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论
要闻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
特别关注 紧盯端午节点狠纠“四风”
深度解读
纪律建设·把纪律和规矩挺在法律前面
时评
锐评
论坛
三转
释疑答问
巡视
环球
清风文萃
文化传承
历史回放
社论
要闻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
特别关注 紧盯端午节点狠纠“四风”
深度解读
纪律建设·把纪律和规矩挺在法律前面
时评
锐评
论坛
三转
释疑答问
巡视
环球
清风文萃
文化传承
历史回放
但凡有领导干部被查,议论纷纷总是少不了。“要能干贪官还是要清廉庸官”的问题,也就翻来覆去被提起。
公仆为民,非廉不足以赢得民心,非能不足以纾解民困。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选人用人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无论“能干的贪官”,还是“清廉的庸官”,都终将被严明的纪律和科学的选任制度所清除和淘汰。因此,“要能干贪官还是要清廉庸官”根本是个伪命题,不可能得出任何选择性结论。
需要正视的是,出现这种论调有其现实因素,反映了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部分领导干部尸位素餐、混时度日,在其位不谋其事,贻误改革与发展。而群众渴望加快民生改善、提升城市形象、实现地区更好发展等要求十分迫切。因此,“能干”且善于伪装的贪官很可能蒙蔽群众的眼睛,获得一些支持和好评。
被称为“能吏”者,必须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然纵观历史,“贪腐能吏”不在少数。明朝严嵩、清朝和等人,均不乏才干,然而其贪腐程度也令人咋舌。除个人不得善终之外,还导致朝廷弄权成风、贪腐横行、国势衰落,成为由盛转衰的主要推手。殷鉴不远,有才无德者居于上位,或可一时政绩斐然,但终究贻害无穷。
十八大以来落马的刘志军、蒋洁敏、仇和等人,多曾在一地一域独当一面并成绩不俗,也曾被贴上锐意改革、雷厉风行的“能吏”标签,但却殊途同归,纷纷踏进“能吏更能贪”的怪圈。究其本质,“能吏”倒台,并非因其“能”,而是毁于“欲”,祸起“枉法”而非“改革”。他们以公权之利行中饱私囊之实,打着改革旗号,大肆践踏法治尊严,功远不能抵过。再如,更加位高权重的周永康、徐才厚、令计划等,不但个人腐化堕落,而且带坏了大批干部,荼毒政治生态,其影响之恶劣,难以估量。这样的领导干部,即便再“能”,不惩不足以平民愤,不惩不足以正党风,不惩不足以兴伟业。
一手严惩腐败分子,一手力戒庸政懒政,对于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同样重要。中央反复强调,既要惩治乱作为,也坚决反对不作为。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干部用起来”,“引导大家争当改革促进派”,激励干部敢于担当、勇挑重担。讲话指明的用人导向就是要为那些真正既能又廉的干部敞开大门、搭建舞台。
持续高压反腐,重用改革促进派,正是破与立的有机结合,是对“能吏贪腐”历史现象的有效破解,也为“要能干贪官还是要清廉庸官”这个伪命题的众说纷纭画上了句号。忠诚、干净、担当,应当成为所有党员干部的自我要求和努力方向,也理应成为社会各界衡量好干部的高度共识。 (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