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8年第11期

社论

坚决把“两个维护”落实到纪检监察工作中

重要论述摘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摘录

要闻速读

一组 

● 评论 ● 牢牢把握新时代巡视工作的“纲”和“魂”

理论纵横

在坚持和发展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学习体会

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 确保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正确方向

学有所悟

把握稳中求进方针 推进纪检监察工作

专题 加强监督检查 推进机构改革

为伟大改革提供纪律保障

● 述评 ●

用实际行动诠释“四个意识”

严明政治纪律,保障改革实施

督促深化改革主体责任落实

● 实践 ●

把“监督在”的信号传递到每个涉改部门

以强化监督推动机构改革任务落实

把机构改革专项监督做实

在机构改革监督中亮实招求实效

● 体悟 ●

在保障机构改革中推进“三转”深化

领会中央精神方能有效开展监督

视点辑览

理论创新需要三种勇气

把稳中求进上升为治国理政重要原则是重大战略考量

应理性看待针对我国的国际舆论

让企业家精神为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

新时代怎样讲好中国故事

特稿

积蓄能量再出发

燕阁观察

从中管干部处分通报变化看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特别关注 推进《规划》贯彻落实 提高巡视巡察质量

坚持《规划》引领 聚力深化发展

述评之一:稳中求进,整体推进巡视巡察

述评之二:强化整改监督要在日常上下功夫

地方实践:省区市贯彻落实巡视工作规划亮点集萃

实践探索

西安:“最多跑一次”改革触发作风“跑起来”

清风时评

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反腐尤需保持高压态势

警惕光“在线”不学习的形式主义

莫让调研沦为华而不实的“舞台剧”

理解基层干部不易,绝不等于宽宥违纪

纪法讲堂  “实证”监察法

● 解读 ●

监察工作要充分运用“四种形态”

必须聚焦是否“行使公权力”这个关键

● 实务 ●

依法依规用好留置措施

“内外兼顾”做好法法衔接

加强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与监察机关的协调合作

实践“四种形态”

编者按

驻人社部纪检组对受处理党员干部开展后续教育帮扶

湖北省加强受处分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工作

短评:让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成为教育挽救犯错干部的开始

广角

图片新闻

一线传真

地方简讯

关键词解

卫士风采

景行无私“打铁人”

悦读·书香

● 再读经典 ● 新时代,我们怎样学习理解《资本论》

文史经纬

● 古语今悟 ● “学砺其身”小议

● 走进博物馆 ● 宝蕴楼的前世今生

 
宝蕴楼的前世今生
徐婉玲 赵凯飞
首页
1

  从西华门进入紫禁城,映入眼帘的是一座西式洋楼,屋顶是高耸的四坡式,上覆鱼鳞状的牛舌瓦。这就是宝蕴楼。

  据《古物陈列所旅游指南》记载,宝蕴楼建成于民国四年(1915年),为古物陈列所收藏珍贵文物的库房,至今已有逾百年的历史。在宝蕴楼建成之前,这里曾是咸安宫的旧址,其主体建筑毁于清末的火灾,仅存咸安门一座。宝蕴楼,顾名思义,即“蕴藏珍宝之所”,单单听其华丽的名称,就令人浮想联翩。这里到底收藏过哪些稀世珍宝?又曾经历了怎样的世事沧桑?

  人文渊薮地:咸安宫官学

  咸安宫,最早为明代建筑,原名咸熙宫。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为咸安宫,曾是明朝后妃及太后居住之所。清康熙年间,康熙皇帝两次废黜太子允礽,禁锢于咸安宫内。雍正即位后,允礽移居宫外,咸安宫复又闲置。

  雍正六年,雍正皇帝下旨在闲置的咸安宫内设立官学,招收内务府三旗(正黄、镶黄、正白)子弟及景山官学中的优秀学生,委派翰林负责教习,并挑选乌拉人教习清语、弓马。从此,紫禁城的高墙深院之内出现了一所专门教育内务府三旗子弟及景山官学优秀子弟的官学,因学舍设在咸安宫,故命名为“咸安宫官学”。及至乾隆十六年,乾隆皇帝为给其母亲孝圣宪皇后做六十大寿,特下旨将咸安宫改建为寿安宫。原咸安宫官学则向南移至西华门内、武英殿西的尚衣监处。

  雍正、乾隆两朝许多名将重臣出自咸安宫官学,例如章佳·阿桂,雍正年间入咸安宫官学读书,后为补廪生,官至军机大臣兼大学士。再如,大名鼎鼎的乾隆亲信宠臣和珅,乾隆二十四年被选入咸安宫官学,接受儒学经典和满、汉、蒙古文字教育,后官至内阁大学士。

  然而,此种盛况并未长久维持,咸安宫精美的校舍日渐成为八旗子弟的养仕场所。平日里,他们骄奢浮逸,松懈懒怠,对于学习兴味索然。考试时,徇私舞弊,蒙混过关,为入仕途不择手段。及至1840年鸦片战争后,国势衰退,经济短绌,咸安宫官学的开办受到影响。同治十年,因雨水过多,咸安宫官学坍塌。光绪初年,为挽救咸安宫官学衰败局面,清廷拨款重点修建官学学舍,并委任工部尚书潘祖荫担任学校总裁。然而随着时局变化,受西方教育和国内局势的影响,传统学校制度逐渐转型。光绪二十二年,咸安宫官学迁出宫禁,改名为三旗小学堂。

  在数百年的清朝统治下,咸安宫从幽闭的冷宫转为人文渊薮之地,经历了清初皇权斗争的激烈残酷,也反映了清代皇族教育的繁盛衰败,最终在社会变革浪潮的席卷下退出了历史舞台。

  珍品庋藏所:宝蕴楼库房

  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筹设古物陈列所,并要求将当时奉天行宫及热河避暑山庄所藏文物运到北京保管展览。自1913年11月18日起,热河避暑山庄近12万件文物和奉天行宫11余万件文物分批运至北京。起初,热河、奉天两行宫的23万余件文物暂存于太和殿、文华殿、体仁阁等宫殿两侧的配殿或耳房之中。

  1914年,为更好地保存和展示文物,内务部商请外交部,于美国退还庚款内分拨20万元,建筑宝蕴楼库房。1914年3月1日,古物陈列所工程股呈文内务部,拟请将西华门内原咸安宫教习衙门房屋及咸安门交由古物陈列所,以作改建文物库房之用。6月2日,“咸安宫门并宝蕴楼东西配楼等工程”正式开工,及至1915年6月工程竣工。据记载,宝蕴楼库房工程主要包括咸安宫门一座、宝蕴楼一座、东西配楼二座,共计建造房屋53间,主要用于储藏古物和出版物;咸安门道前后6间,咸安门内东房1间,咸安门内西房1间,用于存储出版物;宝蕴楼正楼上下3层27间,宝蕴楼东楼上下3层9间,宝蕴楼西楼上下3层9间,用于存储古物。除南面咸安门的整体建筑保留了中国传统官式木结构建筑外,新建的宝蕴楼采用的是西洋建筑风格。整个宝蕴楼建筑为砖木结构的楼房,东、西、北三面新建筑与咸安门形成良好的封闭式院落布局,北面主楼建筑体量最大,外观也最为别致,东西配楼两楼相峙,左右对称。三座新楼均采用大块的城砖砌筑墙身,下部均设有半截露明的地下室,屋顶是高耸的四坡式屋顶,没有曲线及出檐,不铺设琉璃瓦,而改用绿灰两色的牛舌瓦。宝蕴楼库房工程竣工后,原来分散存放的古物陆续移入宝蕴楼,文华殿、太和殿以及昭德门、体仁阁各殿宇得以腾出,经修缮改建用作陈列展览之用。

  “九一八事变”后,平津震动,华北局势紧张。为保文物安全,1933年1月初,国民政府决定将古物陈列所文物与故宫博物院文物一同南运。当时,古物陈列所决定“择最精华物品先行迁移”,但其最精华物品多数陈列于武英殿中。虑及中外游客来所参观有赖于武英殿中之陈列品,古物陈列所决定将武英殿陈列之最精品和宝蕴楼库藏之最精品搭配提选,装箱南运。2月15日至5月16日,古物陈列所文物分批随同故宫文物南迁,第一批为200箱,第二批为840箱,第三批为1400箱,第四批为3000箱,共计4批5414箱,计11万余件,所有古物陈列所南迁文物存放于上海法租界天主堂街26号库房内。留在北平的古物种类有字画、图籍、金银器、漆器、插挂屏、如意、戏衣、瓷器、珐琅、扇子、经卷、珍物、玉器、木器、钟表、绸缎、铜佛像、洋瓷、铜珐琅等9万余件。

  抗战胜利后,古物陈列所归并故宫博物院,其原有职员除少数离职外,其余均得以留用。在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中,皇家禁御渐次开放,皇室收藏逐步公开,宝蕴楼见证了清宫藏品的聚合离散,也记录了古物陈列所的肇建归并。

  历史展示场:院史陈列馆

  1949年2月,北平和平解放,故宫博物院隶属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1950年5月17日,经文化部批准,国立革命博物馆筹备处(后更名为“中央革命博物馆筹备处”)暂借故宫博物院宝蕴楼及其周边房屋办公。故宫博物院组织“宝蕴楼及画馆修建工程”,并于10月12日交付中央革命博物馆筹备处验收使用。1958年,革命博物馆搬迁天安门新址后,宝蕴楼却由于种种原因,成为外单位的办公处所或物品仓库,其管理关系也一再更迭。

  自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期,故宫博物院多次提出收回宝蕴楼,但因各种原因一直悬而未决。2001年11月,时任副总理李岚清视察故宫,提出“完整保护、整体维修”的指示。随后,故宫博物院组织编制《故宫保护总体规划大纲》,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准,宝蕴楼作为抢救保护项目列入武英殿修缮试点工程。当时,宝蕴楼及午门等库房存放着国家文物局所管辖的40余万件文物,因文物搬迁工作十分困难,宝蕴楼修缮一再迁延。及至2010年底,宝蕴楼内所存文物才全部迁出。

  自2011年起,故宫博物院筹备宝蕴楼库房的交接与修缮。2013年12月,宝蕴楼修缮保护工程正式开工。2015年5月,宝蕴楼修缮工程竣工。10月,“故宫博物院早期院史展”在宝蕴楼北主楼向公众开放,客观全面地展现了故宫博物院早期的发展历史和巨大成就及其在中国社会转型中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

  2017年11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陪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和夫人梅拉尼娅参观故宫博物院。两国元首夫妇在故宫宝蕴楼茶叙,共同参观故宫前三殿,观看文物修复技艺展示和珍品文物展,并欣赏京剧表演。同年12月2日,宝蕴楼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宝蕴楼是一座具有时代气息的博物馆建筑。它的营建与使用,记录了近代中国博物馆的发展与演变,也影响了中国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延续。它的修缮与开放,记录了博物馆空间的创新与转变,也见证了中美两国的交流与合作。

  作者:徐婉玲,故宫博物院副研究馆员,故宫研究院文物南迁研究所副所长;赵凯飞,故宫博物院馆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