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百年历程。回首奋斗历史,领悟成功经验,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党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学习、运用、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高度重视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把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奋斗目标,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党的七大通过的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批判地接收中国的与外国的历史遗产,反对任何唯心主义的或机械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早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针对党内文化水平不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不高的问题,大兴学习之风,大力倡导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毛泽东同志曾经提出,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他号召开展学习运动,有组织地学习,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他指示成立专门机构,负责编译和校阅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为全党学习提供可靠文本依据;在不同时期,他多次向全党推荐经典著作书目,要求结合党的事业发展需要深入学习研究,不断提高全党的理论修养和思想水平。
从此以后,几代中央领导集体一以贯之把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作为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任务来倡导和部署,根据不同时期的形势和任务向全党提出学习要求,对于加强党的思想武装,巩固理想信念基础,增强党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强调,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伟大的革命。在这场伟大的革命中,我们是在不断地解决新的矛盾中前进的。因此,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根本的是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要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则同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针对苏东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出现的低潮,邓小平同志指出,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现在我们搞经济改革,仍然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我们搞改革开放,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没有丢马克思,没有丢列宁,也没有丢毛泽东。老祖宗不能丢啊!问题是要把什么叫社会主义搞清楚,把怎么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搞清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个任务,今天依然很现实地摆在我们党面前。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也是领导干部必须普遍掌握的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复杂变化,只有更加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滋养,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从根本上不断提高思想定力和政治定力,才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全面、正确地理解和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各项方针政策,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才能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只有真正弄懂了马克思主义,才能在揭示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方面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才能更好识别各种唯心主义观点、更好抵御各种历史虚无主义谬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仍然要学习马克思,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更有定力、更有自信、更有智慧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始终沿着正确航向破浪前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率先垂范,坚持把理论学习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央政治局带头坚持集体学习制度,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在新时代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四次组织马克思主义理论专题学习,2018年4月,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又组织《共产党宣言》及其时代意义专题学习,推动全党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确立为一项根本制度。这些重大举措继承和弘扬了我们党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突出了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根本原则。
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百年党史,贯穿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深入把握和牢固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追求和执着。
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重在联系实际,把科学真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改变现实状况的实践力量。马克思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列宁说过,学习共产主义,如果只限于领会共产主义著作、书本和小册子里的东西,那我们就很容易造就出一些共产主义的书呆子或吹牛家,而这往往会使我们受到损害,因为这种人虽然把共产主义书本和小册子上的东西读得烂熟,却不善于把所有这些知识融会贯通,也不会按共产主义的真正要求去行动。
坚持实践的观点,反对“本本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创举。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在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明确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任务,指出不但应当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他们研究广泛的真实生活和革命经验所得出的关于一般规律的结论,而且应当学习他们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和方法。对于中国共产党说来,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他深刻阐明了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统一、反对主观主义的极端重要性,强调要拿马克思列宁主义之“矢”,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之“的”。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们党面临在中国特殊社会历史条件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建设规律的历史任务。毛泽东同志主张“走自己的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他指出,现在我们有了自己的初步实践,又有了苏联的经验教训,应当更加强调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强调开动脑筋,强调创造性,在结合上下功夫,努力找出在中国这块大地上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他在广泛进行调查研究基础上,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重要著作,阐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一系列重要问题,领导党和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为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经验,提供了条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着眼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际运用,立足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科学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坚定不移把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奋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党自觉自信地团结带领人民走出了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同时,科学社会主义也绝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社会主义并没有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套路,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必须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反对教条主义、实用主义。必须着眼当代实践,坚持问题导向,善于用联系的发展的眼光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系统思维,努力揭示我国社会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大趋势,深入研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解决问题、推进事业的理念思路和措施办法。
在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深刻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特点、世界影响,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成功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百年党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解决革命、建设和改革实际问题,领导党和人民事业不断走向胜利的历史。
观众在上海市档案馆外滩馆参观“真理之甘 信仰之源——纪念陈望道首译《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100周年主题展”。
不懈推动和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发展
马克思主义实现了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的彻底革命,但是并没有终止对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探索认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写道,《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反复强调,他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恩格斯还明确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质上是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时代主题和实践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丰富发展和开拓创新。毛泽东同志强调,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向前发展,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能停滞不前。停止了,老是那么一套,它就没有生命了。
中国共产党人在艰难辉煌的奋斗历程中,始终在思想理论上保持锐意进取,不断总结提炼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并使之上升为科学理论,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在革命、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刻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国家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以及革命胜利后走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深刻回答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贴近实践、守正拓新。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要立足时代特点,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面对当今世界的深刻变化,要深入思考和研究:21世纪与20世纪、19世纪有哪些不同,时代问题和时代任务有哪些变化,如何更好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只有真正搞懂面临的时代课题,深刻把握世界历史的脉络和走向,才能科学构造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做的事是前无古人的,我们要学马列主义,但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不能给出解决现实问题的现成答案,只能运用它的原理、立场、观点、方法,通过自己的摸索、咀嚼、创新来提出答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面对的不可预料的事情就会越多。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发展观,深刻理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远意义,坚定不移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行动,准确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的变与不变,发挥历史主动性和创造性,敢于和善于分析回答现实生活中和群众思想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必须以更加宽阔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深入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切关照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和丰富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任务、总体布局、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制度保障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科学回答,取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历史性成就,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进入新发展阶段,面对世界形势的深刻复杂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及时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战略判断,深入思考和探索推动经济更好发展的战略方向、思路举措,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理论创造。党的十九大把“坚持新发展理念”写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决策,为谋划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提供了思想引领和行动指南。新发展理念应时而生、应势而进,是我们党不懈进行实践和理论探索取得的新进展新成就,充分体现了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本质要求,进一步丰富了发展是硬道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实践内涵,既包含对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要求,也包含关于转换发展动力和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部署,更包含我们党对发展目的的价值认知和追求,赋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鲜明的目标指向、更加有效的实现途径、更加科学的衡量标准,反映了我们党对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对于在新形势下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认识。
百年党史,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接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造、理论贡献,焕发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
恩格斯指出,一个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样达到这个目的的政党,一个真正想达到这个目的并且具有达到这个目的所必不可缺的顽强精神的政党——这样的政党将是不可战胜的。这里所说的“知道”,正是一个政党从理论上对自己的奋斗目标的清醒认识,对实现目标的路径方法、战略策略的科学把握。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破解前进道路上的种种难题,更加需要凝心聚力,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思想、指导行动。回顾百年来我们党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必须大力弘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懈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的优良传统,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准确把握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处的世界历史方位,不断深化对当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新特征新表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深入回答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创造性地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