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5年第12期

社论

治理基层腐败要一抓到底

要闻

中共中央举行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

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

专题  基层反腐加码 更加提振民心

推动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到基层

中央督办加力基层反腐

传递高压,哪些招管用?

不仅仅是切身利益得到维护

透视群众身边的腐败现象

山西上下发力坚决惩治群众身边腐败

山东密集通报狠拍“苍蝇”

河南正风惩腐维护群众切身利益

基层正风反腐务必持之以恒

特别关注  紧盯端午节点狠纠“四风”

让廉洁过节成为习惯

“黄金粽”遇冷 “平价粽”受捧

一键直通,让监督快速便捷

反“四风”再添利器

深度解读

为什么要强调唤醒党章党规意识

通报之变彰显党纪威力

纪律建设·把纪律和规矩挺在法律前面

强化监督执纪问责 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

“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金句20条

从问题通报看纠正“四风”如何冲着纪律去

秦皇岛:利用社会监督紧盯“小枝小节”

松江:强化信访监督抓纪律纠小错

时评

“三严三实”重在“实”

“能而贪”或“廉而庸”都不是好干部

法纪之外无孝道

抗不了干扰,谈何担当

锐评

一组

论坛

如何看待“圈子”与“圈子文化”

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理应监督

干部被“黑”谁之过

三转

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就是深化“三转”的方向

“小发票”折射出工作方式大转变

惠州:把力量向纪律审查工作倾斜

南康:监督转思路 职责回本位

释疑答问

怎样认定单位设立“小金库”违纪行为

公务员开微店是否构成违纪?

巡视

巡诊国企 助推改革

环球

总理涉贪辞职 韩国腐败难除

清风文萃

权力的滋味

不让老实人吃亏

开卷有益

文化传承

七律·包公祠

八德是修身之本

学庄子“做减法”

“纪”“律”:治理与约束

历史回放

一大党纲:排除干扰坚持纪律建党

李大钊:面对拷问“概不知之”

李大钊:面对拷问“概不知之”
首页
1

  1927年4月6日,李大钊等60余人在苏联大使馆被奉系军阀逮捕。作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和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作为“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建党主要人物之一,李大钊被捕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各界的营救行动。

  被捕的当天下午,李大钊就被讯问。在狱中,李大钊并不是倔强的硬碰硬,而是采取迂回的斗争方式。他几乎回答了审讯中提出的所有问题,却从未透露党的任何有效信息,反而还宣传了党的主义。

  对于提问中有关国民党方面的问题,李大钊如实讲出国民党市党部在全国设立的情况,但是当时奉系、直系军阀控制的地区局限于北方,即使张作霖知道了国民党在南方设立党部及其大体组织情况,也是无可奈何;对于张作霖等控制区域内国民党的有关问题,李大钊则以简短的“说不清”来应对。而他所提到的国民党要员均已离京南下,奉系、直系军阀也是鞭长莫及。

  对于共产党方面的信息,李大钊在“供词”中只字未提。从当时的报道看,李大钊是共产党的领袖几乎人所共知。他坦然承认自己反对现政府、拥护农工利益的政治立场,但是对于中共北方区委计划“联俄反奉”、集中哥老会等具体任务予以坚决否认;他介绍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性质、任务,却否认与团组织接头,否认了解团组织的具体情况。

  正因为李大钊在狱中自述和在法庭应答的所谓“供词”,没有涉及共产党地下活动的任何机密,也没有一句有损党的荣誉、有损革命利益的话,那些负责审判的人只能承认:李无确供。当时的报纸也报道,李大钊在受审时“精神甚为焕发,态度极为镇静,自承为马克思学说之崇信者,故加入共产党,对于其他之一切行为则谓概不知之,关防甚严”。

  1927年4月28日,由安国军总司令部等组成的特别法庭进行“军法会审”李大钊案件,决定对李大钊等判决绞刑,立即执行。随后李大钊等20人被秘密押到北京西郊民巷京师看守所刑场施以绞刑。面对绞刑架,李大钊正气凛然,第一个从容就义,时年尚未满38岁。

  从被捕到牺牲,李大钊在警察厅度过了22天。在人生中的最后时光,他以充满政治智慧的斗争,书写了严守党纪的光辉典范,为人生画上光辉的句点。(作者: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心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