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作为研究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专家学者,您对不正之风背后的错误思想观念有着深入的思考。当前,一些行业、领域“四风”禁而不绝,这与“行业特殊论”在少数党员干部中仍有一定市场有着密切关联。这一错误认识的突出表现和危害有哪些?其内在根源又是什么?
任建明: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长期任务。改进工作作风,需要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任何部门、行业、领域、地区都不能搞特殊、不能有例外。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少数党员干部对改进作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仍不到位,对纠治“四风”工作还有杂音噪音,所谓的“行业特殊论”就是错误论调的表现之一,必须认真深入分析、坚决予以驳斥。
从部分查处通报的典型案例看,有的国有企业、金融机构的党员领导干部认为,所在单位地位特殊、职责特殊、工作方式特殊,在作风建设和纪律执行上可以放松要求,“业务好就行,一俊遮百丑”,导致推进作风建设只挂帅不出征、只顾业务罔顾纪法、只抓发展不抓作风,责任落实“空挡滑行”,执行作风纪律失之于宽松软。有的行业协会过去歪风盛行,有的单位借口“行业潜规则”,依靠吃喝送礼跑关系、找资源、攒项目,并形成了路径上的依赖和观念上的扭曲,进而以“行业特殊论”为违规吃喝等作风问题开脱。其实,“特殊论”不仅存在于一些行业、领域,在一些地域也会有所表现,比如一些地区条件相对艰苦、文化相对独特,当地少数党员干部觉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条件艰苦就可以降低标准放松要求”,这种错误认识成为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禁而未绝的重要原因。
思想上出现偏差,行为上就会失范。如果任由错误思想观念蔓延,就会助长人们搞不正之风的动机,同时也会增加对不正之风的容忍度,让歪风邪气有更高发生几率、更大生存空间。比如,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方面,如果片面强调所在行业领域的经济属性、市场属性,把自身混同于一般的经济实体,就会在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方面打折扣、搞变通;就会为了GDP或经营业绩“好看”,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搞弄虚作假、数据“注水”;就会弱化为民情怀,在服务群众、回报社会等工作中不扎实、不深入,给单位形象、行业形象造成损害。在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方面,如果片面追逐所在行业领域的“陈规陋习”,忽视纪律规矩,就会对标准把握不严,借公务接待、商务招待之名搞违规吃喝,甚至“不吃公款吃老板”,将违规吃喝费用转嫁给下属机构、关联企业等;就会违规配备使用公务用车,甚至长期借用、占用下属单位或相关企业的车辆;就会违规收送礼品礼金,搞庸俗的礼“上”往来。
透视“行业特殊论”的背后,我们会发现其中潜伏着本位主义,暗藏着特权思想,本质是党性缺失、精神缺“钙”导致的公私不分。这也折射出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状况在少数行业、领域、区域仍未彻底扭转,充分表明全面从严治党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纠“四风”、树新风只能深化、不能放松,澄清错误认识、涵养廉洁文化只能坚持、不能懈怠。
记者:为什么说“行业特殊论”站不住脚、立不起来?
任建明:所谓“行业特殊论”,与党的性质宗旨背道而驰,与人民期盼反向而行,与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格格不入,与推进高质量发展南辕北辙,是极其错误的。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改进作风,是面向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的,必须做到管全党、治全党,不留任何死角和空白。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旗帜鲜明讲政治的必然要求,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绝不能有特殊。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高度,围绕新时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深刻阐述了加强作风建设的重大意义、本质属性和核心要义,对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涉及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给予了科学回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不断以扎实举措巩固作风建设已经取得的成效、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是党员干部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体现。各级党组织必须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从政治上深刻把握作风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密切关注和分析研判党情党风新动向,保持常抓的韧劲、长抓的耐心,坚持经常抓、见常态,持久抓、见长效,坚持奔着问题去、对着根源治,既治标又治本,使党员干部远离歪风邪气。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捍卫“铁规矩”“硬杠杠”的实际行动,坚决执行纪律规矩绝不能有特殊。作风背后是纪律,“党纪面前党员人人平等”,“不允许有不受纪律约束的特殊党员存在”。中央八项规定,是新时代制定的第一部重要党内法规,也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一个“严”字,贯穿制定和落实全过程各方面。制定这一规定,指导思想就是从严要求,体现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既然作规定,就要朝严一点的标准去努力,就要来真格的”“规矩是起约束作用的,所以要紧一点”。制度生命在于执行,制定纪律就是要执行的。党员干部遵守纪律是无条件的,纪律“高压线”不会因领域特殊、行业有别、地区差异而放松要求,不会因位高权重而降低标准,也不会因为曾经作出贡献而“网开一面”。“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如果党员干部漠视纪律、忽视规矩,习惯于搞例外、搞特殊、搞特权,热衷于搞潜规则,这样搞下去没有不出事的!从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连续141个月公布的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月报数据来看,“铁规矩”的“铁牙齿”一如既往“锋利”,“硬杠杠”的“高压线”持之以恒“带电”,党员干部一旦不知敬畏,试图在纪律面前搞“特殊”,把自己当作“例外”,必然受到纪律的惩戒。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力保障,坚决推动高质量发展绝不能有特殊。“作风建设是为党的工作大局服务的,应该体现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作风的要求,使改进作风的过程成为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过程,成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过程”。当前,我们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上砥砺奋进,必然会遇到各种矛盾和风险挑战。风险越大、挑战越多、任务越重,越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以好的作风振奋精神、激发斗志、树立形象、赢得民心。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的核心竞争力要靠实干创新塑造,特别是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吃喝送礼不仅代替不了硬实力,还容易破坏内部的实干氛围,滋生拉关系走后门的不良风气,污染政治生态,这些都不利于长期发展。要坚决破除思想上的“毒瘤”,坚决纠治一些陈规陋习、不良风气,坚决杜绝所谓的“行业潜规则”,带头在行业、领域、区域树新风,带头营造公平竞争、良性发展的良好氛围,更好专注于提升核心竞争力。
记者:在破除“行业特殊论”错误认识、深入整治不正之风方面,需要进一步采取什么办法?
任建明:与错误认识作斗争,必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从思想入手,精准发力施治,破除误区盲区,紧盯重点问题,强化执纪执法,推动形成长效机制,驰而不息地纠正党员干部的错误观念,规范人们的行为。
要聚焦思想,动真碰硬、筑牢防线,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等法规文件,切实形成党纪国法是“一把尺子量到底”的正确观念,把纪法内化为日用而不觉的言行准则,以全面从严、一严到底的坚定执着解决思想“根子”问题。要聚焦特权,一以贯之、旗帜鲜明地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强化正面引导与反面警示,引导广大干部踏实干事、勤劳干事、廉洁干事。要聚焦问题,强化整改整治,坚持风腐同查同治,斩断由风及腐、由风变腐的链条,动真格、抓现行、抓典型、抓通报,形成强大震慑。要聚焦责任,扭住“关键少数”、以上率下,推动党委(党组)书记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亲自抓、亲自管,加强督导指导,层层压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形成齐抓共管合力。
与此同时,还要持续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传承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激发共产党员崇高理想追求,把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看成是极大的耻辱,坚决抵制被商品交换原则侵蚀的“潜规则”“陋习俗”,不断铲除滋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土壤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