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长河浩浩荡荡,关键的转折却往往只有几步。
凝聚着全党的意志,承载着人民的期待,2017年10月18日至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
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伟大的政党生生不息、伟大的事业薪火相传;
这是一个关键的历史坐标。党的十九大报告,科学判断我们党和国家所处的历史方位,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论断,明确新时代的奋斗目标和战略安排,擘画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
这是一个闪光的历史时刻。党的十九大通过了党章修正案,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新飞跃;
这是一个开创新辉煌的历史启程。党的十九大对历史集其大成,对未来开其先河,发出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的动员令,吹响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号角,凝聚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磅礴伟力,开启了实现伟大梦想、创造人民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新征程。
推开新时代的大门,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乘风破浪、胜利驶向光辉彼岸。
把握历史大势,顺应人民期待,有力回答中华民族强起来的时代之问
10月18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目光向这里汇聚。
在这个历史性时刻,亿万人民通过电视直播、门户网站、手机等各种渠道,关注党的十九大开幕盛况,聆听作为中国共产党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决定着中国未来走向的十九大报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作出重要政治论断,清晰标定了中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为实现民族复兴划出了明确的时代坐标。
“新时代”,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不是简单的时间划线,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和政治意蕴。
5000多年文明长卷上,既陈列着苦涩晦暗的百年屈辱,更镌刻着耀眼夺目的红色辉煌。回望90多年光辉历程,我们党带领人民艰辛探索、不懈奋斗,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持续走向繁荣富强,彻底改变了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命运,将中华民族曾经的苦难和落后、迷茫和彷徨留在了历史深处。
历史进程既有平缓的延展,亦有峭拔的跃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大智慧、大视野、大格局,举旗定向、砥砺奋进、攻坚克难,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极不平凡的五年,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留下这样的论述:“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极不平凡的五年,成为“新时代”的实践基础、现实依据和开启起点,推动中国发展、民族复兴步入新的历史阶段。
今天,站起来、富起来的中华民族,既有着强起来的强烈愿望,也有着强起来的深厚底气和无比自信。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面对实现中华民族强起来这一历史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党的十九大以“新时代”为主线,给出人们翘首以盼的答案:确立新时代的指导思想,为未来发展提供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阐明新时代的主要矛盾,对未来发展的着力方向精准定位;提出新时代的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新时代的战略部署,精细安排“五位一体”“四个全面”发展规划;明确新时代党的建设新要求,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一系列战略安排,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鲜明有力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问题,绘就了一幅逻辑严密、科学可行、气魄雄伟的发展新蓝图。
思想如火炬,照亮更加美好的未来;目标如灯塔,指引乘风破浪的征程。如果说,一个执政党的作用取决于在历史使命中怎样担当,那么,一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意义,就要看其在解决关乎人民、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上有何建树。站在这样的视角审视,党的十九大无疑具有划时代、里程碑意义——真正拿出“强起来”的时间表、路线图并付诸实施,凝聚起8900多万党员、13亿多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伟力,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启了新的纪元。
“一个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样达到这个目的的政党,一个真正想达到这个目的并且具有达到这个目的所必不可缺的顽强精神的政党——这样的政党将是不可战胜的。”站在新起点、体悟十九大,重温100多年前恩格斯的这句名言,意味更为隽永悠长。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使命接续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历史的细节,往往蕴含深刻内涵。
党的十九大,在选举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时,习近平同志全票当选。此前,选举党的十九大代表,习近平同志全票当选;其后,十九届一中全会选举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习近平同志全票当选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三次“全票”,一次次雷鸣般经久不息的掌声,充分体现全党同志对领袖的崇敬爱戴,充分体现亿万人民对核心的认同拥护。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龙衮九章但挈一领。从极不平凡五年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由衷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能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根本的是有习近平总书记这个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最根本的是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
思想引领是最重要的引领。在五年波澜壮阔的实践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了艰辛理论探索,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又一次飞跃,把复兴之路上的中华民族带入一个新的境界。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不负党和人民殷切期望,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这是十九大的突出亮点和重要历史贡献。
思想领先是最重要的领先。“八个明确”的鲜活内容、“十四个坚持”的具体方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深刻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这一思想,是贯穿十九大报告的主线和灵魂,是我们继续开创美好未来的科学指引、根本保证。
一切伟大的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党的十九大,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薪火相传。党的十九大,在原有“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把“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提前15年,把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调整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彰显着一个执政党对实现历史使命的坚定自信,体现着一个领航者强烈的历史担当。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为什么能?这始终是困扰西方一些国家的问题,他们也在不断研究、不断追问。
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实践,这个问题的答案越来越清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自我革命精神,善于自我净化、自我修复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拥有坚强有力的核心、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全党在思想上统一、步调上一致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既始终保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又始终锐意进取,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的政党……
透过党的十九大,透过“新时代”、“新目标”,人们应该又发现了解读“为什么能”的新密码:中国共产党人有着“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接续奋斗的政党。改革开放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使命、勇于担当,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这条道路、这个理论体系、这个制度、这个文化,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把伟大事业不断推向新境界,才迎来实现伟大梦想光明前景、开启了一个新时代。一位参加十九大报道的境外记者,看到大会上中共新老领导人齐聚主席台的图景,不禁感叹:西方一些国家政党在搞“拳击赛”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却在一棒接一棒地跑着历史的“接力赛”,“他们没有理由不成功”。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中国共产党有着宽广胸怀、远大抱负、世界眼光,“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明确中国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了我们党对人类前途命运的思考、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的担当。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拥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国所选择的道路、提供的方案、倡导的价值,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另一种可能”,充实了人类的制度宝库、思想宝库、治理宝库,丰富了人类对未来美好向往的实现路径。
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以团结奋进伟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新的图景孕育新的希望,新的希望激励新的奋进。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站在历史与未来接续的重要节点,党的十九大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发出了有力号召。
“十九大报告描绘的未来让我们热血沸腾”“这是新时代的动员令、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军号”“以时不我待劲头踏上新的征程,用我们的双手将蓝图变为现实”……从白山黑水之间到海角椰林之畔,从浪花朵朵的大海之滨到牛羊欢奔的雪域高原,新征程、新使命激起了无数人内心的强烈回响。
没有什么比实现13亿多人民的共同梦想更能汇聚磅礴伟力,与人民同频共振,才能画出最美的“同心圆”。“人民”,是贯穿十九大报告全篇的又一条主线——从紧紧扣住人民的需求来判断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到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从再次强调要“脱真贫”“真脱贫”,到着眼人民群众更高层次获得感提出“建设美丽中国”……人民视角、人民导向,向人民承诺、为人民担当,“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十九大集中体现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人民立场。
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人民才会把梦想和希望交给你;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人民才会跟着你同甘共苦奋勇前进。回首五年,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中国平均每年有1300多万人摆脱贫困,每年新增城镇就业超过1200万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发展成就令世界惊叹,得到了人民的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以此为基础,我们党开启实现伟大梦想的新征程,人民就是最坚强的后盾、最强大的力量。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不仅在于能够制定催人奋进的目标,更在于能够通过科学的谋划、有力的落实让愿景成为现实。回首过去,我们党正是带领着全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将“曾经的目标”一个个变为“今天的现实”。“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踏上新征程,十九大又一次制定清晰的路线图和任务书,以切实可行的“中国方案”,让人民群众看到了通向梦想的光明之路。
“打铁必须自身硬”。过去五年全面从严治党伟大实践,破釜沉舟去藩篱、治顽疾、立规矩、正风气,消除了党内重大政治隐患,强化了党的领导,有力维护了党的团结统一,使我们党更加坚强有力,也更加坚定了广大人民群众跟党走的信心。步入新时代,推进“四个伟大”,“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已经开启的新征程上,绝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念头,必须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为实现历史使命提供根本保证。
新征程鼓舞人心,新使命重在担当。有“涉险滩、闯深水”的拼劲,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坚韧,有“绣花”功夫的精细——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姿态,昭示着中国未来的前进状态:
“我们跟着党的奋斗目标走,带着全村彻底丢掉‘穷帽子’,争取户户住上新砖房、家家都有小汽车。”十九大代表、贵州罗甸县麻怀村村支书邓迎香满怀信心;
“建设美丽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使命沉甸甸的。我们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为子孙后代守护美丽畲乡。”十九大代表、江西铅山县篁碧畲族乡党委书记雷海燕态度坚定;
“作为一名工程师,我的梦想就是让中国所有大型石化装备都跳动一颗‘中国心’!” 十九大代表、沈阳鼓风机集团设计院副总工程师姜妍豪情万丈;
“我真的十分渴望,再上一次太空,再当一次先锋,再打一场胜仗!”十九大代表、三次飞天的英雄航天员景海鹏斗志昂扬……
“宏图伟略已然定,只争朝夕向未来。”这是2280名十九大代表的心声,也是8900多万党员、13亿多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回望来时路,多少高光时刻;展望新征程,多少豪情激荡。一个自信的政党,一个自信的民族,一个自信的中国,迎着更加光明的未来,朝着成真在望的伟大梦想,开始了新的胜利远航。