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25年第13期

社论 

坚持从抓作风入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把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要求进一步落实到位

要闻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审议《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工作条例》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坚持从抓作风入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把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要求进一步落实到位

习近平出席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并作主旨发言

新时代  新指南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的重要论述——持续发力  纵深推进

建立健全一体推进“三不腐”体制机制的实践思考

正风深一度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栏

澄清不正之风背后的错误认识  
写在前面

作风问题不是“小事小节”——访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七研究部副主任毛胜

清风正气才是发展动力——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政治经济学研究室主任张旭

改进作风没有例外——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廉洁研究与教育中心主任任建明

兰台论策

综合发力提升办案质效·之一
打通办案与治理监督教育形成闭环的堵点

案件查办推动行业领域深化改革

“查改治”如何贯通发力

学术研究

深刻理解巩固文化主体性的重大意义

一得之见

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提高派驻监督效能

感悟党的作风建设的理论创新与实践价值

深化风腐同查同治阻断腐败滋生蔓延

书记说纪

同查同治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

严惩风腐交织问题 

阻断风腐演变路径

消除风腐“污染源”

实证纪法

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如何根据《条例》认定处理督检考过多过频、过度留痕问题

以审明理

聚焦三个重点认定处理“快递送礼”问题

小新说纪

“快递送礼”现形记

正风反腐在身边

湖北荆州  升降之间让医疗更好服务百姓

监督护航检查检验结果“保鲜”更“保值”

从费钱又费事到省力又省时

让检查检验单“一纸通行”

图说纪事

马背上的监督服务队

实招集萃

聚焦主业敢于动真碰硬

健全机制凝聚工作合力

闭环监督擦亮派驻探头

广角

地方动态

图片新闻

一线镜头

名城话廉

眉山  浩然诗书城  廉脉承千载

走进展览

器缄千古训  文蕴廉洁魂——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廉洁基因

廉脉千载  于斯为盛——品读湖湘典籍里的清风廉韵

明德风苑

常沙娜  敦煌美学的守护传承与世纪见证

知行话题

着力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清除错误思想观念 

评论

切实抓好修改后《监察法》及《条例》的学习贯彻

案件查办推动行业领域深化改革
1

  “我想给相关领导和单位同事写写信,有些问题,不说不快……”河南省新乡市纪委监委在办理当地环保系统某案件时,留置对象向办案人员提出这个要求。这几封从办案一线产生的特殊信件,揭开了沉疴积弊,也成为市纪委监委构建办案、治理、监督、教育完整闭环的生动注脚。

  几封信开启的“整治行动”:办案如何成为监督的“导航仪”——

  在查办环保系统系列案件时,办案组没有止步于查清个人违纪违法事实,而是运用“七必问”工作法,通过询问相关单位开展警示教育、加强管理、日常监督、党内政治生活、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权力运行监督、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落实、开展以案促改的意见建议等情况,将解剖个案与研判政治生态同步推进。“这就像医生做手术,既要切除病灶,更要找出致病原因。”办案组组长这样比喻。

  办案是解剖麻雀的“手术刀”,有针对性为后续监督提供了“病灶”指向。该留置对象写下的几封信件,分析点明所在单位存在“关键岗位轮岗不够”“执法不够规范”等顽疾。市纪委监委据此对生态环保领域开展政治生态分析,推动全系统开展专项整治,如关键岗位落实定期轮岗、加强工作人员执法培训等等。整改后,该领域信访量呈下降趋势。

  从“反映颇多”到“透明食堂”:办案如何激活治理“一盘棋”——

  去年11月,新乡市某县教体局局长接受审查调查的消息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市纪委监委在办理该案时,启动“三个同步推进”机制:查办案件与查找管理漏洞同步、个案整改与行业治理同步、制度完善与长效监督同步。在案件查办时,注重发现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和制度性漏洞,督促相关单位堵塞漏洞、完善制度、优化生态。

  办案是照亮治理的“明灯”,以深度的案件剖析将暴露问题转化为制度完善的“蓝本”。以该案暴露出的漏洞为基础,市纪委监委积极推动教育系统建立“阳光食堂”管理平台,实行食材采购全流程公开,明确“校长定期陪餐”等具体规定。如今走进当地中小学校食堂,电子屏上实时滚动的采购信息、明厨亮灶的监控画面,都在讲述着一起案件带来的深刻变化。有力的案件查办成为推动案发单位乃至整个行业领域深化改革、健全制度、优化治理的“催化剂”与“助推器”。

  警示教育会的“沉浸式教育”:办案如何铸就警示“活教材”——

  “我永远忘不了第一次收钱时,手都在发抖……”在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警示教育会上,被查处干部的忏悔让旁听的干部陷入沉思。这是市纪委监委推行一案三宣讲的常规场景,一个典型案例在庭审现场、案发单位、行业系统三个层面分别开展警示教育,“零距离”感受为党员干部敲响警钟。该案发生后,该系统多名党员干部主动投案,办案工作延伸为触及灵魂、净化生态的教育力量。

  办案是淬炼教育的“利剑”,真实的案例和沉痛的教训能够锻造出直抵人心的“警钟”。近年来,新乡市纪委监委开展警示教育时,将“沉浸式”的思路贯穿在警示教育的形式设计之中,比如在市廉政教育基地,初心之问、重走“抉择之路”“悬鱼拒腐”、留置和监狱场景等创新形式,让党员干部身临其境。今年以来,全市共开展廉政教育336场,8343人次党员干部走进廉政教育馆,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进一步筑牢。

  案件查办如同投入水面的石子,激起的监督、治理、教育方面的涟漪,终将汇成净化政治生态的浪潮。从几封信到食堂的电子屏,从悔恨的泪水到主动投案的决定,新乡市纪委监委坚持办案引领、系统施治,实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综合效应。“办案不是‘一锤子买卖’。每起案件都是一把钥匙,它能打开的不仅是真相,更是改进监督、完善制度、思想教育的重重关口。”新乡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李军说。(郭立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