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5年第12期

社论

治理基层腐败要一抓到底

要闻

中共中央举行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

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

专题  基层反腐加码 更加提振民心

推动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到基层

中央督办加力基层反腐

传递高压,哪些招管用?

不仅仅是切身利益得到维护

透视群众身边的腐败现象

山西上下发力坚决惩治群众身边腐败

山东密集通报狠拍“苍蝇”

河南正风惩腐维护群众切身利益

基层正风反腐务必持之以恒

特别关注  紧盯端午节点狠纠“四风”

让廉洁过节成为习惯

“黄金粽”遇冷 “平价粽”受捧

一键直通,让监督快速便捷

反“四风”再添利器

深度解读

为什么要强调唤醒党章党规意识

通报之变彰显党纪威力

纪律建设·把纪律和规矩挺在法律前面

强化监督执纪问责 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

“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金句20条

从问题通报看纠正“四风”如何冲着纪律去

秦皇岛:利用社会监督紧盯“小枝小节”

松江:强化信访监督抓纪律纠小错

时评

“三严三实”重在“实”

“能而贪”或“廉而庸”都不是好干部

法纪之外无孝道

抗不了干扰,谈何担当

锐评

一组

论坛

如何看待“圈子”与“圈子文化”

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理应监督

干部被“黑”谁之过

三转

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就是深化“三转”的方向

“小发票”折射出工作方式大转变

惠州:把力量向纪律审查工作倾斜

南康:监督转思路 职责回本位

释疑答问

怎样认定单位设立“小金库”违纪行为

公务员开微店是否构成违纪?

巡视

巡诊国企 助推改革

环球

总理涉贪辞职 韩国腐败难除

清风文萃

权力的滋味

不让老实人吃亏

开卷有益

文化传承

七律·包公祠

八德是修身之本

学庄子“做减法”

“纪”“律”:治理与约束

历史回放

一大党纲:排除干扰坚持纪律建党

李大钊:面对拷问“概不知之”

不让老实人吃亏
首页
1

  爬完长城,准备乘车回城,公交站台前排起了几百米的长龙。人群缓缓向前蠕动,依次上车,没有出现一拥而上的乱象。当然,也有个别不老实的企图插队,马上就被管理人员给轰了回去,只好乖乖地排到队尾。几百人的队伍,因此秩序井然。

  看到这一幕,不禁想起自己两年前去探亲,回来时在机场买票,售票大厅人并不多,但却挤作一团。已快到登机时间,可我还没买票,心里很着急,但还是老老实实排在队尾。好不容易轮到我了,一个小伙子从旁边插队进来先买了,我立马跟他吵了起来,售票员连忙劝说,我生气地问售票员:“为什么要先卖给插队的?”她说:“没注意。”那一刻,我忽然明白大家为什么不好好排队,正是售票员的不负责或不作为,才让不守规则者有空子可钻,以致让老实人吃亏。

  两件事一对比就能发现,一个规则要被认可,管理者的维护必不可少。管理者瞪大眼睛、拉长耳朵,对那些违反规则的人“露头就打”,不让他们捡到“好果子”吃,保证循规蹈矩者的利益,这个规则才能得到大家自觉遵守。“规则的生命在于执行”,而例外则是捅向规则的尖刀,让规则失去效力。

  今天,我们正在建设法治国家。在我看来,“法治”的生命线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因为追求公平正义是人的天性。只有人人适用、没有例外、没有特权的法律,才会得到人们的真心拥护、真诚信仰。相应的,对执法者的要求,就是做到公正平等地执法。

  能公正则反侧自消,不平等则宽严皆误。诸葛亮依法治蜀,彪炳史册。《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评价:“(诸葛亮)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当时,诸葛亮依法处理了很多人,包括李严、廖立等蜀国重臣,也包括马谡这样的亲近心腹。因为他处理得公平公正,不避权贵、不徇私情,这些人至死都无怨言。这就是公正平等执法的魅力。诸葛亮死后,后主刘禅任用亲近、罔顾法纪,蜀国人心动荡,国力迅速衰落。

  当前,我们的反腐败斗争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明显的成效,跟执纪执法机关恪守公正严明的原则有关。既拍“苍蝇”又打“老虎”,既审查在任领导也追究退休干部,既严惩国内贪官也不纵容海外逃犯,既巡视党政机关也覆盖企事业单位,可谓横向到底、纵向到边,不设禁区、不留死角。如此一律地执纪执法,让遵纪守法者称快,让违法乱纪者胆寒,党纪国法的权威就会大大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不让老实人吃亏。什么是老实人?老实人就是循规蹈矩、安守本分的人。什么时候老实人不吃亏?只有当管理者积极守护规则、严格执行规则,用规则的笼子关住投机取巧、偷奸耍滑的人,关住有钱有势、肆无忌惮的人时,老实人才能不吃亏。说到底,不让老实人吃亏,还是要靠“法治中国”的建设。(杨小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