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15年第12期

社论

治理基层腐败要一抓到底

要闻

中共中央举行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

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

专题  基层反腐加码 更加提振民心

推动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到基层

中央督办加力基层反腐

传递高压,哪些招管用?

不仅仅是切身利益得到维护

透视群众身边的腐败现象

山西上下发力坚决惩治群众身边腐败

山东密集通报狠拍“苍蝇”

河南正风惩腐维护群众切身利益

基层正风反腐务必持之以恒

特别关注  紧盯端午节点狠纠“四风”

让廉洁过节成为习惯

“黄金粽”遇冷 “平价粽”受捧

一键直通,让监督快速便捷

反“四风”再添利器

深度解读

为什么要强调唤醒党章党规意识

通报之变彰显党纪威力

纪律建设·把纪律和规矩挺在法律前面

强化监督执纪问责 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

“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金句20条

从问题通报看纠正“四风”如何冲着纪律去

秦皇岛:利用社会监督紧盯“小枝小节”

松江:强化信访监督抓纪律纠小错

时评

“三严三实”重在“实”

“能而贪”或“廉而庸”都不是好干部

法纪之外无孝道

抗不了干扰,谈何担当

锐评

一组

论坛

如何看待“圈子”与“圈子文化”

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理应监督

干部被“黑”谁之过

三转

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就是深化“三转”的方向

“小发票”折射出工作方式大转变

惠州:把力量向纪律审查工作倾斜

南康:监督转思路 职责回本位

释疑答问

怎样认定单位设立“小金库”违纪行为

公务员开微店是否构成违纪?

巡视

巡诊国企 助推改革

环球

总理涉贪辞职 韩国腐败难除

清风文萃

权力的滋味

不让老实人吃亏

开卷有益

文化传承

七律·包公祠

八德是修身之本

学庄子“做减法”

“纪”“律”:治理与约束

历史回放

一大党纲:排除干扰坚持纪律建党

李大钊:面对拷问“概不知之”

推动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到基层
——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述评
首页
1

  基层虽低,事关执政之基——

  必须把党风廉政建设深入落实到基层

  “80%的党员干部工作在基层,80%的群众诉求集中在基层,80%的违纪违法案件发生在基层。”这是四川省纪委通过调查得出的数据。

  放眼全国,各地情况和四川大同小异。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全局中,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如果抓不好、抓不牢,彻底扭转依然严峻复杂的反腐败形势,取得反腐败斗争决战决胜就会成为一句空话。任其发展下去,会让干部群众逐渐失去信心,我们党之前在正风反腐上所做的艰苦努力、取得的成果甚至也会尽付东流。这不是危言耸听。

  道理并不深奥。然而,从当前实际工作情况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存在“上热下冷”的问题。在有的地方,“上面九级风浪,下面纹丝不动”。中央纪委五次全会报告指出,“对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基层办法不多,打击震慑力度不够”。中央巡视组巡视地方时则发现,广西基层干部“苍蝇式腐败”问题日益凸显,北京、上海有的基层干部“小官巨贪”,浙江一些地方农村侵害群众利益现象突出……基层权力腐败成为普遍问题。

  认识决定行动。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落实不到位,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尤其不能忽视。有些地方党员领导干部漠视群众疾苦,群众观念淡薄。有些则认为,基层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属于疥癣之疾,危害不大,因此重视不够,抓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力度也就上不去。也有的认识到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但政绩观有问题,眼里只有大案要案,愿意打“老虎”,自觉不自觉忽视了群众身边的“小”腐败。

  这种状况,必须得到有效扭转。“推动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到基层”,中央对此有着明确要求。

  各级各地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群众观念,树立正确政绩观,切实加大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工作力度。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工作,就是坚持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查办基层干部在土地征收流转、“三资”管理、惠农补贴、扶贫救济、低保资金管理使用等方面的违纪违法问题,坚决查处顶风违纪的行为,彻底消除一些基层干部的侥幸心理和观望心态,让基层干部敬畏知止,使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有效维护。

  在保持高压“打虎”态势的同时,盯紧基层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一上一下,点面结合,这是全面从严治党、整体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应有之义。

  责任到位,工作才能落实——

  地方和基层党委、纪委一定要把责任扛起来

  深入开展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有效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必须抓住关键,牵住牛鼻子。

  这个关键、牛鼻子,就是落实地方和基层党委、纪委的主体责任、监督责任。

  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仅靠党中央和中央纪委抓,哪里抓得过来?只有强化地方各级党委、纪委的责任,压力层层传导,责任层层落实,工作层层展开,上下齐抓共管,才能有效遏制基层不正之风和腐败滋生蔓延的势头。

  从目前情况看,随着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的深入,地方党委、纪委抓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意识有了明显增强。但不容否认的是,责任落实存在“逐层递减”的问题,尤其是到基层,衰减得更为厉害。

  前不久,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调研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问题时毫不讳言地指出,全省有1/5的乡镇在两年多时间里一个案件也没查。他认为:“各级党委、纪委还没有完全把压力和责任传导和延伸到基层特别是乡镇这个末端,还没有打通‘最后一公里’。”

  各地的情况同山西相类似,只是程度不同。“两个责任”落实不到位、管党治党不力,这是党风廉政建设在基层难以深入的最为直接的原因。

  4月23日和5月26日,中央纪委监察部连续就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召开工作会议,不仅是提工作要求,更重要的目的是传递压力,敦促地方和基层党委、纪委切实担起该负的责任。会议明确提出,对基层党委、纪委落实“两个责任”不力,管辖地区群众身边“四风”和腐败问题突出,或者有案不查、袒护包庇的,要严肃追责。

  有足够的压力,才有足够的动力。从中央到省,从省到市,从市到县到乡,压力和责任正逐渐传导、延伸到最基层。据不完全统计,5月、6月两个月,全国各地已通报所查处的基层腐败典型案例265起,加大对群众身边腐败问题查处力度的态势渐趋形成。

  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点多、面广、量大,形式多样,而且繁殖能力强,解决起来并不容易。地方和基层党委、纪委要落实好责任,既需有坚决的态度,也需有科学的方法、有效的措施。这个方法和措施,就是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

  基层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违纪行为占大多数。用好纪律和规矩这把尺子,一把尺子量到底,才能管住大多数基层干部。这就需要在加大查处力度、形成有力震慑的同时,加强日常执纪监督,抓早抓小抓苗头,把多咬耳朵、常扯袖子、勤打招呼机制化、常态化。要管住管好干部的“小毛病”、“小事”、“小节”,即便是村干部浇地用电不花钱、办理低保收点人情等比较轻微的违纪违规问题,也要纳入管理和监督的视野,让纪律和规矩意识在基层干部心中高高矗立起来,这是解决基层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治本之策。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期,我有所为。随着基层正风反腐力度的不断加大,随着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进一步落实,人民群众必将看到、体会到、享受到越来越多的成果。(本刊记者 师长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