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给相关领导和单位同事写写信,有些问题,不说不快……”河南省新乡市纪委监委在办理当地环保系统某案件时,留置对象向办案人员提出这个要求。这几封从办案一线产生的特殊信件,揭开了沉疴积弊,也成为市纪委监委构建办案、治理、监督、教育完整闭环的生动注脚。
几封信开启的“整治行动”:办案如何成为监督的“导航仪”——
在查办环保系统系列案件时,办案组没有止步于查清个人违纪违法事实,而是运用“七必问”工作法,通过询问相关单位开展警示教育、加强管理、日常监督、党内政治生活、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权力运行监督、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落实、开展以案促改的意见建议等情况,将解剖个案与研判政治生态同步推进。“这就像医生做手术,既要切除病灶,更要找出致病原因。”办案组组长这样比喻。
办案是解剖麻雀的“手术刀”,有针对性为后续监督提供了“病灶”指向。该留置对象写下的几封信件,分析点明所在单位存在“关键岗位轮岗不够”“执法不够规范”等顽疾。市纪委监委据此对生态环保领域开展政治生态分析,推动全系统开展专项整治,如关键岗位落实定期轮岗、加强工作人员执法培训等等。整改后,该领域信访量呈下降趋势。
从“反映颇多”到“透明食堂”:办案如何激活治理“一盘棋”——
去年11月,新乡市某县教体局局长接受审查调查的消息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市纪委监委在办理该案时,启动“三个同步推进”机制:查办案件与查找管理漏洞同步、个案整改与行业治理同步、制度完善与长效监督同步。在案件查办时,注重发现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和制度性漏洞,督促相关单位堵塞漏洞、完善制度、优化生态。
办案是照亮治理的“明灯”,以深度的案件剖析将暴露问题转化为制度完善的“蓝本”。以该案暴露出的漏洞为基础,市纪委监委积极推动教育系统建立“阳光食堂”管理平台,实行食材采购全流程公开,明确“校长定期陪餐”等具体规定。如今走进当地中小学校食堂,电子屏上实时滚动的采购信息、明厨亮灶的监控画面,都在讲述着一起案件带来的深刻变化。有力的案件查办成为推动案发单位乃至整个行业领域深化改革、健全制度、优化治理的“催化剂”与“助推器”。
警示教育会的“沉浸式教育”:办案如何铸就警示“活教材”——
“我永远忘不了第一次收钱时,手都在发抖……”在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警示教育会上,被查处干部的忏悔让旁听的干部陷入沉思。这是市纪委监委推行一案三宣讲的常规场景,一个典型案例在庭审现场、案发单位、行业系统三个层面分别开展警示教育,“零距离”感受为党员干部敲响警钟。该案发生后,该系统多名党员干部主动投案,办案工作延伸为触及灵魂、净化生态的教育力量。
办案是淬炼教育的“利剑”,真实的案例和沉痛的教训能够锻造出直抵人心的“警钟”。近年来,新乡市纪委监委开展警示教育时,将“沉浸式”的思路贯穿在警示教育的形式设计之中,比如在市廉政教育基地,初心之问、重走“抉择之路”“悬鱼拒腐”、留置和监狱场景等创新形式,让党员干部身临其境。今年以来,全市共开展廉政教育336场,8343人次党员干部走进廉政教育馆,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进一步筑牢。
案件查办如同投入水面的石子,激起的监督、治理、教育方面的涟漪,终将汇成净化政治生态的浪潮。从几封信到食堂的电子屏,从悔恨的泪水到主动投案的决定,新乡市纪委监委坚持办案引领、系统施治,实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综合效应。“办案不是‘一锤子买卖’。每起案件都是一把钥匙,它能打开的不仅是真相,更是改进监督、完善制度、思想教育的重重关口。”新乡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李军说。(郭立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