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主管
2020年第2期

社论

一以贯之把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

权威发布

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一以贯之全面从严治党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提供坚强保障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

新时代 新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这样强调一以贯之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

思想解读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保障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深度学习落实首责首要 强化政治监督

准确把握全面贯彻强化政治监督的重要遵循

始终坚持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

会场掠影

一组

公报看点

成功道路有效制度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巩固发展

“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写入总体要求的丰富内涵

坚持“严”的主基调毫不动摇

秉持统筹兼顾、一体推进的科学方法

坚守人民立场 及时回应群众关切

走进会场

决战决胜之年看担当

将专责监督的作用发挥出来

用镜头记录、以实践检验改革成果

以监督之力助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把握精神

紧扣监督第一职责 护航决胜全面小康

增强“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加强对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既要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又要善于做到“三个区分开来”

持续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切实把改革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

集中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全力保障脱贫攻坚决战决胜

实事求是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相统一

坚定不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作风保障

完善巡视巡察上下联动工作格局促进巡视巡察与其他各类监督贯通融合

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努力提高治理腐败效能

纪检监察干部要做忠诚干净担当敢于善于斗争的战士

评论

以正风反腐凝聚党心民心

大变局之下中国担当挺立世界

知行话题

惩治腐败,“严”的主基调必须长期坚持

视点辑览

一组

 
紧扣监督第一职责 护航决胜全面小康
首页
1

1月13日下午,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举行第二次大会,会前与会人员在交流体会。 本刊记者杨巨帅/摄

 

坚持首善标准做实做细监督

北京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   陈雍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强调,要一以贯之、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提供坚强保障。作为首都纪检监察机关,我们要带头学习贯彻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把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政治监督的重中之重,坚决落实“看北京首先从政治上看”的要求,深刻理解和把握‘两个维护’的重要政治责任,紧紧围绕“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等重大问题,推动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在一体推进“三不”、一体推进纪检监察“三项改革”、一体推进更高水平“三转”中做实做细监督,完善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统筹衔接制度,坚定稳妥、稳中求进,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推动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其一,监督是首要职责、第一职责,要以严格的执纪执法增强制度刚性,推动形成不断完备的制度体系、严格有效的监督体系,实现政治监督具体化、日常监督精准化、长期监督制度化。其二,持续深化纪检监察“三项改革”,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一方面,发挥纪检监察合署办公优势,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加强纪检监察干部运用制度能力建设,切实发挥好纪委监委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作用。另一方面,整合规范纪检监察工作流程,强化内部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认真执行监督执纪工作规则和监督执法工作规定,持续推进执纪执法贯通、有效衔接司法。其三,着力推动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三转”。坚守职责定位,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协助党委健全全面从严治党相关制度,健全完善党内监督体系,进一步推动“四个监督”从“有形覆盖”走向“有效覆盖”,不断增强监督实效。

 

以有力有效监督为全面小康保驾护航

山东省纪委书记、监委主任   陈辐宽

 

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是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的鲜明主题,为新时代纪检监察机关履行监督职责打开了新视野、赋予了新内涵、提出了新要求。新视野,就是监督格局更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我们必须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谋划、推进监督工作,全力保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新内涵,就是监督指向更明。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是新时代监督工作的着力点,二者是有机整体。前者是后者的基础,离开对制度执行的有效监督,国家治理各项决策部署就难以落实;后者是前者的拓展,离开推动深化改革、完善制度,治理能力就难以得到提升。新要求,就是监督标准更高。增强监督的严肃性、协同性、有效性,要求我们更加注重精准规范、贯通衔接、一体推进,最大限度释放监督效能。

山东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纪委全会精神,与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山东要努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走在前列”的重要指示相结合,以有力有效监督为全面小康保驾护航。一要做实群众身边监督,确保全面小康成果得到群众认同。人民群众的感受和认可,是全面小康的评判标准。2019年山东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1.6万起、处理2.18万人,今年将继续发力,聚焦决战脱贫攻坚加强监督,让群众带着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入全面小康。二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为全面小康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腐败现象与全面小康格格不入,遏制腐败关键要管住管好权力。我们将聚焦权力运行强化监督,抓住关键人、关键事、关键岗位,探索完善“一把手”监督和同级监督的有效机制,深化党委(党组)书记向上一级纪委全会述责述廉、开展政治生态分析研判等工作,加大对国企、金融等重点领域正风反腐力度,督促公正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三要强化对制度执行的监督,进一步提升治理效能。维护制度权威、保障制度执行,是纪检监察机关的重要职责。我们将紧跟中央纪委顶层设计建立全覆盖的制度执行监督机制,把制度执行情况纳入日常监督,严肃查处阻碍制度执行、损害制度权威的行为,查处制度缺位、空转背后的作风问题、责任问题,确保制度的刚性,更好地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全面小康保驾护航。

 

以更高水平“三转”履行好监督首责

驻全国人大机关纪检监察组组长   任建华

 

学习贯彻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是当前的首要政治任务。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自觉把各项工作放到坚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大局中来思考、谋划、推进,坚守职责定位,做实做细派驻监督,努力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

深化转职能,着力聚焦政治监督。派驻监督本质上是政治监督,要始终把“两个维护”作为最重要、最根本的使命和责任,作为贯穿派驻监督工作全过程的一条政治红线。加强对全国人大机关贯彻落实党中央有关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要指示批示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两个维护”落地落实。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严肃全国两会会风会纪的重要指示,牵头做好3月份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风会纪监督工作,压实各代表团、大会秘书处各工作组及全国人大机关各单位主体责任,从严从实开展监督检查,持续改善会风会纪。推动派驻监督与巡视监督贯通融合,紧盯中央巡视和内部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在监督重点、难点问题解决和推动整改深化过程中,进一步压实机关各级党组织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

深化转方式,做深做实日常监督。要以强烈的政治担当,进一步在精准监督、创新监督上下功夫,扎实做深做实日常监督。在坚持与全国人大机关党组书记沟通情况交换意见、推动将管党治党作为机关党组会经常性议题、开展专项调研检查等有效做法的基础上,扎实做好监督台账,定期对机关党组和各单位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情况开展评估,整体把握政治生态,使日常监督尽快实现从“写意画”向“工笔画”转变。重点关注“关键少数”、关键岗位,推动全国人大机关实行“一把手”谈话批评情况月报制度,并对制度执行情况定期梳理分析,发现问题线索,主动开展监督,约谈“零报告”单位“一把手”,督促履职尽责。发挥协助职能,推动驻在单位建立督导机制,针对多发频发问题,督促机关各级党组织集中开展自查,促进驻在单位各级党组织落实好主体责任。

深化转作风,从严强化制度制约。切实增强制度意识,结合新情况新问题新实践,制定驻全国人大机关派驻监督工作暂行办法,在强化自我监督、自我约束上作表率。严格遵守制度,依规依纪依法开展派驻监督各项工作,确保执纪执法权受监督、有约束。进一步增强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以更高标准、更严纪律、更实措施要求自己,以严细深实的作风下更大气力把队伍建强、让干部过硬。

 

强化监督职责 突出政治监督

驻最高人民法院纪检监察组组长   刘海泉

 

政治监督由“政治”打头、靠“监督”落地,其理念思路就是要善于从政治上谋划和推进监督工作、善于在监督中保障和促进政治建设;其工作重点就是通过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言论、政治行为等实施具体化常态化监督,从而督促全党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牢牢守住政治监督根本定位,纪检监察各项工作就有了目标和定力,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就有了根本和灵魂。

加强和改进政治监督,是纪检监察机关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也是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一要提高政治监督站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并努力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掌握运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善于透过违纪违法行为的复杂表象看清其政治本质和政治危害,充分发挥“纪律部队”在党的领导下排除党内政治隐患的制度优势。二要找准政治监督落点,坚持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政治监督就跟进到哪里,贯彻执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指示落实到哪里、政治监督就推进到哪里,紧盯“中心工作”“重要节点”和“关键少数”,将“两个维护”的政治任务落实到日常监督全过程,切实提高各项政治监督举措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要彰显政治监督效能,坚持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最前面,对“七个有之”和违反“五个必须”等行为露头就打、除恶务尽,形成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的快速反应机制和科学问责机制,坚决清理污染源和治理受损点,坚决把政治上的“两面人”及时甄别出来、清除出去。

人民法院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牵动民心的重要政治机关。必须把“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理念贯穿法院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把政治监督摆在落实监督基本职责、第一职责的首要位置,引领和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院向纵深发展。一是牢牢坚持党的绝对领导,确保人民法院工作正确政治方向。把“两个维护”作为法院工作的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要求广大干警把“维护核心、绝对忠诚、听党指挥、勇于担当”的政治要求落到实处。二是监督检查为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提供司法保障情况,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令行禁止。今年特别要切实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精准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案件等提供有力司法保障。三是把政治监督和日常监督有机结合,促使广大干警更好践行初心使命。

 

强化精准监督确保中央政令畅通

成都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   王川红

 

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强调,要牢牢抓住监督这个基本职责、第一职责,精准监督、创新监督。纪检监察机关必须提高政治站位,用强有力的监督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监督定位要精准,聚焦“两个维护”突出政治监督。纪检监察机关是政治机关,必须把聚焦“两个维护”开展政治监督作为首要政治责任。坚决保障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加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及成都指示精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要自觉把纪检监察工作置于全面从严治党大局中去审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监督对象要精准,抓住“关键少数”看紧重点对象。“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抓住“关键少数”就抓住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就牵住了监督的“牛鼻子”。重点监督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一把手”,督促其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通过抓住“关键少数”管住“大多数”。建好用好廉政档案。坚持让“关键少数”廉洁自律作表率,在制度层面完善廉政档案构建相关设计,对监督对象及所在单位政治生态“精准画像”。

监督内容要精准,坚持问题导向找准监督方向。精准就得奔着问题去,处理好阶段性重点问题和长期性复杂问题的关系,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积小胜为大胜。一是保障制度执行,督促领导干部严格按照制度履职尽责,对藐视制度、破坏制度、制度执行不力等行为坚决追责问责,把制度威信立起来。二是加强权力监督制约,在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植入监督因子,提高发现问题、纠正问题的能力。三是大力开展扶贫领域专项监督,开展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治理,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强化监督执纪问责,集中解决好贫困地区群众反映强烈、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加强对脱贫工作绩效特别是贫困县摘帽情况的监督,让脱贫攻坚成效真正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