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5年第12期

社论

治理基层腐败要一抓到底

要闻

中共中央举行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

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

专题  基层反腐加码 更加提振民心

推动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到基层

中央督办加力基层反腐

传递高压,哪些招管用?

不仅仅是切身利益得到维护

透视群众身边的腐败现象

山西上下发力坚决惩治群众身边腐败

山东密集通报狠拍“苍蝇”

河南正风惩腐维护群众切身利益

基层正风反腐务必持之以恒

特别关注  紧盯端午节点狠纠“四风”

让廉洁过节成为习惯

“黄金粽”遇冷 “平价粽”受捧

一键直通,让监督快速便捷

反“四风”再添利器

深度解读

为什么要强调唤醒党章党规意识

通报之变彰显党纪威力

纪律建设·把纪律和规矩挺在法律前面

强化监督执纪问责 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

“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金句20条

从问题通报看纠正“四风”如何冲着纪律去

秦皇岛:利用社会监督紧盯“小枝小节”

松江:强化信访监督抓纪律纠小错

时评

“三严三实”重在“实”

“能而贪”或“廉而庸”都不是好干部

法纪之外无孝道

抗不了干扰,谈何担当

锐评

一组

论坛

如何看待“圈子”与“圈子文化”

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理应监督

干部被“黑”谁之过

三转

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就是深化“三转”的方向

“小发票”折射出工作方式大转变

惠州:把力量向纪律审查工作倾斜

南康:监督转思路 职责回本位

释疑答问

怎样认定单位设立“小金库”违纪行为

公务员开微店是否构成违纪?

巡视

巡诊国企 助推改革

环球

总理涉贪辞职 韩国腐败难除

清风文萃

权力的滋味

不让老实人吃亏

开卷有益

文化传承

七律·包公祠

八德是修身之本

学庄子“做减法”

“纪”“律”:治理与约束

历史回放

一大党纲:排除干扰坚持纪律建党

李大钊:面对拷问“概不知之”

八德是修身之本
首页
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为仁由己”,讲的是“做人”的道理, 也主张“约之以礼”,讲“如何做人”的工夫,两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关于“如何做人”,先哲留下许多至理名言,如曾子讲“吾日三省吾身”,首倡“慎独”;庄子主张“内圣外王”,“内圣”是修身养德,要求人做一个有德性的人,“外王”是齐家、治国、平天下。庄子的这一主张与《大学》讲的“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道理相同,即“修齐治平”的前提和基础是“修身”。后儒把“慎独”和“修身”综合起来,凝练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个德目,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八德犹如八面镜子,自我对照一下,可以找到差距在哪里。把差距克服掉,就叫做修身或正己。从这个意义上说,八德为修身之本。

  八德的由来可以从管仲提出“礼义廉耻”之“四维”说起,到孔孟时期形成以“仁”为最高的道德境界,至汉代思想家董仲舒在孔孟道德观念基础上,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三纲原理和“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再到宋代恢复管仲提出的“四维”,去掉“仁”,增加“孝”与“悌”,上述八个德目得以确立。八德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信守,已渗入我们的骨髓中,堪称中华文化的基因。如果有谁胆敢挑战八德,他肯定是千夫所指的败类!八德的内涵由家及国,讲究在家尽孝,在国尽忠,把家国情怀与经邦济世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伦理规范体系。这一体系大体上包含四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家庭伦理规范。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如何做人”的起点。修身首先得从恪守家庭伦理规范做起。家庭伦理规范包含纵横两个方面。从纵的维度说,要讲究孝德。一个人来到世上,首先接触到的就是自己的父母,他的伦理训练,从这一刻就开始了。“百善孝为先”,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试想:如果一个人连善待父母都做不到,怎么可能善待他人?怎么可能成为有德君子?从横的维度说,要讲究悌德。人懂事以后,接触最多的平辈人,莫过于兄弟姐妹。通过悌德的训练,学会同平辈人交往,迈出人生成长的第二步。

  舜可以说是践行孝德与悌德的楷模。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和继母,还有同父异母的弟弟象,对他皆抱有敌意,多次想害死他。在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他们竟在下面纵火,幸亏舜机灵,手持两个斗笠从仓顶跳下,才得以脱离火海。当舜身处井底掘井时,瞽叟与象竟然合力往井里填土,想致舜于死地。舜从井底掘出一条地道,侥幸得以逃脱。尽管遭到他们屡屡陷害,可是舜却以德报怨,仍对父母恭行孝德,对弟弟恭行悌德。守孝悌既是家庭伦理规范,也是官德规范。一个连孝悌这种家规都不肯信守的人,怎么能做到信守官德,接受党纪国法的约束?

  第二个层次是社会伦理规范。它也包含纵横两个方面。从纵的维度说,要讲究忠德。忠德是孝德的延伸,叫做“移孝作忠”。对于上级或群体,要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尽自己应尽的义务。忠德的实质,就是责任担当。从横的维度说,要讲究信德。信德是悌德的延伸,“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你对朋友讲信用,才会赢得朋友对你的信任。由于旧小说和旧戏剧的渲染,让人觉得,忠就是对君主愚忠,这完全是误导。忠的根本之义,在于忠于民族群体。从历史上看,真正的忠臣,不是李莲英式的奴才,而是岳飞那样的民族英雄。在当今时代,忠德的内涵,是忠于职守、忠于组织、忠于国家、忠于民族;信德的内涵,是诚实守信、甘于奉献。

  第三个层次讲的是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中国自古就是礼义之邦,崇礼重义这一道德传统为“如何做人”规定了路线途径。“礼”属于具体的条文、制度,是应当遵守的规矩,“不学礼无以立”。相传在3000多年前的殷周之际,周公制礼作乐,就提出了礼治的纲领。此后,管仲提出“礼不逾节”,意思是人们的行为和言论,不超过应守的规范和准则。孔子把礼同仁联系在一起,他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荀子则把“礼”看作是节制人欲的最好方法。战国末和汉初的儒家对“礼”作了系统论述,主张用礼来调节人的情欲,使之合乎儒家的道德规范。“义”有道义、正义、正路之意。孟子说:“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他认为义与仁紧密相连,仁是义的内隐,义则是仁的外显。孟子还提出,在“生”与“义”不可兼得的情况下,要“舍生而取义”。礼义文明被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尊崇与传承,成为儒家文化的核心。从今天的角度看,可以说党规党纪就是共产党人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是必须遵守的礼义之道。党员干部只有自觉地接受“礼”的约束,才能做到礼不逾节,只有时时处处遵循“义”之正路,才能做到大义凛然。

  第四个层次讲的是道德底线之所在。“廉”是官德的底线,是对为官者的起码要求。东汉名臣杨震的属下王密在私下里送给他十斤黄金,他坚决拒收。王密说:“没有人会知道,您就收下吧!”他的答复是:“怎么会呢?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真正的“廉”是发自真心的,而不是装样子作秀,更不是台上一套、台下一套。“耻”是民德的底线,是对做人的起码要求。按照性善论,但凡是人,必有善性;完全丧失善性,就配不上人字。明代哲学家、政治家王阳明捉住一个小偷,小偷说我就一点善性也没有。王阳明叫他把衣服脱掉,最后只剩下一个裤衩,小偷说什么也不肯再脱。这时,王阳明对小偷说:“看来‘羞恶之心,人皆有之’,这话一点也不假。你不是没有良知,而是昧着良知做贼!”现在人们痛斥贪腐分子“不知羞耻二字”,痛斥他们是“衣冠禽兽”,理由就是判定他们越出了道德底线,为人类所不齿!

  以上四个层次相互关联,共同培育健全人格。八德虽然是先哲先贤们讲“如何做人”的工夫,但对于共产党人来说,也有启迪意义。如果一个共产党员,连人性都不讲,他怎么可能讲党性呢?所以说,党员干部更应发扬崇德重礼的优良传统,成为恪守八德的楷模。(宋志明)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