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21年第13期

卷首

以青春之朝气创千秋之伟业

放言

历史新航程的伟大开创者

百年逐梦

理想信念照亮百年航程

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之魂

他们的名字永远铭刻在历史丰碑上

百年奋进

在艰苦奋斗中铸就丰功伟业

面对白色恐怖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遵义会议在生死关头实现伟大转折

在抗击自然灾难中实现历史进步

百年使命

不负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从“一五”计划看党的战略远见

赤脚医生见证赤诚情怀

百年革命

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

忠诚是百年大党鲜明的政治品格

集中教育是推进自我革命的一大法宝

从党章修订看党的自我革命不断深化

百年风纪

严明纪律优良作风砥砺政治本色

做中央文库的忠实传人

一口米缸见证群众纪律的萌芽

19岁革命者的《狱中日记》

扎西整编背后的纪律故事

百年丰碑

真理的伟力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

文化自信托起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寄语

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
《东方红》蕴藏的革命征程和奋斗精神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油画作品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书法作品

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叶小纲音乐作品

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首都建设新征程

全力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

弘扬焦裕禄精神 践行党的初心使命

插页

致敬建党100周年

启航——中共一大会议(油画)

伟大精神

伟大成就 

从“一五”计划看党的战略远见
李扬 武力
首页
1

我们的事业薪火相传,久久为功。1953-1957年,中国制定和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在我们奋斗“十四五”、奋进新征程的当下,回顾这段历程,既能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远见卓识与强烈担当,也可对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所借鉴。

为着人民的长远利益计

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党领导各族人民实现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由之路。毛泽东同志讲过:“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

1951年,随着国民经济的顺利恢复,中央财经委员会着手试编第一个五年计划。对于工业化战略问题,曾设想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为工业提供足够的原料和粮食,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但经过抗美援朝战争同世界头号强国美国的较量,优先快速发展重工业和建立现代国防工业,就成为工业化中最紧迫的问题。

重工业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且产品不能直接满足人民消费需求。这一客观现实要求工业化起步阶段,全体人民不得不节衣缩食,艰苦奋斗。对此,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所谓仁政有两种:一种是为人民的当前利益,另一种是为人民的长远利益,例如抗美援朝,建设重工业。前一种是小仁政,后一种是大仁政。两者必须兼顾,不兼顾是错误的。那末重点放在什么地方呢?重点应当放在大仁政上。经过慎重权衡,党中央决定集中有限的资金和力量,首先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特别是确保那些对国家起决定作用、能迅速增强国家工业基础与国防力量的主要工程的完成

于是,以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为标志,中国确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一五”计划则成为这条道路的起步计划。

处理好各种重大关系

尽管由于缺乏经验,“一五”计划采取边制定、边执行的方式,但是,党中央始终坚持从国家发展的全局和长远考虑,较好地处理各种重大关系,建立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

在产业结构上着眼于构建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一五”计划的工业建设以苏联援助的“156项”(实际施工150项)建设项目为核心,包括国防工业44项、冶金工业20项、能源工业52项等,着力补齐重工业短板。

在区域结构上则着眼于促进均衡发展。为了改变旧中国工业集中于东部的格局,“156项”增加了对中部和西部地区的配置。44个国防工业有35个在中西部地区;106个民用工业有50个布置在东北,32个布置在中部地区。从而使各地区都获得一定的发展动力。

坚持以国内力量为主的指导方针,处理好自力更生与争取外援的关系。党中央特别强调生产建设上要自力更生,政治上要独立自主。“一五”期间,国家财政收入中有69.4%来自国营经济上缴利润,来自国外的贷款仅占总收入的2.7%。即使在苏联帮助设计和装备的技术建设项目中,中国工程技术人员仍担负设计工作量的20%-30%,机器设备安装量的30%-50%,并重视加强对先进技术设备的学习和吸收。这也为后面苏联撤走专家后,“中国人自己也能够搞出来”打下坚实基础。

将阶段性目标与长远规划相结合

“一五”时期,全党全国人民戮力同心,艰苦奋斗,不仅较好地完成了计划目标,而且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此后,中国在“二五”至“四五”计划期间再接再厉,虽遇到许多挫折坎坷,但最终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实现了“两弹一星”等尖端国防突破,巩固了国家安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五年计划”这个宏观经济管理体制机制仍然保留了下来,并在“十一五”时期由“计划”转为“规划”,成为持续指引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制度优势。

秉承独立自主精神同时积极学习和利用国外经验和资源,是“一五”时期形成的宝贵经验。中国始终注重保持国民经济体系的独立完整,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的国家。近年来,中国之所以能够有力应对外部经贸摩擦,并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最早恢复经济增长,都与拥有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密不可分。这也让我们不禁由衷感念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的高瞻远瞩与历史担当。(作者: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