有亲戚、朋友、熟人、同事、上级、下属等,推进工作、解决问题时时都会面对原则和人情的选择。如果原则跟人情能够统一,可以既讲原则又讲人情,但二者不能统一时,必须毫不犹豫坚持原则,决不能迁就人情。

  关于正确处理原则和人情的关系,古人就说得很清楚:“情有公私之别、有正邪之分。情而公,情而正,则至贤也。情而私,情而邪,则禽兽矣。”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这方面的例子有很多。新中国成立之初,很多亲朋好友写信给毛泽东同志,请求给予各种帮助。对于生活遇到困难的,毛泽东同志总是尽力提供帮助。但对要求安排工作的,则是断然拒绝。杨开慧的哥哥杨开智提出“在京或湘安排厅长之类的职位”后,毛泽东同志明确要求他“不要有任何奢望,不要来京”“一切按正常规矩办理,不要使政府为难”。黄克诚同志担任中央纪委常务副书记时,提出抓党风要“不怕撕破脸皮”。跟随他转战多年的老部下,在京西宾馆用公款宴请,他照样硬起手腕处理。

  坚持原则是共产党人的重要品格,是衡量一个干部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准。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更要有秉公办事、铁面无私的精神,讲原则不讲面子、讲党性不徇私情。如果什么“情”都领,什么“忙”都帮,难免“人情”泛滥、原则失守,继而公私不分、违法乱纪。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八项规定是党中央立下的铁规矩,决不能不当回事。有的人认为,吃吃饭、喝喝酒是人情世故,觉得抹不开面子。有什么抹不开面子的?是遵规守纪重要,还是人情往来重要?这个问题都想不清楚,还能干什么事!”

  记者:守住拒腐防变防线,最紧要的是守住内心,从小事小节上守起,这是实践得出的深刻结论。您认为,应该如何在“小事”中锤炼党性,在“小节”处筑牢防线?

  毛胜:不虑于微,始贻于大;不防于小,终亏大德。党员干部只有坚持从小事小节上守起,始终从高从严要求自己,做到慎初慎微慎独慎友,才能不断增强党性修养,筑牢拒腐防变堤坝,自觉做到廉洁从政。

  在小事小节中做到慎初。对于党员干部而言,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至关重要。如果第一道防线被突破了,往往就会一发不可收拾。必须保持对底线的敬畏之心,不该吃的饭一顿也不吃,不该收的礼物一点也不收,不该去的地方一次也不去,以免一失足成千古恨。在小事小节中做到慎微。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在细微处如履薄冰、如临深渊,防微杜渐,才能做到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必须打消一切侥幸心理,“勿因恶小而为之,勿因善小而不为”,不断培养和强化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意识和能力。在小事小节中做到慎独。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做到八小时内外一个样、有无他人监督一个样,并非易事。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在私底下、无人时,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正心明道、怀德自重,以内无妄思保证外无妄动。在小事小节中做到慎友。对于党员干部而言,人情交往当中有政治,必须慎重对待朋友交往,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要自觉净化朋友圈、生活圈、社交圈,坚决远离各种“小圈子”,防止被别有用心的人“围猎”,不要踩上“地雷”、掉进陷阱。

  实践证明,坚强的党性、优良的作风不会在一朝一夕之间形成,必须在一点一滴中养成。唯有坚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自身修养,牢记是非明于学习、境界升于自省、名节源于修养、腐败止于正气的道理,才能守住拒腐防变防线,炼就金刚不坏之身。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