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肩负起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使命。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探索道路、奔向梦想。1921-2021,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紧紧依靠人民,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栉风沐雨、劈波斩浪、接续奋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光辉胜利,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初春——习近平总书记重访梁家河》 油画 中国美术馆藏 张义波 绘
重振山河谁担当
历史和人民选择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
“愁惨之气,充满国中。”在1910年的第11期《国风报》上,一向以温和著称的维新人物梁启超大声疾呼。这是当时进步知识分子集中表达着对悲惨落后的社会现状和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达于极点的愤怒。
近代以来,特别是中日甲午战争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失败,《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相继签订,使中华民族蒙受刻骨铭心的耻辱,也使得鸦片战争后一直存在的严重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陡然升级。
中国会不会亡,成为压在人们心头最沉重的问题,再没有任何问题能够与之相比。人们叩问苍天:中国的出路在哪里?
中国的出路在哪里?这个历史命题,其实从1840年后就开始了。在帝国主义瓜分豆剖的隆隆炮声中,在殖民者称我们为“劣等民族”的讥笑声中,在大众对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愤怒呐喊声中,逐渐觉醒的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是时代赋予一个民族的历史使命。
这个历史命题,何其艰难;这个历史使命,又何其沉重!仁人志士勇敢地进行了一次又一次挽救国家危亡的努力,从虎门销烟,到太平天国运动,再到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这些尝试让国人一度看到了希望,然而最终却都难以摆脱失败的结局;各种主义和思潮都进行过尝试,资本主义道路没有走通,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等也“你方唱罢我登场”,但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历史和人民,依然在焦急地等待,依然在进行着比较和选择。
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展厅里,陈设着一台黑色的老式“CORONA”牌打字机,它曾先后为孙中山和李大钊两位伟人服务,牵系着他们救国救民的夙愿和革命事业。两位伟人所代表的两个主义,也在一个小小物件中关联。这样的历史巧合,却是那个觉醒年代的生动写照。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推动了辛亥革命,将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朝推翻。但是,领导这次革命的资产阶级十分软弱,并没有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决心和勇气,轰轰烈烈的一场革命,只是赶走了皇帝,挂起了一块中华民国的招牌。“人们的痛苦和失望,真是达于极点”,这是吴玉章老人在回忆录里写到的。
等待中的历史,终于迎来了真正的转机。十月革命的胜利,让苦苦寻觅的探索者从中看到了新的希望。以五四运动为起点,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在中国以狂飙突进的方式广泛传播,形成气势磅礴的思想洪流,并很快催生了国内最早的一批信仰者。李大钊热烈讴歌十月革命,坚信将来的世界“必是赤旗的世界”。毛泽东极力推崇俄国“激烈方法的共产主义”,明确表示“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有了马克思主义及其信仰者,有了五四运动所促进的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共产党以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把完成历史使命的重任牢牢扛在了自己的肩上。
担当历史使命,这不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自我标榜。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所信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是“伟大的认识工具”,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中,“阶级斗争”“无产者”“社会主义”这些概念,深刻地切中了当时中国的脉搏;为人类解放而奋斗的理想,更与中国人民沉沦日久渴望复兴的精神诉求相通。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
中国共产党之于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首先在于马克思主义之于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意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共产党为解决中华民族历史课题寻找到正确的方向。1922年6月15日,中共中央就发表《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正确分析之前“民主政治未能成功”的原因,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使得在黑暗中摸索的中国人对当时的国情有了基本的了解,有了明确的共同奋斗的目标。其后历经艰辛探索,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再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我们党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迎来一个又一个胜利。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担起历史使命,既有先进而科学的思想为指导,也有先进而广泛的阶级力量作为基础。党的二大通过的《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初步提出先锋队思想,规定中国共产党应当是“为无产阶级做革命运动的急先锋”。党的七大通过的党章中这样表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的有组织的部队”。党的十六大以来,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使工人阶级这个先进阶级成为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并联合起农民阶级这个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方才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也决定了党的组织的先进性,我们党不仅凝聚着工人阶级中的先进分子,而且汇聚着全体人民中的先进分子,由此而成为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先锋、民族脊梁。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担起历史使命,也因为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党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正因为没有自己的私利,一心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一心为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从而赢得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最后一口粮,做的是军粮;最后一块布,做的是军装;最后一个儿子啊,送到了部队上”,这首当年的歌谣,连同如林的担架、如流的推车,一起见证了亿万人民是如何一心跟着共产党。风雨百年、奋斗百年,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用百年的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砥砺前行践行初心使命,赢得广大人民的支持与拥护,这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以及长期执政至关重要的人民根基和人民力量。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担起历史使命,还因为这是一个把共产主义作为远大理想的政党,并且为了信仰和理想敢于牺牲的政党。“革命理想高于天”。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这份远大理想、坚定信念和崇高追求。从上海到井冈山,从瑞金到遵义,从延安到西柏坡,血雨腥风、硝烟弥漫,几多艰辛、牺牲撼天。据不完全统计,近代以来全国有名可考并登记在册的烈士就达196万多人。在世界政党史上很难找到,甚至也找不到哪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为了守护自己的理想信念付出如此巨大而惨烈的牺牲……
历史和人民是严格的,只选择最为先进、最有力量、最能担当的政党承担使命。历史和人民是公正的,其作出的结论是: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中国共产党。
踏平坎坷成大道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样达到这个目的的政党
历史的命题,仅靠一腔热血是无法解答的。历史的使命,必须沿着正确的道路才能完成。
道路决定方向,方向决定命运。也许,没有谁能比中华民族、中国人民能更深切地感受到一条正确道路的伟力。
中国革命应该走什么路,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过程中必须面对和回答的重大问题。我们党在最初虽然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正确革命纲领,但真正探索出一条通往革命胜利的道路,却是历经坎坷曲折。
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我们党是经过了血与火的实践过程的。建党之初,处于幼年的中国共产党尚缺乏应对复杂环境的政治经验,在遭受国民党反动派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才转向“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正确路线;后来又有党的领导人认为,中国的革命要想取得胜利、建设红色政权,就必须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走攻打大城市的道路。这导致在那段时间里,中国革命走了极大的弯路,中国共产党也遭遇了极大的挫折。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并没有停止,而是在黑暗中高举革命旗帜,开始探索新的革命道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成功地实现了工作重心由城市向农村的转移,逐步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独特革命道路。沿着这条正确道路,我们党历经武装起义、万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诸多磨难与挑战,历经28年的浴血奋战,最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完成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扫清了最大障碍。挽救民族于危难之中的命题不是中国共产党所发起的,却是由中国共产党来终结的。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历史,并不给使命承担者以松懈的时间。
开始在全国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因为接手的是个一穷二白的“烂摊子”,面临着经济上能否站住脚的生死考验,美国国务院发表的白皮书就曾这样预言,“中国人口太多,中国历代的统治者都是因为解决不了这么多人的吃饭问题而垮台……共产党最终也将如此。” 然而,义无反顾扛起新的历史担当的中国共产党人,发出了“更要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的誓言,自力更生铺就一条社会主义建设之路。从1949年到1952年仅用3年,全国粮食、棉花、钢铁、原油、水泥、电力、原煤等产量就超过新中国成立前的历史最高水平;1956年,中国历史又迎来一个关键节点——经过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来。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
历史,总在曲折中前进。“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发展脚步一度滞缓的中国,又面临着向何处去的问题,是继续沿着老路走下去,还是另外开辟出一条新路来?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共产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作出了正确选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将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党的十二大总结在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实践中形成的新的思想认识,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主题,中国由此走上一条崭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在历史新时期,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正确判断时代主题和基本国情,在理论上、制度上、实践上不断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得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
我们党走出这样一条正确道路其实并不容易,是历经艰辛探索才最终成功走出来的。“两个凡是”的阻碍,姓“社”姓“资”的争论,计划经济思维的惯性,开放后“苍蝇也会飞进来”的疑虑,国际形势的风云突变,西方反华势力的围堵……种种政治上的、思想上的、理论上的、实践上的、国际上的阻碍和束缚,都在影响着我们党对于道路的探索。然而,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依靠坚强的政治定力,凭借巨大的政治勇气,运用高超的政治智慧,一次次觉醒、一次次实践、一次次突破,终于走出一条能够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成功之路,东方风来满眼春。
道路的探索不是一劳永逸的。进入新时代,我们既有着坚实的发展基础,也面临着“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的矛盾。经济总量领先下的人均落后,先富起来之后的共富挑战,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发展方式转变压力,国内外安全风险叠加交织……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系列矛盾、问题和挑战,摆在新的“赶考”者面前。面对复杂局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启了波澜壮阔的伟大奋斗,进行了新的伟大斗争实践,从确立“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提出民族复兴“中国梦”,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把握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到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进一步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伟大事业全新局面。
斗转星移、沧桑巨变,沿着这条光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短短几十年时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过了其他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现代化历程,如今中国经济总量已超100万亿人民币,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全面小康。
正确的道路,并非只是指明方向,而是有着一个个具体的目标来承载,有着一个个具体的政策措施来实现。
1954年9月23 日,周恩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这是我们党关于“四个现代化”的最早表述。
改革开放以来,考虑到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我们党逐步确定20世纪末达到“四个现代化的最低目标”,即党的十二大所明确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可以达到小康水平”;1997 年 9 月,党的十五大进一步制定了 21世纪上半叶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根据发展阶段,制定发展战略,一届接着一届办、一代接着一代干,是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鲜明特色。
进入新时代,党的十八大站在历史和全局的战略高度,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个方面,制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这是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任务书,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的历史进军。
“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面对实现中华民族强起来这一历史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党的十九大对未来发展精准定位,完整勾画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并基于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提前了15年,有力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之而奋斗。
道路决定命运,不同的道路通向不同的命运。苏东剧变后,“共产主义大失败”的论调并没有印证中国的现实,与此相反,我们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奇迹”。历史雄辩地证明: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独特探索、理论体系的独特创造、制度的独特优势,就没有“中国奇迹”;要继续创造“中国奇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强国富民的成功之路走下去。
《张思德》 油画
为民肝胆长如洗
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同人民一起向着伟大复兴胜利前进
“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两个不同阶段的不同目标,都有大写的“人民”。宏大的历史命题,“人民”是最终的落脚点。
“人民就是江山,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人民至上,贯穿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征程。
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自诞生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牢牢镌刻在旗帜上,把“人民至上”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和奋斗宗旨。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长,为劳苦大众求解放谋幸福的征程也不断延伸。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我们党领导工人提出要求保障工人政治权利,改良工人待遇等17项条件;发动浙江萧山衙前农民组织农民协会,揭露和批判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地主被迫接受减租;创办《妇女评论》副刊,呼喊为妇女谋权益,争取女工与男工同等的工资……
说到底,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
1939年2月,毛泽东同志在给张闻天的信中首次明确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概念。1944年9月8日, 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毛泽东同志发表了那篇著名演讲《为人民服务》。之后不久,在清凉山中央印刷厂礼堂看望解放日报和新华社全体工作人员时,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之前加上了“全心全意”四个字。我们党以纪念和表彰张思德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英雄模范人物,激励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真心为群众的中国共产党,自然赢得群众的真心拥护。消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现“耕者有其田”,让人民的革命武装红军壮大起来,一片片的革命根据地建立起来;“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为民情怀,让人民群众成为我们党和红军在长征途中转战南北的载舟之水;遵循“兵民是胜利之本”,侵略者由此陷入人民战争的狂涛巨澜;群众笃信“共产党不能得胜利,咱哪有好日子过”,就有了万计的担架、滚滚的车轮、如林的桅杆,老百姓生生用小车推出来淮海战役的胜利,用小船载着子弟兵渡过横锁的长江……
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历史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启和顺利推进,归根结底源自于我们党对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的支持和尊重。
在改革开放大幕初启的岁月,邓小平同志就语重心长地说,我们搞四个现代化,因为经验不足会面临多方面的困难,这些问题归根到底只有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充分走群众路线,才能得到解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的,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可以说,如果没有对群众的首创精神的肯定与尊重,就没有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共产党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饱含着对人民群众的深沉牵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从“离开了人民,我们就会一事无成”的坚定清醒,到“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的高度自觉,再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使命担当,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一以贯之,成为贯穿新时代改革发展的一条“红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用情用心用力守护好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面对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我们党带领群众让绿水青山长出金山银山,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新期待;面对汹汹来袭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党“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果断的决策部署、坚定的决心信心、真挚的人民情怀,凝聚起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关切华夏儿女摆脱贫困的千年梦想,我们党带领群众攻克深度贫困的“难中之难、坚中之坚”,让全面小康梦圆今朝……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历史给人的启迪是,完成好历史使命,解决好中国向何处去的历史命题,既在“术”,更在“道”,即为了谁、依靠谁。何以为道?从百年前的“劳工神圣”,到今天高昂的“人民至上”,贯穿始终的是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而奋斗,又必须依靠最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奋斗。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中国共产党始终铭记,我们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的事业。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以“为民”立场不懈奋斗,以“无我”精神拼搏奉献,以“实干”姿态笃定前行,我们这个百年大党就一定能永葆蓬勃生机、凝聚磅礴力量,不断把为民造福的事业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