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20年第2期

社论

一以贯之把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

权威发布

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一以贯之全面从严治党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提供坚强保障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

新时代 新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这样强调一以贯之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

思想解读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保障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深度学习落实首责首要 强化政治监督

准确把握全面贯彻强化政治监督的重要遵循

始终坚持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

会场掠影

一组

公报看点

成功道路有效制度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巩固发展

“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写入总体要求的丰富内涵

坚持“严”的主基调毫不动摇

秉持统筹兼顾、一体推进的科学方法

坚守人民立场 及时回应群众关切

走进会场

决战决胜之年看担当

将专责监督的作用发挥出来

用镜头记录、以实践检验改革成果

以监督之力助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把握精神

紧扣监督第一职责 护航决胜全面小康

增强“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加强对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既要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又要善于做到“三个区分开来”

持续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切实把改革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

集中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全力保障脱贫攻坚决战决胜

实事求是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相统一

坚定不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作风保障

完善巡视巡察上下联动工作格局促进巡视巡察与其他各类监督贯通融合

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努力提高治理腐败效能

纪检监察干部要做忠诚干净担当敢于善于斗争的战士

评论

以正风反腐凝聚党心民心

大变局之下中国担当挺立世界

知行话题

惩治腐败,“严”的主基调必须长期坚持

视点辑览

一组

 
惩治腐败,“严”的主基调必须长期坚持
首页
1

腐败问题,是最容易颠覆政权的问题,不抓不管腐败必然祸国殃民。本期话题紧扣惩治腐败,邀请专家从历史教训、他国镜鉴以及党的性质宗旨等视角,阐释惩治腐败这一手绝不能松、不能退。

 

历史教训

纵容腐败无异“饮鸩止渴”

清华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赵金刚

纵容腐败无异于“饮鸩止渴”,翻阅史书,前车之鉴历历在目。我国历史上的许多封建王朝,往往是在开国之初注重选贤任能、整肃腐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却在反腐治奢上渐渐放松,最终积重难返,在吏治腐败、奢靡享乐中堕入“历史周期率”,导致政权垮台、更迭。这些衰亡旧事里,纵容腐败特别是纵容权臣腐败,便是重要原因。贪官的“能”与皇帝的“欲”共谋,国家却在此种利益共谋中日渐衰微,诸如东汉的汉灵帝与十常侍,宋代的徽宗与蔡京,明代的嘉靖与严嵩、天启与魏忠贤,都是这样的典型史鉴。

这样的纵容背后还有着“公私”之辩。宋孝宗淳熙年间,浙东闹大饥荒,朱熹受命任浙东提举,上书弹劾台州知州唐仲友违法虐民、贪污腐化、嫖宿娼妓,然而朝廷却并不严惩唐仲友,对其腐败采取纵容态度。宰相公然包庇唐仲友,甚至因此打击朱熹,而孝宗皇帝也仅把这一事件视作“秀才争闲气”。在朱熹看来,这些朝廷官员包庇、纵容唐仲友,是因为“爱国之念不如爱身之切”,只想着如何阿谀奉承、如何巴结皇帝,根本就不考虑国家和老百姓的利益。朱熹这一说法可以说是一语中的,纵容腐败背后恰恰是私念主导,而无公心做主。以公心为主,会考虑腐败对国家的长久影响、对人民利益的侵害;以私心为主,则只想着自己欲望的满足,不会在乎腐败的社会危害和历史危害。朱熹虽然指出了纵容腐败背后的公私之辩,但他对这一现象却无能为力,他只能期待“格君心之非”,却无法在制度上做出改变。要想根治纵容腐败的问题,必须靠制度保证。

前些年曾有错误观点认为,腐败是经济发展的“润滑剂”,“适度”腐败可以促进一些人干事。这本身就是大错特错的,因为所谓的“适度”腐败,牺牲的恰恰是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国家的前途命运。如果对腐败开了“适度”的口子,结果必然会使口子越开越大,最终无法收拾。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历史性、开创性成就。正是得益于我们党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的坚决态度正风肃纪反腐,一大批腐败分子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反腐败斗争进入了新阶段、取得了压倒性胜利。

 

世界镜鉴

不管不顾腐败必然导致政治灾难

北京科技大学廉政研究中心主任   宋伟

腐败,是政治发展的癌症,是世界各国人民都十分痛恨的现象。在任何一个国家,执政者如果没有坚定的反腐败决心,不管不顾腐败,最终难免会引发亡国的危险;反之,严管严治,则会推动国家治理水平不断提升,推动经济社会繁荣发展。

环顾世界历史,由腐败导致政权垮台的案例不胜枚举,即便到了当今时代,腐败仍然是很多政治悲剧形成的重要原因。捷克前总统克劳斯由于特赦腐败官员并终止多起腐败诉讼案调查而被迫下台,最终导致了政权动荡;洪都拉斯由于腐败泛滥得不到有效治理,国家局势多年无法平稳;印度由于腐败高发,严重制约了国家治理,引发了不可忽视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阿根廷由于反腐败不力曾导致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极大影响了政治稳定。斯里兰卡、秘鲁、南非、西班牙、贝宁、哥斯达黎加、加纳、尼日利亚等国家都曾出现过类似的情况。据有关统计,2013年至2018年的五年时间里,腐败问题引起了世界上10%的国家政权更迭,其中有20余个国家的领导人因被指控腐败而下台。

任由腐败肆虐,必然会导致无法挽回的政治灾难。纵观全球各国,尽管大多建立了专门的反腐败机构,然而由于执政者反腐败的决心各不相同,其反腐败成效也呈现出很大差异。马来西亚前总理纳吉布的腐败案件震惊世界,超6亿美元的涉案金额刷新了该国腐败案件的纪录,这与该国多年来反腐败不力具有紧密关系;巴西的腐败根深蒂固,曾因调查腐败案件而引发拉美政坛“地震”,这与反腐败效率过低不无关系;美国的政治腐败披上了合法外衣,政治献金、旋转门等腐败丑闻频发,导致民众对政党的信任度近几十年来持续下降,这与美国政党对政治腐败的容忍密切相关。深入观察这些国家的腐败现象不难发现,“西式民主”制度并未治愈腐败,由于缺乏反腐败的决心,一些西方国家的腐败问题甚至愈演愈烈。

执政者对反腐败坚定的政治决心,是取得反腐败胜利的首要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庄严宣示坚决惩治腐败的政治决心,并以坚如磐石的政治定力将政治决心转化为持续、有力、有效的政治行动,推动反腐败斗争取得了压倒性胜利。中国经验表明,腐败治理与执政者反腐败的坚定决心、反腐败的科学制度更加密切相关。

 

党的宗旨

中国共产党人以反对腐败为“天职”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   汤涛

腐败是党的大敌,也是人民的大敌。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始终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192684日,中共中央扩大会议发出的党内第一份反腐文件,就明确要求对腐化分子混入党内的现象必须高度警惕,并旗帜鲜明地指出:“应该很坚决的洗清这些不良分子,和这些不良倾向奋斗,才能坚固我们的营垒,才能树立党在群众中的威望”!

建党近百年来,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历史进程中,我们党牢牢坚持这一鲜明政治立场。19325月,在中央苏区,因贪污公款、谋财害命等严重罪行,瑞金县叶坪村苏维埃政府主席谢步升被判处死刑。这也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打响的惩治腐败“第一枪”。针对查处此案时面对的某些阻力,毛泽东明确指出:“这样的人必须调查处理。腐败不清除,苏维埃旗帜就打不下去,共产党就会失去威望和民心!与贪污腐化作斗争,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天职,谁也阻挡不了!”为切实履行好这一“天职”,我们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不断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为保障党和人民事业的不断胜利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成功地把反腐败斗争推向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决反对腐败,防止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腐化变质,是我们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我们必须下最大气力解决好消极腐败问题,确保党始终同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的顽强意志品质和历史担当精神,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一以贯之、持续发力,成功夺取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胜利,向人民和历史交上了一份成绩优异的答卷,为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行稳致远提供了坚强保障。

当前,我们还要清醒认识腐蚀和反腐蚀斗争的严峻性、复杂性,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持续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保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压倒性胜利的坚定决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所强调的,“要继续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深刻把握党风廉政建设规律,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这无疑是我们党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本色的应有之义,也是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